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4月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范围(苏教版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在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H2的浓度在5s内从1.0mol/L变成0.5mol/L,在这5s内H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21教育网
A.1.0mol/L B.1.0 mol/(L s) C.0.1 mol/L D.0.1 mol/(L s)
2.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膨松剂 C.着色剂 D.乳化剂
3. 把 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 3X(g)+
Y(g)nZ(g)+2W(g),5min末已生成 0.2molW,若测知以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mol L﹣1 min﹣1,则 n是( )
A.2 B.4 C.1 D.3www-2-1-cnjy-com
4. 下列措施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升高温度 B.加入生成物 C.缩小容器体积 D.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5.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来源:21cnj*y.co*m】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 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6.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2-1-c-n-j-y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NH4Cl固体 ④CH3COONa固体 ⑤NaNO3固体 ⑥KCl溶液.
①②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⑥
7. 可逆反应2A(g)+3B(g) 2C(g)+D(g)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5mol (L min)﹣1
②υ(B)=0.6mol (L min)﹣1
③υ(C)=0.35mol (L min)﹣1 ④υ(D)=0.4mol (L min)﹣1
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① B.② C.③ D.④
8. 下列有关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B.升高温度可增加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
C.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提高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百分数
9. 能够证明反应SiO2(s)+4HF(g)SiF4(g)+2H2O(g)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2v正(HF)=v逆(H2O) B.v(H2O)=2v(SiF4)
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气)+Y2(气) 2Z(气),已知 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0.2mol/L,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mol/L
A.Y2为0.2 B.Y2 为0.35 C.X2 为0.2 D.Z为 0.4
11.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水煤气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H=﹣43kJ mol﹣1对于上述反应,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2·1·c·n·j·y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D.增大CO的浓度
12.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13. 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 nC(g),符合如图所示的结论是()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
14. 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S为正值
D.如果△H和△S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16. 已知反应FeO(s)+C(s)=CO(g)+Fe(s)的△H>0,(假设△H,△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B.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C.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
D.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
17. 下图中,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正确图象为( )
A. B. C. D.
18.将2.0mol SO2气体和2.0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等于n mol的是( )21*cnjy*com
A.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
B.3.0 mol SO2+0.5 mol O2+1.0 mol SO3
C.3.0 mol SO2+1.0 mol O2+1.0 mol SO3
D.4.0 mol SO2+1.0 mol O2+0.1 mol SO3
19.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设起始n(H2O)/n(CH4)=Z,在恒压下,平衡时 (CH4)的体积分数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图中Z的大小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n(H2O)/n(CH4)=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 (CH4)不变
20.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该反应的正反应ΔH>0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等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小
第Ⅰ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40分)
21(6分). 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热”)反应.
(2)t1 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 (填字母序号).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22(6分). 对于A+2B(气) nC(气)+Q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 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3时,A的状态为 .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 .
23. (4分). 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汽的反应为:CO(g)+H2O(g) CO2(g)+H2(g)
在427℃时的平衡常数是9.0.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汽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
(1)39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7.6,试判断该反应的△H 0(填“>”、“<”或“=”)
(2)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转化率为 .
24(6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完成下列填空:
(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g)+4H2(g) CH4(g)+2H2O(g)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升至400℃,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cnjy.com
v逆 平衡常数K
(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CO2]/mol·L-1 [H2]/mol·L-1 [CH4]/mol·L-1 [H2O]/mol·L-1
平衡Ⅰ a b c d
平衡Ⅱ m n x y
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25. (4分) 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正)=k(正)c(顺)和v(逆)=k(逆)c(反),k(正)和k(逆)在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t1温度下,k(正)=0.006s-1,k(逆)=0.002s-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1=_____。
(2)t2温度下,图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B,则温度t2__t1。
26.在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4molH2,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H=﹣92.4kJ/mol 达到平衡时,体积为反应前的2/3.求:
(1)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 .
(2)若向该容器中加入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且a、b、c均为正数,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试比较反应放出的能量:
(1) (2)(填“>”、“<”或“=”).
