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一)
第1、2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种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树上飘落的枯叶
B.空中飞翔的小鸟
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边跑边叫的机器狗
2.变色龙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 )
A.生物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
3.下列不适于在沿海水域生长的是( )
A.对虾 B.梭子蟹 C.毛蚶 D.鲤鱼
4.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鸟产卵
B.老鼠发现猫后迅速逃跑
C.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D.动物的呼吸需要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
A.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增多
B.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增多
C.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减少
D.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减少
6.下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7.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8.用显微镜观察写有数字“68”的载玻片,操作者的视野里看到的图形是( )
A.89 B.86 C.98 D.68
9.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为( )
A.相同条件
B.不同条件
C.相对条件
D.相似条件
10.某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实验失败
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11.把红苋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红;将其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12.临床上常给病人注射葡萄糖,这些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会在哪个结构中被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线粒体
D.叶绿体
13.“细胞再编程取得进展”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细胞再编程是指擦掉细胞先前的发育“记忆”,使之回归于原始胚胎状态,然后重新生长成某种其他细胞。从细胞结构上看,细胞再编程主要改变的细胞结构是
(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线粒体
14.下面有关细胞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B.人的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过多而胀破;洋葱根尖细胞则不会
C.烟草叶片细胞中的尼古丁和柿子果肉细胞中的涩味物质都存在于细胞质中
D.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5.济南军区总医院利用干细胞成功修复了受损神经细胞。其原理主要是依据
( )
A.细胞的分化
B.细胞的衰老
C.细胞的分裂
D.细胞的生长
16.“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这句诗是说小麦和竹子生长的速度很快。它们生长快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的速度快
B.细胞生长的速度快
C.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速度快
D.细胞分化的速度快
17.“枯木逢春”的意思是干枯的树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枯木”仍能生长的原因是它具有( )
A.分生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
18.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
A.番茄果肉
B.一根香蕉
C.洋葱表皮
D.苹果果皮
19.在草履虫的培养液中加入少许碳素墨汁,数分钟后,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的某些结构被染成黑色。其结构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食物泡
D.伸缩泡
20.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生物,原来这是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若将它切成如图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60分)
21.(8分)将下面常见的生活现象与对应的生命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A.蜻蜓点水 a.生长
B.种子萌发
b.繁殖
C.鲸鱼呼吸
c.需要氧气
D.葵花向阳
d.应激性
22.(8分)如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图中的生物因素有 ,非生物因素有
等。
(2)在该图中,如果昆虫(植食性动物)突然增多,在短时间内数量会减少的是
。这说明 和 是影响昆虫的生物因素。
(3)如果该地区半年内不见阳光,最先死亡的生物是 。
23.(9分)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图甲中所滴的液体应是 。
(2)图乙、丙、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
(3)进行图丙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所指部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
(4)在图丁状态下观察找到相关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骤应该是先把要观察的物像调整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 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物像不清晰时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24.(10分)如下图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请分析回答:
(1)图中代码①所表示的结构是 ,它对细胞能起到
的作用。
(2)若将细胞乙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 ] ,它的主要作用是 。
(3)若图中甲细胞能够分裂,则其分裂时首先会一分为二的是[ ] ,然后是[ ] 平均分成两份,最后细胞膜从两侧向内凹陷,细胞断裂成两个细胞,从而使一个细胞成为两个新细胞。
(4)一般地,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
(5)吃西瓜时,我们会感到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图中[ ] 内含有溶解着糖分的细胞液。
25.(8分)如下图表示细胞的一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为 ,②过程使细胞在 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
(2)A、B、C三种细胞中, 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3)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为
。
26.(9分)下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草履虫进食的结构是[ ] ,消化食物的方式是在细胞质内形成[ ] 。一只草履虫每天大概能够吞食43
000个细菌。因此,草履虫可以净化污水。
(2)草履虫进行呼吸的结构是[ ] 。
(3)草履虫所形成的食物残渣通过[ ] 排出体外。
(4)草履虫靠[ ] 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27.(8分)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支试管中,以形成对照。
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需要营养物质、生物需要呼吸、生物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空中飞翔的小鸟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树上飘落的枯叶、慢慢长大的钟乳石、边跑边叫的机器狗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2.【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变色龙通过改变自己的体色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解析】选D。本题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对虾、梭子蟹、毛蚶对盐度不敏感,适于生活在沿海水域中,鲤鱼是淡水鱼类,不适于生活在沿海水域中。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生物生命现象的应用与理解。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基本特征。A项属于生物能繁殖的基本特征;C项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现象;D项反映了生物能进行呼吸的现象。
5.【解析】选A。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第二次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2,物像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增多。
6.【解析】选C。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步骤。①是固定玻片标本;②是眼看物镜,下降镜筒;③是对光;④是上升镜筒,观察物像。由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知,对光→固定玻片标本→眼看物镜,下降镜筒→上升镜筒,调清物像。
7.【解析】选B。本题考查盖盖玻片的方法。加盖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端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轻轻放下另一端,可以防止产生气泡。
