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
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孙永烈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爱迪生的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认识作者。
课件出示孙永烈的图片和简介
师解释: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
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星条旗
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
同桌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孙永烈的资料。
课件出示孙永烈作品的图片。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孙永烈的作品。
揭示课题。
下面就请跟着老师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下面请带着阅读要求,听课文朗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洗澡 机械 逆时针 玫瑰 领域 锲而不舍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解 间 华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三、精读领悟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
师引导学生从提出论点,验证论点,总结论点三个方面去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第二部分(第2-6段):运用三个代表性的事例,证明前面提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师问: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纵向地分析一下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吧?
课件出示问题:通过几个事例证明观点?
引导学生从3、4、5三个自然段中,分别找到验证真理的三件事,总结出相关内容填空。
指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每一空的概括总结
师小结:第一件事是第3自然段中写到的谢皮罗教授在洗澡时,发现了洗澡水有漩涡,而且有
规律,于是他就不断发问“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后他通过发现旋涡的方向与地球
的自转有关,从而找到了自己的真理。第二件事是第4自然段中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
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了”,于是他不断发问“这种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有吗?别的酸
对这种物质有反应吗?”最后找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的真理。第
三件事是第5自然段的奥地利医生,在儿子睡觉时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于
是他也不断发问“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真理“当
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说明他正在做梦”。这三件事也是全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个论点的论据。
下面我们就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来具体分析一下课文吧。
2.学习第一部分
生齐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生齐答: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小结:所以文章开门见山,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它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也是本文的论点。
3.学习第二部分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师问:“?”指的是什么?“!”指的又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从句子前面的内容分析,“不断发问”就是?,“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就是!。
师小结:“?”指的是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
了真理。作者这样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生朗读第3自然段
师问:“谢皮罗教师却敏锐地注意到”中的“敏锐”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给敏锐找近义词,来理解敏锐的意思。
师小结:敏锐的意思是知觉精细而灵敏。
师问:那这里的敏锐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洗澡这件事考虑,敏锐说明谢皮罗观察的细致。
师小结:“敏锐”一词说明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师问:那这个现象细小在哪,司空见惯在哪?
指生回答
师小结:“细小的”是因为谢皮罗发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司空见惯”是因为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师问:那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
指生回答——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问:那同学们自己能找到答案吗?
师小结:谢皮罗教授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后发表论文,证明自己的观点。
课件出示句子
师小结:谢皮罗教授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
漩涡。”而且各国科学家都经过实验证明了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所以我们可以说谢皮罗教授
的真理是在他的问题和实验之后诞生的。
师问:在第2段中,说定理、定律就是最后把“?”拉直变成“!”那请你理解一下谢皮罗这个
例子中“?”是什么?“!”是什么?他又是怎样把“?”拉直变成“!”的?
引导学生理解“?”就是问题,“!”就是结论
师小结:“?”指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指他最
终得出了“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的结论。谢皮罗通过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研究,终于把“?”
拉直变成了“!”
下面我们在来看个例子。
(3)指生朗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词语:无独有而
师问: “无独有偶”什么意思?这里起什么作用?
师解释:无独有偶的意思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师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体会上面的例子是在说真理是在问号之后的,下面的例子也是在说这个论点,所以是一
样的。
师小结: 这句话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说明下文也要来介绍一个真理是在问号之后诞生的例子。
师问:那波义耳在发现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后,他问了些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找到第4自然段中波义耳提出的问题,并举手回答
师小结:波义耳连问了四个问题: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
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师问:经过他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
指生回答
师小结: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
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师问:那请同学们也找找在这个例子中“?”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波义耳是怎样把
“?”拉直变成“!”的?
指生回答
师小结:“?”指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
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指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
都会改变颜色,并制成了试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而且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
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最终把“?”拉直变成了“!”
师:文章为了更完美的论述自己的观点,还举了第三个事例。
(4)指生朗读第5自然段
师问:这个事例是有关一位奥地利医生的,你能从第5段中找到可以反应出这位医生精神的一
句话吗?
引导学生读奥地利医生提出的那几个问题。。
师小结:他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的意思是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师问:那这句话体现了奥地利医生的什么精神呢?
