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4-13 16:27: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7张PPT。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新课导入:请大家欣赏一个片段欣赏完片段后请思考以下问题:1、知道片段名字叫什么?
《思乡曲》
2、片段中运用了哪些乐器?
小提琴引言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乐曲理解   在萤火烧过的地方,又奏起了思乡曲。曲子里,没有黄昏的苦烈,没有子夜的吟叹,只有灰烬中盎然破土而出的绿意,再有啊,再有的就是,生命回归的,呼唤。留恋在国土的灵魂,禁锢在他乡的身躯,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思念,这时回忆起少时在故乡的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只有把这些,寄托于这一首《思乡曲》。 《思乡曲》创作背景 《思乡曲》作于1937年。
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sui)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此举使得马思聪在文革受批斗期间内的唯一对“中央”的希望破灭。
《思乡曲》简介 《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音乐赏析(一) 第一乐段(1—16小节)为主题呈述,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律显得柔和、忧伤,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调式柔和而略带暗淡的色彩,在朦胧、温和可亲的D弦上缓缓地轻声奏出,把思念、忧伤的情绪表现得细致人微。 ? ?第二乐段(17—25小节)转到同宫系统的宫调式,旋律中明显糅合有羽、商调式因素,并结束到属音上,从节奏、调式上与主题形成对比,迷惘落寞中的内心波动,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得到呈现。 ? ?
第三乐段(26—43小节)调性回到D商调式,旋律幅度加大,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在节奏、音区、音色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进一步深化音乐内容。以上三个段落情绪逐层高涨,音乐实质较接近,它们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 音乐赏析(二)乐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转为E宫调,速度略微加快,音乐形象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部分也分三个段落(49—58小节、59—62小节、63—70小节)。第一乐段的旋律呈大的波浪型,气息宽广,情绪明朗。紧接的第二乐段歌唱性的曲调由第一乐段旋律紧缩而成。第三乐段充满柔情,音乐着重体现出开朗活跃和亲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对家乡美好情景的甜蜜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一切很快消逝。一个连接句把音乐带回乐曲的第三部分。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缩减的再现段。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在独奏小提琴明亮、辽远的高音区,更显现出了深切、浪漫的幻想已经不再。音乐主题比初次呈示提高了一个八度,更显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愁绪,最后结束在一个不协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马思聪 马思聪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
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
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
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
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
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国,
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马思聪作品 ▲小提琴独奏 钢琴伴奏
 《牧歌》 《思乡曲》 《摇蓝曲》《跳龙灯》 等
▲小提琴协奏曲
 《双小提琴协奏曲》 《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芭蕾舞剧
 《晚霞》 《龙宫奇缘》
▲歌剧
 《热碧亚》
▲钢琴
 《降D小调钢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 等
▲管弦乐
《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山林之歌》 等
▲合唱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郭沫若词 马思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