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3 09:07:31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13课 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1)元朝末年,统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1351年,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3)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元朝名存实亡。
1、历史背景:认真阅读教材P72结合视频,归纳出元朝末年情况 点击播放2、明朝建立:(1)建立时间:1368年(2)建 立 者:(3)都 城: 应天(南京)应天(4)年 号:洪武,明太祖二、朱元璋强化皇权阅读73-74页,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一、政治
1.地方:

2.中央:
二、军事:

三、特务机构:
四、思想文化:中央设五军都督府(统兵)
与兵部(调兵)设置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八股取士 朱元璋:“这个胡惟庸,越来越不像话了,独揽大权、自作主张。现在占城(越南境内)来了使者都居然不向我报告。哎,自秦朝以来,多少朝代都亡在了奸相权臣手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如果你是朱元璋,面对下面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影响如何?材料一:(朱元璋)时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匿不上报。中央:中书省丞相中央,取消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影响:皇帝直接控制国家军政大权,君主专制强。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明朝开国第一大案据史载;太子朱标对朱元璋的滥杀无辜不以为然,曾多次劝谏。有一天,朱元璋把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条扔在地上,叫朱标捡起来,朱标左观右看,无处下手。朱元璋笑了,他说:“这根荆棘条不好拿吧?假如我替你将那些尖刺削光磨平,岂不是很好拿了吗?——现在我所杀的,都是将来有可能威胁到你的皇位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可见,他的滥杀功臣,是在为大明王朝消除隐患,以确保他子孙后代皇位的安全。巩固帝位,加强皇权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1、废相原因?宰相权力扩大,威胁皇权。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2、废相结果?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皇帝政务集中繁杂难以应付,身心疲惫。对皇帝危害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1、明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通过改革机构,从地方到中央只听命于皇帝一个人,然而明太祖仍日夜保持警戒之心,那么他是如何日夜监视官员言行的呢?军事上: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牵制。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神秘特务机构2、利用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3、东厂与西厂的设置。(1)东厂背景: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朱棣夺取侄儿朱允炆皇位。 原因:以我(朱棣)鉴,
监督臣民有没有谋反。 成员: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从而开启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权利: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2)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接听命于皇帝 ,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 京官每旦入朝,
必与妻诀,
暮无事则相庆,
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晨)
京官沉重地说:
夫人,我要上朝去了,今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呀!呜呜呜……
(暮)
京官欢快地说:
娘子娘子,我今天终于又活着回来啦!!!特务机构遍地,官员人人自危如果皇帝昏庸或被奸臣控制,会用来陷害终良,滥杀无辜!使国家进入黑暗统治时期! 三、思想控制:八股取士1、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有哪些? P74(从题目、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1)科举考试范围:(2)内容:(3)答题观点:必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己的见解
(4)答题文体: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这就是“八股文”。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5)影响与危害:
八股取士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比一比:唐朝的科举制度内容方面与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什么不同?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使人们直接受统治于中央集权之下。禁固人们的思想,使人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使创造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推迟了历史的进步 。 读材料,思考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
若今之时文(按:八股文),直是无用。
——徐光启:《徐光启集》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 --------爱因斯坦


抹杀人的发明创新的意识,读死书,循规蹈矩呆板做事。
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灵魂,那将潜伏者严重的社会危机。因为四大发明之后再无任何发明。
说出你的观点: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八股取士下醉心于功名的心态。对比感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中国落后与世界的根源之一。中国科技创新的奠基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课堂小结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八股取士(1)历史背景
(2)明朝的建立
(3)元朝的灭亡
(1)政治上
(2)军事上 (1)特点
(2)显著区别
(3)影响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1)焚书与“咸阳只郊所坑者”(2)顾炎武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正确。因为: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的思想,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抹杀了读书人的创新能力,阻碍课科技文化发展。
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明朝与成都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叔父隐居于街子,出家为僧。法号 悟空。当年悟空法师不远万里从西藏挑了两口皇锅回到街子凤栖山古寺。他放下皇锅,将扁担插入地下,盘腿坐地,阖然长逝,肉身成佛。插在地上的扁担也长成了两棵参天大树。悟空法师肉身坐像口含宝珠,佛相端祥,千古不败,被供奉于禅院内的佛堂之中,供世人瞻仰。但几经沧桑,法师肉身像已被毁去,实在让人痛心。好在还有肉身相片存于世上。   五一好去处,避暑纳凉逛逛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杨廷和之子,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 ,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1959 年,杨升庵纪念馆建立,成为全国少有、四川最早的县级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1961 年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陈列,琳琅满目,朱德书“杨升庵纪念馆”馆额;郭沫若题“升庵桂湖”门额与楹联,更光彩照耀。1980 年,更名升庵祠。 杨升庵即杨慎,字用修,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代文学家,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升庵先生少有奇才,二十四岁中状元,授翰林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