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3 17:35:50

文档简介

《北宋的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21cnjy.co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21教育网
二、新课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21·cn·jy·com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21·世纪*教育网
(>>>PPT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想一想: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强化中央集权政策
(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2)政治上:①在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
②在地方,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对知州进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www-2-1-cnjy-com
(3)财政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留一部分作必要支出,其余一切权力都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动脑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答案: 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2·1·c·n·j·y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2-1-c-n-j-y
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答案: 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2.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来源:21cnj*y.co*m】
(>>>PPT展示宋代科举考试图)
动脑筋: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
答: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出处:21教育名师】
课堂总结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被北宋王朝中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四、课堂练习
1.北宋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C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C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3.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 B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B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5.阅读下面材料: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21*cnjy*com
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版权所有:21教育】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赵匡胤 开封
(2)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3)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军事上: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建立禁军,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措施,重点是宋太祖改革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后果,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辩证的看待宋太祖的改革的利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北宋的政治》练习
选择题
1.北宋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吴
C.赵匡胤 D.完颜阿骨打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极力提高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势力
3.北宋军事布置上,最能体现其“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目的是( )
A.“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
B.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和地方
4.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最初目的看,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割除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
5.下列关于宋太祖政治措施的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奠定了基本消除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 消除了五代战乱的根源,有利于社会安定
C. 中央控制强化,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 造成了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源
6. “黄袍加身”的典故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7. 你能排出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吗?( )
(1)杯酒释兵权(2)安史之乱(3)商鞅变法(4)火药外传至欧洲
A.(1)(3)(2)(4)
B.(3)(2)(1)(4)
C.(1)(4)(2)(3)
D.(4)(2)(3)(1)
8.陈桥兵变使赵匡胤了皇帝,他取代的是( )
A.北周
B.后周
C.后汉
D.后唐
9.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0.“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二、阅读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21教育网
材料三: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北宋的政治》答案
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D 7.B 8.A 9.D 10.B21cnjy.com
二、简答题
11.(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解析】(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1·cn·jy·com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www.21-cn-jy.com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12.(1)重文轻武政策。
(2)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1·c·n·j·y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作用: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7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北宋的政治
导入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
东京(开封)
北宋的建立
新授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新授
新授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新授
想一想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新授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事上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新授
①在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
新授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上
②在地方,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对知州进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留一部分作必要支出,其余一切权力都由中央掌控。
新授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财政上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新授
动脑筋
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新授
新授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新授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
新授
动脑筋
新授
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被北宋王朝中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总结
1.北宋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C
练习
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C
练习
3.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B
练习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B
练习
5.阅读下面材料: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练习
(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2)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
(3)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练习
赵匡胤 开封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建立禁军,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板书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