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7.3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2)知彼知己,
(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左丘明《曹刿论战》)
(6)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7)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
,
的浩渺景象。
(8)人生豪迈,曹操老当益壮,吟唱“
,志在千里”的华章,李白挫而不懦,放飞“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理想。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6分)
水乡盐城,天光湖景,无限绮丽。阳春三月,芦牙出水,荷菱蜜布,娇鲜欲滴。春夏之际,万顷湖荡,一片青绿,微风吹过,绿叶起波,游人穿梭其间,凉爽而qiè意。黄金秋季,芦苇摇曳,荷菱点缀,白帆点点,鹅鸭群群,虾跳鱼跃,螃蟹横行,一展水乡的富饶和美丽,欣赏着美丽的“金滩银荡”,让人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万顷
qiè意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请将划横线的内容概括成一个成语:
(2分)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带一路”将为亚非合作注入新鲜血液,其好处真是罄竹难书。
B、每次活动结束后,广场上满地果皮、纸屑和痰迹,真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C、当前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关注老百姓餐桌与菜篮子,让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D、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平均网速落后于许多国家,其根本原因是国家缺乏完整的宽带建设战略造成的。
B、
25年来,哈勃望远镜为我们带来了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是带领我们探索宇宙的功臣。
C、第12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4月20日发布,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大约为14.11分钟。
D、《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5、名著阅读。(7分)
(1)《朝花夕拾》里有一个教唆孩子学坏的女人是
。在书中,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父亲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
,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和痛苦。(2分)
(2)回忆名著,选出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性格活泼,带着白纸高帽子、手拿破芭蕉扇”的是“活无常”。
B、阿廖沙说:“我想像自己是一个蜂窝,各式各样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蜜送进蜂窝。”“蜜”指的是生活的知识和思想。
C、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鲁滨逊写的“利害差异表”能够让自己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勇敢面对现实,改善现状。
(3)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2分)
祥子没了主意。对于钱,他向来是不肯放松一个的。可是,在军队里这些日子,忽然听到老者这番诚恳而带有感情的话,他不好意思再争论了。况且,可以拿到手的三十五块现洋似乎比希望中的一万块更可靠,虽然一条命只换来三十五块钱的确是少一些!
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可是,有什么法儿呢!
“三条大活骆驼”和“三十五块大洋”是怎样来的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
6、综合性学习。(8分)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2分)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
③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2分)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示例二:一件长衫,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拟写: , 。(《 》)
【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
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江陵愁望有寄》完成7—8两题。(6分)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7、“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8、“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3题。(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傲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禄爵,吾庸③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 "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吕氏春秋·下贤》)
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庸:怎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躬耕于南阳(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4)于是相率而朝(
)
10、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划两处)(2分)
桓
公
犹
下
布
衣
之
士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12、对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傲禄爵”的价值取向,你有何看法?(2分)
13、
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分)
(三)阅读陈鲁民的《高贵的“低头”》,完成14—18题。(15分)
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但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②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的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③由此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④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恐怕更多。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有时候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不到一半,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有位教授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
⑤“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就肯定会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那么未来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人头地就更不可能了。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拥有的文凭和各种技能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⑥一位常年飞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高贵的低头”,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由此,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⑦我们应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容仪,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14、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表达的观点。(3分)
