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一、实验原理
1.亚硝酸的生成及其不稳定性
向NaNO2溶液中加酸,生成亚硝酸(HNO2)。亚硝酸________,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常温下也会分解,产生_____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稳定红棕NaNO2+H2SO4===NaHSO4+HNO22HNO2===NO↑+NO2↑+H2O+3棕黄还原性Cr3+橙绿可白碱二、实验步骤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选择试剂______、现象______、操作______且安全的反应,在检验过程中最好不要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根据食盐和亚硝酸钠的性质以及实验条件,设计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多种实验方案如下:易得明显简便白色沉淀NaNO2NaClNaNO2NaNO2NaNO2黄黄蓝NaCl棕黄NaNO2NaClNaNO2思考感悟
如何鉴别下列两组物质?写出流程图。
(1)Na2CO3、NaCl、Na2SO4、NaNO2。
(2)NaNO2、NaCl、NaNO3。1.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观察它们的颜色
B.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分别取少量加热2.只能用焰色反应实验区分的是( )
A.钠和锌 B.KCl和K2CO3
C.NaCl和Na2CO3 D.KCl和NaCl
解析:选D。KCl与NaCl的阴离子均为Cl-,只能鉴别K+、Na+,在中学阶段应使用焰色反应区分。解析:选C。亚硝酸钠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但是需要严格控制用量。(2)写出上述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解析】 (1)结合题给信息,①②③④⑤可以设计出五种鉴别方案。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答案)。
(3)因为HNO2是一种弱酸,故NaNO2溶液水解显碱性,可以用pH试纸鉴别。
(4)根据框图中的信息可以设计溶解吸热的方案鉴别NaNO2和NaCl。
(5)由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说明亚硝酸盐的氧化性较强,从而说明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答案】 (1)变式训练1 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与口感与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①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②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③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④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亚硝酸钠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即不能利用硝酸银溶液来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操作④错误。1.含义
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物质,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2.基本思路
(1)利用阳离子的特性:(2)利用阴离子的特性3.一般原则
(1)若有n种物质需鉴别,一般检验出n-1种物质即可。
(2)方法或试剂选择得越简单越好,条件越简单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越典型越好。
(3)若无限定要求,一般首先考虑用物理方法,当物理方法无法鉴别时,再考虑用化学方法。
(4)用物理方法鉴别的步骤:
观察法―→嗅试法―→水溶法(5)用化学方法鉴别的步骤:
固体:加热法―→水溶法―→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
液体: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
气体:点燃法―→通入指定试剂法
(6)在检验过程中最好不要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E溶液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案】 (1)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碳酸钾 由①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
(3)Ba(OH)2 (CH3COO)2Ca AlCl3 FeSO4【规律方法】 物质的鉴别技巧
(1)若被鉴别的溶液酸碱性不同,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如鉴别(NH4)2SO4、K2CO3、Na2SO4三种溶液,可选用pH试纸。
(2)若几种溶液中含有不同的阳离子,可选用强碱(NaOH、KOH)等与之反应,如鉴别K2SO4、(NH4)2SO4、Fe2(SO4)3、Al2(SO4)3、CuSO4溶液等。(3)若几种溶液中含有不同的阴离子,可选用强酸(盐酸、H2SO4等)与之反应,如鉴别NaCl、Na2S、Na2SO3、Na2CO3、Na2SiO3、Na2S2O3溶液等,可选用盐酸。
(4)若有金属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可考虑用强酸,如鉴别MnO2、FeO、CuO等黑色粉末,可选用浓盐酸。
(5)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常用到的是“相反原理”,即“阴同阳不同用碱,阳同阴不同用酸,阴阳各不同用盐”。变式训练2 下列4组溶液,不用试剂也能鉴别开来的是( )
①AgNO3溶液、稀氨水
②Na[Al(OH)4]溶液和盐酸
③NaHCO3、NaHSO4、Ba(NO3)2、NH4Cl
④NaNO3、FeCl3、NaCl、AgNO3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全部解析:选D。①②相互滴加,现象不同可鉴别。AgNO3溶液逐滴加入到稀氨水中,得到银氨溶液,稀氨水逐滴滴加到AgNO3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AgOH,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Na[Al(OH)4]溶液滴加到盐酸中,生成AlCl3,无沉淀产生,而盐酸滴加到Na[Al(OH)4]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Al(OH)3,继续滴加盐酸,沉淀溶解。③将溶液两两混合即可鉴别,NaHCO3与NaHSO4反应有气体放出,NaHSO4与Ba(NO3)2反应V有沉淀生成。④由溶液显棕黄色的是FeCl3溶液,以FeCl3溶液为试剂,滴加到余下的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AgNO3溶液,再以AgNO3溶液为试剂滴加到另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NaCl溶液,无现象的是NaNO3溶液。探究整合应用某食用精制盐的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________KIO3+________KI+________H2SO4―→
