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0张PPT。诗 词 曲 五 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山坡羊 潼关怀古》目录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赤
壁过
零
丁
洋水
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山
坡
羊
·
潼
关
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后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此诗答谢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1、整体感知诗意,谈谈读后感受。 2、正确划分节奏,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和思想感情。 4、品读重点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背诵这首诗。品诗廊: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反而增长、振作枯朽的树被抛弃的人怀念老朋友答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参考译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首联:自叙经历,凄凉感人。颔联:引用典故,内心苦闷。颈联:比喻名句,胸襟阔大。尾联:主旨。举杯畅饮,精神振奋。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杜牧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1、正确划分节奏,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和思想感情。品诗廊: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 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 周瑜曹操铜雀台二乔二乔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感慨。 咏叹兴感之由; 借物 中心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品诗廊: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记起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从而为下文铺垫。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意思是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诗人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所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赤 壁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简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过零丁洋
文天祥诗词五首之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返回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逃出,率兵抗元,兵败被俘。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有《文山先生全集》。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见课文注释)作者简介: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纪念錧[内容评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凄凉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
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气势磅礴、情调高亢,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自己走上仕途,
国家危急,勤王抗元国家分裂,命运艰辛
(对偶、比喻)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对偶)直抒胸臆,以死明志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铺垫主旨朗读,分析结构内容并感知主题主题意义: 表现出为国家民族大业慷
慨激昂,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旨句:千古名句知识拓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爱国诗词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元曲简介 张养浩:
元代著名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幼有义行,好读书,历任监察御史, 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特拜 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累去世。
《潼关怀古》就是张养浩在去上任的途中写的,表明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比同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层(前三句)描写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全曲分三层: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
“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以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引出下文。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有所见所想。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
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
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
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
人民。 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文章主旨 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水调歌头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
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分析:交代作此词的缘由。小序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 举起酒杯去问青天。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分析: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问一问之。译文: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分析:表面问天,实际上想知道当今朝廷的情况。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分析: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译文: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小结: 是写景想象,写见月思念君,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译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 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分析:写月光,也写月下人。过渡到个人的思弟之情。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译文: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分析:转为安慰的语气,转为自我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分析:进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使全诗顿时开朗,表现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境界。(千古名句)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小结 着重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在词的最后一句,作者以超迈豁达的心情表达了对弟弟的祝愿:但愿我们都能健康常在,几时远隔千里,却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还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特别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成为流传千世,脍炙人口的佳句小结写月诗词拓展: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