指生回答:善于思考等
师小结: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位奥地利医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师问:那这个事例中,“?”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这位奥地利医生是如何将“?”
拉直变成“!”的?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思路,找出答案。
师小结:“?”指的是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指的是当睡觉
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奥地利医生经过反复的观察实验,终于将“?”拉直变成
了“!”。
(5)指生朗读第6自然段
师问:段中的“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生齐答:不能替换
引导学生从四个词语的意思去区分它们,从而理解为什么不能换。
师小结:不能换,因为这四个词语是按照收获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表述的,所以不能调换。
学习第三部分
指生朗读第6、7、8自然段
(1)师:第6自然段中,说“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事例吗?下面我们就通
过一个短片来欣赏一个吧。
课件播放爱迪生的视频
师小结:爱迪生就是在很多问题下,在失败之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它告诉我们真理是在实践
中,是在不断的问题中,诞生出来的。
(2)下面我们来学习两个个词语
课件出示
师:见微知著,微是隐约的意思,著是明显的意思。见微知著就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
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锲而不舍中锲的意思是镂刻;舍的意思是停止。 锲而不舍的意思就是不断
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通过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问题,深入地解决问题。
5.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能体现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呢?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讲述把一个个“?”拉直变成“!”找到真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五、课堂练习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诞生——( 出生 ) 敏锐——( 敏感 )
机遇——( 机会 )
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真理——( 谬论 ) 敏锐——( 迟钝 )
偶然——( 必然 )
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
六、作业布置
1. 抄下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语句。
2. 课下搜集能体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洗澡水的漩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事例 紫罗兰的变色
(2-6) 睡觉时眼珠转动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总结
(7、8) 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文通过三个事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讲授时,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事例,明白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理解真理是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之后诞生的。也为学生掌握这种探索真理的方法打下基础,让学生懂得要多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
激趣导入
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
资料屋:
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 标注自然段落。
阅读要求:
3.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词语赏析
生字欣赏
z o
洗澡
xiè
机械
nì
逆时针
méi guī
玫 瑰
yù
领域
qiè
锲而不舍
ji 解开
初读感知
间
jiān 中间
jiàn 间隔
解
huá 中华
华
jiè 押解
huà 华山
多音字
xiè 解数
精读感悟
一(1)开门见山,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二(2-6)运用三个代表性的事例,证明前面提出的观点。
三(7、8)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精读感悟
通过几个事例证明观点?
人物
发现规律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
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波义耳
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了
这种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有吗?别的酸对这种物质有反应吗?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奥地利医生
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正在做梦
精读感悟
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第一部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指的是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了真理。作者这样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第二部分
“?”指的是什么?“!”指的又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精读感悟
“敏锐”一词说明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mrui
敏锐:知觉精细而灵敏。
“细小的”是因为谢皮罗发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司空见惯”是因为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精读感悟
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
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精读感悟
“?”指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着逆时针方向旋转?
“!”指他最终得出了“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的结论。
谢皮罗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终于把“?”拉直变成了“!”
?
!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无独有偶”什么意思?这里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mrui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精读感悟
波义耳问了些什么问题?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精读感悟
“?”指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指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并制成了试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波义耳进行了许多的实验,最终把“?”拉直变成了“!”
?
!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他百思不得其解。”
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位奥地利医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精读感悟
“?”指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
“!”指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奥地利医生经过反复的观察实验,终于将“?”拉直变成了“!”。
?
!
精读感悟
第6段中的“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这四个词语是按照收获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表述的,所以不能调换。
精读感悟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第二部分
精读感悟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可以体会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问题,深入地解决问题。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拓展延伸
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能体现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呢?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讲述把一个个“?”拉直变成“!”找到真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诞生——( ) 敏锐——( )
机遇——( )
锲而不舍——( )
出生
敏感
机会
坚持不懈
课堂练习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真理——( ) 敏锐——( )
偶然——( )
司空见惯——( )
迟钝
必然
谬论
鲜为人知
作业布置
1. 抄下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语句。
2.课下搜集能体现“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的事例,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20.
真
理
诞
生
于
一
百
个
问
号
之
后
观点:
(1)
事例
(2-6)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总结
(7、8)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睡觉时眼珠转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独立思考、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