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南京大屠杀》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蹂躏( )( ) 毛骨悚然( ) 褴褛( )( ) 蛊惑 ( )
狰狞( )( ) 寻觅( ) 蹒跚( )( ) 虐待( )
尸骸( ) 诅咒( ) 惨绝人寰( )
二、解释下列词语:
蹂躏:
褴褛:
蛊惑:
熙熙攘攘:
毛骨悚然:
凶神恶煞:
惨绝人寰:
三、根据课文填空
《南京大屠杀》是一篇____________(体裁)。本文所举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人证是_______________。南京大屠杀中,南京军民共_________________人遇难。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五、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B.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C.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壮乡,所以刘三姐的传说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六、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又给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史剧重演!21·世纪*教育网
1.上面文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第一句话中的“旧时容颜”作者没有描述,请你根据自己的想像写一段约150字的景物描写,展现日本践踏下的南京的样子。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转身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2-1-c-n-j-y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21*cnjy*com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她。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来源:21cnj*y.co*m】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出处:21教育名师】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版权所有:21教育】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www.21-cn-jy.com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写的三件事。
答:(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第③段画线部分“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在文中的含意?
答:
3.指出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出其表达的效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
4.文章以“转身”为题,请简析其妙处。
答:
《南京大屠杀》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蹂躏(róu lìn) 毛骨悚然(sǒng) 褴褛(lán lǔ) 蛊惑 (gǔ) 狰狞(zhēng níng)
寻觅(mì) 蹒跚(pán shān) 虐待(nuè) 尸骸(hái) 诅咒(zǔ) 惨绝人寰(huán )
二、解释词语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褴褛:(衣服)破烂
蛊惑:毒害,迷惑。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毛骨悚然:身体汗毛竖起,脊梁骨必冷。形容心灵或身体突然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恐惧感觉。悚然,害怕的样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凶神恶煞:原来指凶恶的神,现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惨绝人寰: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人寰,人世。
三、报告文学 静缘老太太 三十多万 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四、解析:A选项中冒号应为顿号;B选项中句末的叹号不在引号内;C选项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外。
答案: D
五、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可以删掉“是否”;C项语序不当,“刘三姐的传说对我”调整为“我对刘三姐的传说”;D项缺少主语,可以删掉“通过”或“使”。21教育网
答案:A
六、1.这是作者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要永远牢记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灾难的痛惜。
2.解释说明
3.写景物只要抓住日寇蹂躏的南京的沧桑、破败、凄惨来写就可以。
七、阅读
1.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答题时,要抓住地点、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内容。
答案:(1)被“我”踩了的年轻人反向“我”道歉,等“我”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
(2)美丽的女孩只在“我”匆匆一瞥后便在“我”视线中消失。
(3)“我”没有找到转身而去的中年乞丐,把防寒服送给了老年乞丐。
2.解析:此题考查重要句子的含意。根据“一张文雅谦和的脸……我挡着你了”,理解作者对对方的美好印象,再联系“江南”“水”两个事物特点,体会作者用意。21cnjy.com
答案:中年人的行为及表情使我感受到了如江南般的温润、如水般的柔美。
3.排比,生动地、多角度地写出了“我”饱览美景的情形,强烈地表达出“我”对秦岭“仙境”的喜爱。
4.解析:此题考查对题目的分析。阅读全文,了解“转身”在文中的含义,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理解其妙处。21·cn·jy·com
答案:(1)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转身”二字意蕴深刻,“转身”意味着分别,甚至是永别,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