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7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7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2 00:1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1张PPT。 清末民初在文化教育方面有了哪些新气象、新发展?废科举、兴学堂;创办报刊,兴办印书馆。复习提问 清末民初,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不仅在教育和文化上出现了新气象,在社会生活上,也出现了除陈布新的新浪潮。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变迁。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入这一变迁历史潮流中。导入新课第 11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知道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建立班级展览角,以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加深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然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学习目标
(一)文化生活的变化
1、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电影刚传入中国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
3、照相术和电影在西方发明不久就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发展,说明了什么?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4、剪发辫、改称呼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中山装是谁创制的?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6、今天的旗袍是由何发展而来的?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54-57页,回答以下问题(6分钟)比比谁最快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1.照相术在西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19世纪30年代末;19世纪40年代以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
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来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拍了不少照片。(一)、照相2.照相最早开始出现于中国的什么地方?3.照相与摄影技术的出现,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清朝宫廷。 锁定了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中国第一张照片1844年,于勒·埃及尔以法国海关总检查长的身份来到中国,清廷接见了他,当时宫里还没有人见过照相机这洋玩意儿。当于勒提出要为朝廷大员拍照时,没人敢尝试,耆英跟洋人打交道多,自然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张照片被海内外众多摄影史家和档案专家认定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照片,目前法国摄影博物馆及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中国照片档案馆等都有留存。 宫廷掠影民间采风请你结合教材找一找以下“第一”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电影: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马房失火》。(二)、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首次放映他们制作的影片揭开了电影时代的帷幕。1905年时间: 名称:
特点:
意义:京剧艺术记录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定军山》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一开始外国人放电影,内容都是外国的风光人物等。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是由外国人拍的,在外国放映。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和电影作品。阮玲玉,祖籍广东省中山县,1910年4月26日生于上海,1935年“三八”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杀,年仅25岁。阮玲玉是中国早期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被尊称为“一代艺人”。 代表作品:
《挂名的夫妻》、《血泪碑》、《白云塔》、《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香血海》、《神女》、《新女性》 周璇:“金嗓子”天涯歌女。1918年生于上海,1957年9月20日病逝。周璇一生塑造了无数动人的形象,留下了优美的歌声,被誉为“金嗓子”。 代表作品:
《花烛之夜》、《喜盈门》、《百宝图》、《满园春色》、《三星伴月》、《狂欢之夜》、《马路天使》、《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长相思》、《歌女之歌》、《忆江南》、《夜店》、《清宫秘史》、《和平鸽》 照相和电影给人们带来什么?它们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色彩,人们的生活也因它们的出现而变得丰富多彩。二、剪发辫(1912年)、改称呼清军入关以后,强令全国百姓剃发留辫。从此,男子脑后的一条长辫就成了清朝子民的象征,也成为外国人嘲笑的对象。为此,孙中山颁布法令,要求留有辫子的男子在20日内一律剪辫,否则以违法论处。历史回眸:剪辫易服革命军街头剪辫剪辫风行,火了剃头匠精看细想:剪辫令颁布后,为什么
有人欢喜有人愁? 革命军:老乡!还留着大清的尾巴!剪了它!
行人甲(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辫子留了一辈子,剪不得啊!这可让我怎么见人啊!大清说不定还要回来的呀!