27(10分) 在100℃时,将0.200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21·cn·jy·com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c(N2O4)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 %.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 mol 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 L﹣1 s﹣1.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 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 mol L﹣1.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4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与解析)
本试卷分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范围(苏教版必修2 专题一 第三单元+专题二中第一~第三单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u 64 Fe 56第Ⅰ卷 (选择题 共69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
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解析】该电池的负极是锂,氧化剂水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又因为电解质是LiOH,故A、B、D项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OH-)向负极移动,C项错误。21cnjy.com
【答案】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大多数是吸热反应
B.物质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氢氧化钠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
A.分解反应中大多数属于吸热反应,而化合反应中多数属于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硝酸的反应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不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D
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 g绿豆粒大的碳酸钙,在b锥形瓶中放入5 g粉末状的碳酸钙,
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的盐酸。图中(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锥形瓶中碳酸钙减少的质量)能正
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解析】:a中CaC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中CaCO3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加入HCl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所以a、b中HCl均不足量,最终溶解CaCO3的质量相同,a中CaCO3为颗粒状,b中CaCO3为粉末状,故反应速率b>a,C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氮化硅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
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与氮化硅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
A.NaNO3和金刚石 B.晶体硅和石英 C.Cu和MgCl2 D.蔗糖和碘
【解析】由所给信息可知,氮化硅为原子晶体,晶体硅和石英均为原子晶体,原子晶体在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答案】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 kJ,形成1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 kJ,下
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b>c B.a+b>2c C.a+b<c D.a+b<2c
【解析】燃烧放热,故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2c kJ大于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a+b) kJ。
【答案】D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等物质的量的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⑥合金的熔点通常比组分金属高,硬度比组分金属大www-2-1-cnjy-com
A.只有②⑥ B.只有②⑤ C.只有①②⑤⑥ D.只有②③④⑤
【解析】①Na2CO3受热不分解,受热后生成CO2的质量不相等,故①错误;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转移,所以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正确;③在水中能否完全电离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熔融状态,故③错误;④不能与金属元素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有很多,它们与同主族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和金属钠一样,但它不是金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都是正价,故④错误;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故⑤正确;⑥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硬度大,熔点低,故⑥错误;所以B项正确2-1-c-n-j-y
【答案】B
如图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
B.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解析】 在番茄电池中,锌是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A项正确,D项错误;铜作电池的正极,番茄中的有机酸电离出的H+在铜电极上放电产生氢气,铜电极不发生任何变化,只起导电作用,B项错误;原电池中,电子流向是:负极→导线→正极,C项错误。【来源:21cnj*y.co*m】
【答案】A
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最好选用下列
物质中的( )
A.NaOH B.HCl C.NaCl D.CuSO4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若加入HCl、NaCl,阳极应优先放出Cl2;若加入CuSO4,阴极将优先析出Cu,所以选A项。
【答案】A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3O2=2O3),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下列有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O2与O3都是单质
C.O2与O3是相同的物质 D.O2与O3的性质完全一样
【解析】
A、O2与O3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化学变化,错误;
B、O2与O3都是有单元素组成的,是单质,正确;
C、组成它们的元素虽然相同,但构成原子个数不同,不是同种物质,错误;
D、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O3是淡蓝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性质不同,错误。
【答案】B
10.已知在1.0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O2(g)ΔH=+242 kJ·mol-12·1·c·n·j·y
B.2H2(g)+O2(g)===2H2O(l)ΔH=-484 kJ·mol-1
C.H2(g)+O2(g)===H2O(g)ΔH=+242 kJ·mol-1
D.2H2(g)+O2(g)===2H2O(g)
【解析】在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ΔH的数值要正确且注明“+”或“-”,物质的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结合以上原则分析:H2燃烧放热(ΔH为负值),则H2O(g)分解吸热(ΔH为正值),故A正确
【答案】A
11.下列叙述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0.5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121 kJ,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g) ΔH=-242 kJ·mol-1
C.由C(金刚石)===C(石墨) ΔH=-1.90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解析】物质发生物理变化也伴有能量变化;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21×4 kJ·mol-1;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当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能量时,反应吸热,ΔH为“+”。
【答案】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解析】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错误; 21·cn·jy·com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2 Al+Fe2O3 Al2O3+2Fe是放热反应,但需在高热条件下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错误;www.21-cn-jy.com
C、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正确;
D、吸热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如Ba(OH)2·8H2O与NH4Cl反应常温下就能发生,错误.
【答案】C
13.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速率可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解析】
A、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的物理量, A错误;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物质本身的性质, B错误;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C正确;
D、则增大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升温也可以提高速率, D错误。
【答案】C
14.通过相等的电量,以石墨为电极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
B.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C.硝酸亚汞的化学式为HgNO3
D.硝酸亚汞的化学式为Hg2(NO3)2
【解析】因为通过相等电量,且银和亚汞的化合价都是+1,所以得到的银和汞物质的量相等,阳极所得产物物质的量也相等,而被还原的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硝酸银的化学式为AgNO3,所以硝酸亚汞的化学式为Hg2(NO3)2,故选D项.
