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相关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四则运算的计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运算定律的运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题导入。
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呢?
2.你知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吗?
3.你知道哪些运算定律?你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学生讨论、汇报,师评价。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四则运算。
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
(1)根据第①个式子,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
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2)根据第②个式子,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
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再根据
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4)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四则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复习运算定律。
(1)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师评价。
(2)整理汇总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想一想,说一说下面的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教材第
109页第1题(4)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汇报发言,师评价。
三、基础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又复习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巩固和加深了该知识,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第2题,练习二十五第4、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认识,能正确读写小数、改写小数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移动小数点使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与小数相关的知识点。
整理归纳: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与单位换算
小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
笔算加法
小数的加减法
笔算减法
二、进入新课
1.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小数数位的顺序表。(出示教材第109
页第2题)
(1)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
(2)讲一讲小数数位顺序表。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小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
右边的数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对应的计
数单位分别是……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复习小数的性质。
问:小数的性质是指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顾、发言。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它可以化简小数和按要求改写小数。
3.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回顾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4.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认识。
(2)回顾改写名数的方法。
小结:高级单位名数低级单位名数乘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除以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5.小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的小数?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讨论、汇报,师评价。
6.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小数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结果的末尾有“0”要
去掉。
(2)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结合实例评价。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4、5、7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小数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板书笔记】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与单位换算
小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
笔算加法
小数的加减法
笔算减法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边、三角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2.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能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画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运用平移解决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进一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并画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重点难点】
重、难点: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举例说明三角形特性在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复习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3.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你是怎么分的?
4.完成教材第110页的第3题。
二、复习轴对称、平移
1.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复习平移。
三、复习观察物体
在同一角度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六、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4课时 统计与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4题,练习二十五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正确绘制复习条形统计图。
2.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求平均数。
3.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种统计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4题。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说一说怎样绘制这个统计图。
3.完成第4题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二、复习平均数
1.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2.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4题。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师归纳:平均数是平均计算得来的数,是虚拟
的数,并不是说处处水深都是1.1m,应该是有的地方比
1.1m深,有的地方比1.1m浅,所以还是有危险。他说没
危险是错的。
三、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1.还记得怎样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吗?
(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等)
2.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五第20题。
自己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再指名汇报自己的方法。师
评价,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5~19、21题。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