《剪辫风波》去除旧俗,向清王朝挑战,做中华民国新国民!行人乙(高兴):太好了,这么长的辫子拖在脑后,洗也不好洗,活动也不方便,还被外国人嘲笑为猪尾巴,快来帮我剪掉这大清的尾巴!目的: 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为什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的标志?想一想? 男子与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散于肩,或束发于顶。
因为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是清朝国民外貌的最大特点,剪掉发辫是向清王朝和封建传统挑战,做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公民。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的是怎样称呼的?“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称呼上做了怎样的规定?老人、大爷改称职务普通称呼“先生”或“君”想一想这些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什么愿望?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自由的愿望。目的: 革除封建色彩,用资产阶级的平等代替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近代男子发型三、服饰的变化清末民初人们服饰变化的情况表现:
西服的引进、中山装的出现以及女士高领服装的盛行。旧服饰男子长袍马褂女子旧式旗袍西



变 西



变西服的引进孙中山与国服中山装男子服饰的演变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的服装,它因孙中山的创制和带头穿着而得名。它是西式与中式服装的完美结合,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革命的象征,其阶级性与西服完全相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服饰。比一比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人文精神人谁可以
穿中山装?自由平等你知道中山装的含义吗?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身着中山装的伟人们女子服饰的演变宋氏三姐妹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摘自课本)
资料一:
1844年,一位法国海关官员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在广州、澳门等地拍摄了不少照片。他是最早在中国摄影照相的外国人之一。照相术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了中国。
资料二:
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去除旧俗。
资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的称呼,规定职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 “君”。①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西方科技文明成果伴随着枪炮传入中国。
(人类文明发展、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果)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这种时代变革的结果)讨论③善于向西方学习。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从此西方列强从中国搜刮钱财,而西方先进的一些生活习惯、发明创造、典章制度也随之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小组讨论
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主要从照相电影的传入和运用,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几个方面了解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生活变迁不仅是中国社会时代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交流日益加深的结果。因此,不管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文明的发展需要交流,人类的进步需要交往,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时期类别大人老爷先生某君官职跪拜作揖请安鞠躬握手长袍马褂剃发留辫中山装
西装 旗袍强令
剪辫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短发
等等样式
繁多亲之类的网络语言时期类别剃发留辫长袍马褂强令剪辫西装、中山装、长衫、旗袍大人、老爷、老太爷少爷先生
某君
同志跪拜作揖请安拱手鞠躬脱帽握手缠足天足男主外
女主内走向
社会社会生活的变迁照相与电影的出现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电影:1905年,中国人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改称呼:官场革除“大人”、“老爷”称呼,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易服饰:西服、高领服装开始流行,中山服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西服高领中山装,
时代潮流服饰显。课堂小结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社会风尚
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的过程为什么近代中国社会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项目19世纪60-90年代1895-189819111915封建地主阶级
(洋务派)资产阶级
(维新派)资产阶级
(革命派)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先进的科学
技术先进的
政治制度
(君主
立宪制)先进的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先进的
思想文化
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探索)1.据说某一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又一村”在《申报》上登出了一则广告,说要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放映电影,这一广告发表于( )
A.1896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5年课堂练习A2.见下图,这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剧照,此电影的名称是(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难夫难妻》
D.《歌女红牡丹》B3.孙中山下令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是因为 ( )
A.西方人都是这样称呼的
B.这样对别人更显尊重
C.革命了,所以称呼要变
D.有利于革除封建色彩,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D4.见下图中的服装款式,你会想到下列哪一重要的历史人物(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李大钊B5、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A《定军山》 B 《渔光曲》
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
6、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 )
A 北京 B 上海
C 武汉 D 广州AB7、剪发辫、改称呼始于(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维新变法运动后 D 辛亥革命后
8、民国初年,最具有特色的服装是( )
A 西服 B 旗袍
C 中山装 D 唐装DC9.(2010·聊城学业考试)“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
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B10.某校八年级同学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找到的历史照片是( )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留影???
B.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合影?
C.慈禧太后的宫廷生活照?? ????????
D.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留影D11.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12.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D.废除科举制度D13、清末民初,中国人的服饰出现重大变化,西装、中山装、高领服装等服饰先后涌现,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开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当时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影响着人们的服饰 B. 新政府的提倡和推崇,影响着人们的选择
C .新服饰得体漂亮,具有更大吸引力
D .电影明星的倡导效果材料一材料二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1)根据表格提供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化的传入说一说: 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气象,除了本课介绍的几方面以外,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你还能说出其他例子吗?交通工具:轮船、火车通讯工具:电报传媒工具:报纸 2、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被打开开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除社会风尚外,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也都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你能一一举例说明吗?说一说:经济(技术):政 治 制 度:思 想 文 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