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课时达标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课时达标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4-13 08: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课时达标练习
【双基巩固】
1.鲤鱼适于生活在淡水中,影响鲤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A.水、空气和其他鲤鱼等
B.水、温度和水草等
C.水、温度、阳光、水中的氧气等
D.水、温度、阳光、其他食肉鱼类等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此诗句中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3.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 “那些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4.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土壤的含氧量 D.水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6.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7.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8.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9.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蚂蚁搬家
1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的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也能改变环境
11.请将下列相适应的说法进行连线:
12.如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生物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叫做________,它可以分为两类,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非生物因素。
(2)图中的生物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一类是植物,如________、________等。
(3)图中影响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能力提升】
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的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
2.有一种山羊,其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养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有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不断增加,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这个实例说明生物( )
A.能够影响环境
B.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C.不能适应环境
D.对环境的刺激作出了反应
3.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一般不具备的特征是( )
A.叶面宽大 B.茎肥厚多汁
C.根系发达 D.叶退化成刺
4.如图的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加速岩石的风化。这说明( )
A.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B.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
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6.(2012·咸宁学业考)成语俗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鱼儿离不开水
7.多种海鱼每次产卵量多达数万粒到数百万粒,但鱼苗存活率很低,发育为成鱼的数量更少。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 )
A.受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B.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C.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D.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8.(拓展探究)如图一为骆驼刺和菜豆的形态示意图,图二为部分鸟喙和鸟足图,请分析回答:
(1)与菜豆相比,骆驼刺的根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植物的根和叶在形态上的不同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由骆驼刺根和叶特点可知其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2)猫头鹰的喙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猫头鹰喙和足的特点是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3)除上述例子外,请你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个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对于水中的鲤鱼来说,影响其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温度、阳光、水中的氧气。
2.【解析】选B。本题考查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天气变暖,竹林外桃花开放,江水变暖,有利于鸭子在水中游泳和觅食。此诗句说明温度对动植物的生活均有影响。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判断。爬山虎的叶子均匀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种叶子的镶嵌式排列有利于叶子接受阳光的照射。
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干旱沙漠中,严重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很多和沙漠的缺水环境相适应。
5.【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田鼠、杂草和青蛙对农作物的影响,都属于生物因素的影响;干旱使农作物减产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6.【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对环境表现出适应性,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2)生物影响环境: 各种生物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如蚯蚓能疏松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平衡等。(3)选项分析: 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A项指蚂蚁的啃噬可以对堤坝造成毁灭性的影响;B项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能促进地球上土壤层的形成;D项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故A、B、D三项都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8.【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水葫芦能在昆明滇池生存繁衍,说明水葫芦适应当地的环境;由于水葫芦的大量繁殖,导致水面透光度低,改变了水体颜色,影响大气与水中气体的交换,并导致水中其他生物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和空气,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这一事例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9.【解析】选D。本题结合实例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含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这些都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蚂蚁在下雨前都要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菊花在秋天开花,与秋天日照时间短有关;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也包括非生物因素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解析】本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如A、D;同时生物通过其各种生命活动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B、C、E。
答案: 生物适应环境: A、D 生物影响环境: B、C、E
12.【解析】本题考查对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区分。图中的生物因素有兔子、鸟、鱼、草、树等;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
答案: (1)生态因素 阳光 水分 土壤(合理即可)
(2)兔子 鸟 鱼 草 树
(3)水分 温度 空气(合理即可)
【能力提升】
1.【解析】选D。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实验开始时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量相等,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鼠妇会慢慢地向阴暗的环境中爬去,直到最后全部聚集在阴暗的环境中,D图曲线符合。
2.【解析】选A。本题结合实例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生物,同时生物的生活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以上实例中,由于过度放牧,山羊的取食活动破坏了植被,从而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是生物影响环境的典型实例。
3.【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对环境表现出适应性,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叶面宽大不利于保水。
4.【解析】选B。本题结合实例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红树林适于生活在海滩,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存首先要适应环境。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说明地衣能适应岩石表面的环境。地衣的生活又影响环境,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6.【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说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看到山上的草木也疑心是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大树的蒸腾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变得格外凉爽,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鱼儿离不开水”反映的是环境影响生物。
7.【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因鱼苗存活率很低,如果产卵少就有可能绝种,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因产卵量多,如果鱼苗存活率很高,鱼就有可能因食物缺少而绝种,这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8.【解析】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仔细观察图示可以发现,与菜豆相比,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叶片较小,这样的形态特点有利于骆驼刺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猫头鹰以田鼠等小动物为食,与此相适应,它的喙比较锋利、有钩,足端有锋利的爪,这些与捕食小动物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实例很多,如竹节虫的形态像竹枝,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等。
答案: (1)根系发达 叶片较小 干旱 (2)C D
(3)提示: 只要回答合理即可,如竹节虫的形态像竹枝、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