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6章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6章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4-13 10:12:46

文档简介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举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你或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很多差异,但是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线在什么地方吗?21教育网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秦岭和淮河,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
(一)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如图)
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
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
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21·cn·jy·com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千米。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
出示图片:秦岭以北冬季景观、秦岭以南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遇到秦岭抬升,使得秦岭以南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活动:比较
观察下图中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来的?21cnjy.com
差异一: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有封冻期、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无封冻期。
出示图片:冬季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河流、冬季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河流
差异二:温度带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出示图片:暖温带景观、亚热带景观
差异三:干湿地区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出示图片:半湿润区景观、湿润区景观
差异四:植被类型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差异五:耕作类型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差异六: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
归纳: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出示图片: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有 无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 以旱地耕作为主 以水田耕作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拓展延伸: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来说明这种差异吗?
主食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以面类食品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
房屋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降水少,如黄土高原窑洞;以南降水多,如尖顶房。
水果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以苹果为主,以南以柑橘为主。
气候类型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课堂练习】
1. 我国秦岭—淮河线南北的耕地类型不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
A.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B.市场因素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人口密度的差异
2. 秦岭—淮河线是温度带中哪两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A)
A.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B.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C.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D.暖温带和中温带,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关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B.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
C.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
D.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4. 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D)
A.热带、暖温带 B.热带、亚热带
C.温带、寒带 D.亚热带、暖温带
5.下列关于秦岭—淮河线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汛期短,以北河流汛期长
B.秦岭—淮河线以北和以南气候没有太大区别
C.秦岭—淮河线以北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D.秦岭—淮河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作业布置】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板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1课时)
(一)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用举例子的形式,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1课时)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秦岭和淮河。
情景导入
南、北方自然环境有很多差异
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线在什么地方吗?
南方的春节
北方的春节
北方的房屋防寒保暖
南方的房屋防潮通风
(一)秦岭—淮河线
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
秦 岭
淮 河
找一找
活动
新课学习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
新课学习
秦 岭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秦岭
新课学习
秦岭的“贡献”
秦 岭
挡住了太平洋带来的水汽
干旱的黄土高原
挡住了南下的冷空气
“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拓展延伸
淮 河
淮河
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千米。
新课学习
0℃
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秦岭以北冬季景观
秦岭以南冬季景观
秦 岭
淮 河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新课学习
800mm等降水量线
降水较少
易形成降水
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秦 岭
淮 河
新课学习
活动
0℃
800mm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
观察下图中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来的?
比较
(3)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新课学习
差异一: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以北河流有封冻期
以南河流无封冻期
秦岭
淮 河
冬季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河流
冬季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河流
新课学习
差异二:温度带的不同
秦岭
淮 河
亚热带景观
暖温带景观
新课学习
差异三:干湿地区的不同
秦岭
淮 河
半湿润区景观
湿润区景观
新课学习
秦岭
淮 河
差异四:植被类型的不同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新课学习
差异五:耕作类型的不同
秦岭
淮 河
旱地
水田
新课学习
差异六: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
秦岭
淮 河
小麦、玉米
水稻
新课学习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干湿区
植被类型
耕作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归纳: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亚热带

暖温带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旱地耕作为主
以水田耕作为主
小麦、玉米
活动
新课学习
秦岭
淮 河
主食不同
活动
你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来说明这种差异吗?
拓展延伸
降水少
降水多
秦 岭
淮 河
房屋不同
黄土高原窑洞
南方尖顶房
拓展延伸
秦岭
淮 河
苹果
柑橘
水果不同
拓展延伸
气候类型不同
秦岭
淮 河
拓展延伸
1.我国秦岭—淮河线南北的耕地类型不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B.市场因素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人口密度的差异
2.秦岭—淮河线是温度带中哪两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
A.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B.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C.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D.暖温带和中温带,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C
A
课堂练习
3.关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B.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
C.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
D.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C
课堂练习
4.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
A.热带、暖温带 B.热带、亚热带
C.温带、寒带 D.亚热带、暖温带
5.下列关于秦岭—淮河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汛期短,以北河流汛期长
B.秦岭—淮河线以北和以南气候没有太大区别
C.秦岭—淮河线以北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D.秦岭—淮河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D
D
课堂练习
我们学了什么?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作业布置
(一)秦岭—淮河线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1课时)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