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18课
第五单元
召集、商议、隆重、无价之宝
约定、胆怯、拒绝、
理直气壮
能耐、诸位、渑池、完璧归赵
和氏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鼓瑟、击缶、允诺、负荆请罪、
上卿、
同心协力
璧
诺
怯
瑟
缶
拒
卿
(qiè)
(bì)
(和氏璧)
(nuò)
(许诺)
(胆怯)
(fǒu)
(jù)
(拒绝)
(sè)
(鼓瑟)
(击缶)
(qīng)
(上卿)
赵璧召诺
怯瑟拒诸荆
1、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哪几个小故事?
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
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将”指_______,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廉颇
蔺相如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想一想:
就靠一张嘴
爬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出来?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
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完璧归赵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
到赵国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渑池之会
缶
瑟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秦王吃亏
赵国便宜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负荆请罪
很不服气
缶
瑟
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爱国的精神。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
xiāo
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
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
忠贞爱国
勇敢机智
--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蔺相如
廉颇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拓
展
延
伸
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要写清前因后果。18《将相和》习题
一、辨字组词。
赵(
)
璧(
)
荆(
)
拒(
)
越(
)
壁(
)
刑(
)
柜(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胆怯—
削弱--
进攻--
大方--
三、结合课文填空
1、课文中的“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在这里是
的意思。
2、课文讲述了
、
和
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成了
这个完整的故事。
3、“将”的读音(
)(
),这里应读(
)。
4、“相”的读音(
)(
),这里应读(
)。
5、“和”的读音(
)(
),这里应读(
)。
6、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四、阅读题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chēn
chēng)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
型),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liáng
liàng),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
充)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和读音。
2、我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称赞(
)
诚意(
)
隆重(
)
允诺(
)
3、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4、分别用虚线和实线画出蔺相如要撞璧的动作和语言。
5、我根据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1)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
A、展示和氏璧是无价之宝。B、赢得送璧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秦国理屈被动。D、祝贺秦国取得宝璧。
(2)下面对“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秦王喜欢和氏璧。B、秦王不怕失信于天下。
C、蔺相如又机智又勇敢,秦王很怕他。
6、蔺相如为什么要说:“这块璧有点毛病,让我指给你看,”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一、赵国
和氏璧
紫荆
拒绝
越南
墙壁
刑警
柜子
二、胆怯—勇敢
削弱—加强
进攻—后退
大方—小气
三、1、课文中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在这里是
t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意思。
2、课文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成了将相和这个完整的故事。
3、“将”的读音(jiāng)(jiàng),这里应读(jiàng)。
4、“相”的读音(xiāng)(xiàng),这里应读(xiàng)。
5、“和”的读音(hé)(huó),这里应读(hé)。
6、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的原因是(廉颇看不起蔺相如),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蔺相如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
四、1、称(chēng)
赞情(形)
商量(liàng)
(允)诺
2、我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称赞(赞美)
诚意(诚心)
隆重(盛大)
允诺(答应)
3、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chēn
chēng)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4、动作:捧、退、靠、举
语言: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5、(1)B
(2)B
6、拿回和氏璧。
7、机智勇敢(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