【答案】D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
A.醛基书写错误,正确的为-CHO;
C.CO2的电子式为;
D.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4。
【答案】B
16.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
【解析】H2(g)+Br2(l)===2HBr(g) ΔH=-72 kJ/mol ①
Br2(l)===Br2(g) ΔH=+30 kJ/mol ②【出处:21教育名师】
①-②得:H2(g)+Br2(g)===2HBr(g) ΔH=-102 kJ/mol
所以有:a+436-369×2=-102
得a=200。
【答案】D
17.下列化学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 B.O2 C.C2H6O D.C4H10
【解析】
A项中表示碳单质,而碳有几种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故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
C项符合该分子式的可能是乙醇或二甲醚;
D项符合该分子式的可能是正丁烷或异丁烷。
【答案】B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
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
【解析】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答案】A
19.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电镀时,镀件上镀铜可用铜作阳极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铜片作阳极
【解析】
A.铜锌原电池中锌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惰性材料作阳极
【答案】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玻璃、漂白粉、胆矾均为混合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NaOH、MgC12、NaC1O、NH4C1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煤经过气化或液化两类化学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解析】
A.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而胆矾则是硫酸铜晶体,是纯净物,错误;
B.酸式盐与碱反应产生正盐和水,但是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错误;
C.NaOH、NaC1O、NH4C1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而MgC12只含有离子键,错误;
D.煤经过气化或液化两类化学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正确。
【答案】D
21.X、Y、Z、M代表四种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M B.X>Y>Z>M C.M>Z>X>Y D.X>Z>M>Y
【解析】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X溶解,Z极上有H2放出,则活动性:X>Z;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则氧化性:Y2+>Z2+,还原性:Z>Y,即金属的活动性:Z>Y;氧化性:M2+>Y2+,则活动性:Y>M。
【答案】A
22.实验室可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C.不用铁片,改用镁条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解析】常温下Fe在浓H2SO4中钝化。
【答案】B
23.下列性质适合于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801℃,硬度较大,水溶液导电
B.熔点1723℃,硬而脆,不溶于水,液态不导电
C.熔点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导电
D.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为0.97g/cm3
【解析】A项为离子晶体,B项为原子晶体,D项为金属晶体。
【答案】C
第Ⅰ卷 (非选择题 共31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计31分)
24. (6分)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①NH4CNO与CO(NH2)2 ②CuSO4·5H2O与CuSO4 ③H2O与D2O ④H、D与T
⑤O2与O3 ⑥CH3CH2CH3与CH3CH2CH2CH3 ⑦CH3CH2CHO与CCH3OCH3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研究对象。对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两个要点:a分子式相同;b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的有①⑦,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①⑦,对于同素异形体的判断要抓住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⑤中的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对于同位素必须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符合的是④。21*cnjy*com
【答案】④ ⑤ ①⑦
25(8分).在2 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反应在t时刻达到平衡,依图所示:21教育网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起始至t,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
(3)X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到达t时刻反应已停止
B.在t时刻之前X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t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在t时刻达到平衡是因为此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
(1)由图象知,从0~t,n(X)减小,n(Y)增加,n(Z)增加,可以确定X为反应物,Y、Z为生成物,从0~t,Δn(X)︰Δn(Y)︰Δn(Z)=0.8︰1.2︰0.4=2︰3︰1。【版权所有:21教育】
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
(2)v(Y)====mol/(L·min)。
(3)α(X)=×100%=33.3%。
(4)t之前,v正>v逆;t时刻为平衡状态,则v正=v逆。
【答案】(1)2X3Y+Z
(2)mol/(L·min)
(3)33.3%
(4)B、C
26.(9分)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WX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_。
(2)YX2、ZX2的化学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物质的熔点______>______(填名称)。
【解析】
根据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可知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Y为Si,则W为C,X为O,Z为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CO2 分子晶体
(2)SiO2 SO2 二氧化硅 二氧化硫
27. (8分)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NaOH B.Zn C.Fe D.NH3·H2O
【解析】
(1)负极是失电子的一极,Zn失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2)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除杂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应选Zn将Cu2+置换为单质而除去。21*cnjy*com
【答案】(1)Z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形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