北师版新版七下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1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下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1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2 00:10: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1张PPT。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重点: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难点: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1.北宋建立公元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东京
(河南开封)979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2.统一一、北宋建立与统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二、加强中央集权原因:针对唐末以来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的积弊,提出对策,以加强中央集权。对此,宋太祖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一: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1.控制军权:
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立;
禁军定期换防,将领不得随军队调动,以防武将专权;
将州镇兵精锐选入禁军,强干弱枝,拱卫京师。
2.强化君权:
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权的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
在地方设置通判以监督知州,互相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带来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效率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影响: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①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②分割宰相的权力③禁军定期换防④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⑤增设通判监督知州⑥重文轻武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作战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积贫积弱连连看,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与对应的弊端链接起来!三、重文轻武原因:为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长枪大剑”武将跋扈的局面。
措施:
开启“偃武兴文”风尚,专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
削弱武将的同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作用:
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俸禄丰厚,生活宽裕;
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的祖宗之法,形成较为平和、宽缓、理性的政治氛围,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文官政治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中央集权的强化 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东京 北宋的统治剥夺高级武将军权;
在中央,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各自长官分别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的国策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进一步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开办学校,传授儒学。基本消除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等弊端。读史料: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材料四: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五: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六: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七:《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