15、请简述第①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本文第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你认为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请简述理由。(2分)
18、联系现实,谈谈如何让更多的人“高贵的低头”。(2分)
(四)阅读丁立梅的《爱到无力》,完成19—23题。(20分)
(1)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2)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3)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4)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
(5)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6)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7)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8)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母亲终于爱到了无力”具体表现。(4分)
20、文章第(2)节中插叙了一段“我”过去回娘家的情况,作用是什么?(4分)
21、赏析第(3)段“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4分)
22、文中划线处两次提到“泪”,结合全文说说“我”两次眼泪要流却未留的原因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4分)
23、材料链接——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1)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
——丁立梅《爱到无力》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仔细研读这两段文字,谈谈两个“背影”在内容上的不同和主题上的相同点。(4分)
三、作文(60分)
24、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
(2)
(3)
(4)
(5)
(6)
(7)
(8)
2、(1)(2分)(
)
(
)
(2)(2分)
改
;
改
(3)(2分)
3、
(2分)(
)
4、(2分)(
)
5、(1)
(2分)
(2)(3分)
(3)(2分)
6、(8分)(1)
(2)
(3) , 。(《 》)
(4)
二、阅读与理解。(55分)(一)(6分)
7、(3分)
8、(3分)
(二)(14分)
9、(4分)(1)(
)
(2)(
)
(3)(
)
(4)(
)
10、(2分)
桓
公
犹
下
布
衣
之
士
11、(1)(2分)
(2)(2分)
12、(2分)
13、(2分)
(三)(15分)14、(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____
15、(4分)
16、(4分)
17、
(2分)
18、(2分)
(四)(20分)
19、(4分)
20、(4分)
21、(4分)
22、(4分)
23、(4分)
九年级语文学情调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0分)(1)
(2)
(3)会挽雕弓如满月(4)柳暗花明又一村(5)彼竭我盈(6)
(7)(8)老骥伏枥
直挂云帆济沧海
2.(1)qǐng
惬
(2)牙改为芽
蜜改为密
(3)心旷神怡
3、D(3分)4、A(3分)
5、(5分)(1)衍太太
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
(2分)
(2)C(3分)(3)祥子攒钱买了第一辆车,北平城外军阀混战,他被大兵抓进营地
做苦力,车也被没收了。他趁着大兵打败仗偷跑出来,顺手牵走
军队撤退时落下的骆驼,卖了三十五块大洋。
6、【拟写标语】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设计活动】示例:
说一说同窗趣事;抒一抒师生真情;唱一唱校园民谣。(每空1分,共2分)
【重温经典】示例:两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
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两过铁道,尽显爱子情深。(《背影》)
四处泪光,终悟深沉父爱。(《背影》)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
(句式相仿,内容紧扣作品即可,2分)
【探究材料】探究结果: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2分)
7、“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8、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9、(4分)(1)自身,亲自(2)因为(3)能,能够(4)朝拜
10、桓公/犹下/布衣之士(每处1分,共2分)
11、(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分)
(2)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多次联合诸侯,一统天下的原因,是因为他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士人啊。(2分)
12、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
(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答出两点给2分,每点1分)
14、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容仪,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3分)
15、(1)用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途中看到太多的低头族这一现象,引出论题:“高贵的低头”(2分)(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
16、对比论证(2分);先正面阐述“高贵的低头”(阅读)的好处,后从反面指出缺少“高贵的低头”(阅读)的危害,从而突出强调“高贵的低头”对人生的意义。(2分)
17、观点明确(1分),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句子通畅即可(1分)。
18、(1)社会加大宣传读书的益处(2)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期低头玩手机对身心的害处(3)政府在一些公共场所多提供读书的便利条件(5)学校、家庭、社区营造读书的氛围(5)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加大考查应聘者在读书方面条件。(言之有理均可,答出两点给2分,每点1分,)
19、(4分)(1)母亲挑青菜前找一把小锹,都要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2)母亲在切芋头时,切切停停,经常发愣;(3)钟已敲过十二点了,锅灶却是冷的;(4)回城的时候,母亲第一次没给“我”准备大包小包的东西。
20、插叙部分写出了“我”过去回娘家,能干而慈爱的母亲对我们细致周到的关爱(1分),这与后文中母亲老了,无力帮我们准备东西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母亲逐渐老去的事实,表达了对逐渐老去的母亲的爱、牵挂与不舍(2分)。
21、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母亲挂在脸上的笑比着是贴在窗上的窗花(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见到儿女回家后笑得开心、笑得持久的情态(1分),流露了作者对母亲的爱(1分)。
22、眼泪要涌出是因为看到曾经做事利落干净的妈妈动作越来越迟缓,越来越苍老而难过(1分);对母亲为自己老去无力照顾儿女的那种歉疚而难过(1分)。眼泪最终未流下是担心母亲看到后伤心(1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体贴与爱意(1分)。
23、内容上的不同:一是母亲的瘦弱的背影(1分),一是父亲的肥胖的背影(1分);主题上的相同:表达了父母与子女之间至深的爱(2分)。
24、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