________K2SO4+________I2+________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其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mg·kg-1。课件16张PPT。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一、亚硝酸钠的性质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二、中毒原因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由亚硝酸钠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钠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食盐的市场价是2000元左右一吨,工业盐约是230元一吨 三、亚硝酸钠中毒症状1.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口唇、指甲、全身皮肤、粘膜紫绀等
2.全身皮肤及粘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的紫绀)。
3.严重者出现烦燥不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四、部分食品中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以NaNO2计) 亚硝酸盐快速检测管 1. 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及食盐与亚硝酸盐的快速鉴别:用袋内附带小勺取食盐1平勺,加入到检测管中,加入蒸馏水或纯净水至1ml刻度处,盖上盖,将固体部分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10即为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 kg,(国标规定食盐(精盐)中亚硝酸盐的限量卫生标准应≤2 mg/kg)。当样品出现血红色且有沉淀产生或很快退色变成黄色时,可判定亚硝酸盐含量相当高,或样品本身就是亚硝酸盐。
2. 液体样品检测:直接取澄清液体样品1mL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找出与检测管中溶液颜色相同的色阶,该色阶上的数值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L(以NaNO2计)。(牛乳及豆浆也可直接检测,结果不得超过0.25mg/L ,有颜色的液体样品可加入一些活性炭脱色过滤后测定)。
3. 固体或半固体样品检测:取粉碎均匀的样品1.0g或1.0ml至10ml比色管中,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纯净水)至刻度,充分震摇后放置,取上清液(或过滤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1.0ml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10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 kg,L(以NaNO2计)。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板上的最高值,可定量稀释后测定,并在计算结果时乘上稀释倍数(如从10ml比色管中取出1.0mL转入另一支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从中取1.0mL加入到检测管中测定,测试结果乘上100(倍稀释)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五、亚硝酸盐中毒的抢救1.口头医嘱:对于急性中毒事件,应先口头医嘱作常规处理,如吸氧、留取静脉通道、送检等,然后再了解病史、检查病人,建立病历,以赢得抢救时间。切忌按常规顺序慢慢问病史、书写病历,确诊后才开始作处理往往会延误时间。
2.吸氧:食用腌制蔬菜、熟剩菜等易产生亚硝酸盐,有不法分子从工业用盐中提取的散装食盐更是亚硝酸盐的一大来源,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使组织缺氧。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绀,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用量以每公斤体重1~2mg计算。同时高渗葡萄糖可提高血液渗透压,能增加解毒功能并有短暂利尿作用。
4.对症处理:对于有心肺功能受影响的患者还应对症处理,如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心律失常药等。
5.营养支持:病情平稳后,给予能量合剂、维C等支持疗法。
6.洗胃:如果中毒时间短,还应及时予以洗胃处理。 食盐:白色晶体工业盐:略带浅黄色的白色固体1. 观色法氯化钠是立方晶体,或是细小的结晶粉末,呈白色;而亚硝酸钠则是斜方晶体,略带有浅黄色,通过两者外观上的差异可对它们进行初步鉴别。2. 酸性高锰酸钾法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2mL0.1 mol·L-1KMnO4溶液,分别滴加1-2滴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摇匀。
再分别在2支试管中滴入2滴稀硫酸溶液,摇匀。实验其它现象:滴入硫酸后,有大量气泡生成,试管上方可看到红棕色气体生成。
实验条件控制:若不酸化,则褪色很慢。 3. 加酸法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2mL0.1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再加入1滴管的食用醋酸(或稀硫酸)。
现象:盛亚硝酸钠溶液的那支试管一开始没现象,30s后有气泡生成。4. KI-淀粉试纸法用玻璃棒蘸取NaNO2溶液点在KI-淀粉试纸法中,没有看到颜色的变化,再用玻璃棒蘸取稀硫酸点在试纸上,马上看到试纸变蓝。用硫酸点过没用硫酸点过5. AgNO3 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中入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加几滴0.1 mol·L-1硝酸银溶液。
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硝酸并振荡,一支试管中的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上方出现出红棕色气体,此为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中沉淀不消失,为氯化钠的试管。 6. 硫酸亚铁法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呈淡绿色,再分别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和NaCl溶液 。
再分别滴入KSCN溶液。
再分别滴入1滴稀硫酸。硫酸亚铁溶液配置时加还原铁粉和稀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至用KSCN溶液检验不显色。 FeSO4溶液FeSO4溶液中加入NaNO2溶液,再加入KSCN溶液滴入1滴稀H2SO4溶液7. 酚酞法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2mL0.1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再加入几滴1%酚酞溶液,将二支试管加热至沸,盛亚硝酸钠的那支试管呈浅红色。8. 加热熔融法氯化钠的熔点为801℃,亚硝酸钠的熔点为271℃。把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分别置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的是亚硝酸钠;不熔化的是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