8.【解析】选A。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解答本类题目的技巧是将试卷旋转180°,记录下此时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再对照选项,选择相符的一项即可。
9.【解析】选A。对照实验中,只有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变量以外的相关因素相同,才能说明实验结果由实验变量引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施用新型除草剂和没有施用任何除草剂的草地长势相似,施用与没有施用新型除草剂效果一样,说明了新型除草剂没有除草效果。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核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沸水变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色素溢出造成的。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要改变细胞的“记忆”,必须改变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14.【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和液泡;人体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是0.9%,故把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它会吸水而胀破,把洋葱根尖细胞放在清水中,它不会吸水胀破;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中的液体是细胞液,溶解糖类等多种物质,烟草细胞中的尼古丁和柿子果肉细胞中的涩味物质都存在于液泡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能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从干细胞到神经细胞,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属于细胞分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过程:细胞分裂只是细胞在数量上发生变化,而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主要是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体生长的原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由小长大,使细胞的体积增大,这样生物体就会由小长大。
17.【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生组织的功能。分生组织的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使生物体生长发育,“枯木”仍能生长的原因是它具有分生组织。
18.【解析】选B。本题考查器官的概念。器官是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香蕉由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构成,属于器官。番茄果肉、洋葱表皮和苹果果皮都属于组织。
19.【解析】选C。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对食物泡作用的理解。草履虫的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后,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食物逐渐被消化,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少许碳素墨汁,碳素墨汁会随食物进入食物泡,将食物泡染成黑色。
20.【解析】选B。本题考查细胞的生活。喇叭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内最重要的结构是细胞核,它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也对生物的遗传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只有含有细胞核的部分才能再生。
21.【解析】本题结合具体事例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有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等。蜻蜓点水是在产卵,是动物的繁殖行为;种子萌发是生物生长现象;鲸鱼进行呼吸,需要氧气;生物(葵花)能对外界的刺激(太阳)作出反应(向太阳)是应激性。
答案:A—b B—a C—c D—d
22.【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挖掘图示中所包含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禾谷类、昆虫、野兔、细菌、真菌、食虫鸟、水草、鱼。非生物因素除了图中的土壤、阳光和水外,还应该包括空气、温度等。(2)在该图中,如果昆虫突然增多,昆虫以禾谷类为食,则禾谷类会减少,野兔也以禾谷类为食,所以野兔也会因为食物的不足而减少。(3)如果该地区半年内不见阳光,则依靠光进行光合作用的禾谷类和水草会最先死亡,其次是动物,最后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为生的分解者。
答案:(1)禾谷类、昆虫、野兔、细菌、真菌、食虫鸟、水草、鱼 空气、水、阳光、土壤、温度
(2)禾谷类和野兔 禾谷类 野兔
(3)禾谷类和水草
23.【解析】本题考查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在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载玻片上所滴的液体为清水。(2)通过图乙的操作,显微镜下会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此过程称为对光。(3)图丙的操作为降镜筒,此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与载玻片相撞,以免物镜压碎临时玻片标本。(4)在图丁状态下观察找到相关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骤应该是先把要观察的物像调整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物像不清晰时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1)清水
(2)对光
(3)物镜压碎临时玻片标本
(4)转换器
24.【解析】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区别。由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细胞质,⑤是液泡,⑥是叶绿体。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
(1)植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2)由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很薄并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它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动物细胞分裂时,首先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细胞膜从两侧向内凹陷,细胞断裂成两个细胞。
(4)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只具有线粒体一种能量转换器。
(5)西瓜液泡中的细胞液,溶解着大量糖分等营养物质,故甘甜可口。
答案:(1)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2)[②]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③]细胞核 [④]细胞质
(4)[⑥]叶绿体
(5)[⑤]液泡
25.【解析】本题是对细胞各种生理活动的综合考查。
(1)①过程表示细胞数目增多,属于细胞的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不同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属于细胞的分化过程。
(2)由图可知,A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3)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最明显的,此过程是观察染色体变化的最佳时期。
答案:(1)细胞分裂 形态、结构和功能
(2)A
(3)①
26.【解析】本题考查草履虫的结构与功能。(1)图中与消化有关的结构是[8]口沟和[9]食物泡。(2)图中与呼吸有关的结构是[7]表膜,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3)图中与排泄有关的结构是[1]伸缩泡和[7]表膜,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从[5]胞肛排出体外。(4)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与[6]纤毛的摆动有关。
答案:(1)[8]口沟 [9]食物泡
(2)[7]表膜
(3)[5]胞肛
(4)[6]纤毛
2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1)A选项中,鼠妇爬走的原因很多,在此实验探究中题干是“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故针对此题干应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2)气候转暖和天寒地冻都是温度的影响,所以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是温度。(3)A、B项中乙组都没有说明是否是在灭菌后进行的,而且A项中,也没有说明是否将甲组进行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只有C项表述更全面,更能说明问题。(4)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注意操作方式的严谨性,此操作过程中,在取清水的时候一定要将量筒洗净后再用,或用另外一支量筒,所以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5)分析表格可以看出,试管离灯的距离越近,光照越强,金鱼藻光合作用越强,产生的氧气越多,产生的气泡就越多。
答案:(1)A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C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支量筒(或者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
(5)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