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图陈桥驿纪念馆匾额上三个烫金的大字“陈桥驿”,门柱上镌刻着纪念馆馆长李天锡书写的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你知道这“一人”是谁吗?( ) 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A.寇准 B.赵匡胤 C.岳飞 D.赵构
2. “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澶渊之盟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岁币
B.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C.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具有积极的一面
D.澶渊之盟恶化了辽宋之间的关系
5、在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6、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西夏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①③ D.①②③
7、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
8、“(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岳家军的抵抗 D.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二、填空题
1. _ ①__年, ②建立北宋,定都开封。采取一序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在中央设立中书门下,管理_③___;设立枢密院管 ④_;设三司管_⑤____。各自的长官都要对皇帝负责,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21cnjy.com2·1·c·n·j·y
2、1004年,辽宋签订_ ①__规定:双方撤军,宋送辽岁币。
3. 1038年,生活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的党项族首领元_ ①__称大夏皇帝,史称 ②。
三、材料题
1. 材料一:北宋初年,宋太宗两次攻辽都告失败。宋辽之间紧张的战争状态,直到澶渊之盟订立才告结束。
请回答:(1)“澶渊之盟”订立于何时?
(2)有人认为“澶渊之盟”是个成功的盟约,也有人认为这是个屈辱的条约,你怎样看这个条约?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七岁,赵策划兵变。当后周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21·cn·jy·com21cnjy.com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北宋与辽。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地图方位”,可知。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的相关知识。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辽宋“澶渊之盟”影响:消极——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开战争赔款先河。积极——保持百余年和平,互市不绝。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中,寇准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故选D。2·1·c·n·j·y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澶渊之战”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建立顺序”,可知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契丹国,定都上京;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定都开封;1038年,生活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的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地图方位”,可知。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澶渊之盟”后保持百余年和平,互市不绝。故选D。21教育网21·cn·jy·com
【点评】本题较难,考查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知识。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960年;②赵匡胤;③行政;④军事;⑤财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关知识。
2.【答案】①“澶渊之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3、【答案】①元昊;②西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夏建国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答案(1)1004年。
(2)从积极方面,和平对两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人民安定生活带来的影响;消极方面:使北宋积贫积弱、增加北宋人民负担。【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辽宋“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宋送辽岁币。 辽宋“澶渊之盟”影响:消极——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开战争赔款先河。积极——保持百余年和平,互市不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措施及其与宋的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2、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1*cnjy*com
3、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北宋与辽、西夏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史料回顾: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久……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见第2张PPT。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辽宋“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第一篇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师: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七岁,赵策划兵变。当后周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见第6张PPT。【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件展示: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定都开封。见第7张PPT。
课件展示:北宋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见第8张PPT。
教师补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设立中书门下,管理行政;设立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管财政。各自的长官都要对皇帝负责,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见第9张PPT。
师:杯酒释兵权——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锅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见第10张PPT。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讨论: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大将交出“权”、“钱”、“兵” 即行政权、财财权、兵权。
课件展示: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1、发展科举,增加录取名额,扩大文官;
2、文官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待遇在武将之上;
3、平时军权有文官主持,战时武将领兵出征,结束后须交回兵权,见第11张PPT。
学生活动:上台自我讲述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见第12张PPT。
教师点评学生的讲述。
师:重文轻武政策的利——1、读书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发展,社会科技文化繁荣。2、有效防止武将佣兵自重,割据政权,维护社会稳定。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重文轻武政策的弊:消弱军队战斗力,导致委屈议和。
过渡:北宋与辽的战与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辽宋“澶渊之盟”。
第二篇章:辽宋“澶渊之盟”
师:介绍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见第14张PPT。2-1-c-n-j-y21·世纪*教育网
课件展示: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契丹国,定都上京。见第15张PPT。
课件展示:介绍耶律阿保机——汉名刘亿,辽朝开国君主,出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他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庙号太祖。见第16张PPT。【版权所有:21教育】2-1-c-n-j-y
回忆历史: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见第17张PPT。21*cnjy*comwww-2-1-cnjy-com
师: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你能根据地图指出吗?
学生活动: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见第18张PPT。21cnjy.com
教师明确:宋太宗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曾两次出兵,均遭失败。见第19张PPT。
课件展示:澶渊之战———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见第20张PPT。【来源:21cnj*y.co*m】
课件展示: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见第21张PPT。【来源:21cnj*y.co*m】
教师明确: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史料一: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史料二: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并且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见第22张PPT。
学生活动:讨论辽宋“澶渊之盟”影响:1、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3、对双方来看——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促进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和贸易。见第23张PPT。
过渡:北宋与西夏的战与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第三篇章: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师提问:1、什么时间建立?2、建立者是谁?3、定都哪里?4、是什么民族?见第25张PPT。
学生自学:1038年,生活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的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见第26张PPT。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2·1·c·n·j·y
师:介绍元昊——党项族,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先后派遣军队攻击并占领了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见第27张PPT。21*cnjy*com
课件展示:西夏政治制度——西夏学习汉族文化:1、模仿北宋官制,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三司;2、设官学,模仿汉字创造出西夏文。见第28张PPT。
课件展示:夏宋间的战与和。元昊称帝,北宋拒绝承认,双方关系恶化,战争不断。宋朝损失严重,贸易中断,西夏也遭受很大损失。双方议和:西夏取消帝号,对宋称臣;宋给西夏每年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见第29张PPT。21cnjy.com
学生活动:宋夏经济文化交流。见第30张PPT。
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
教师明确:议和后,双方在交界地区进行贸易。西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设立太学,又把很多汉文书籍翻译成西夏文。
学生活动、教师明确: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议和——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见第31张PPT。21教育网
学生活动、教师明确:碰撞中的融合。思考:1、辽、夏、宋时期,民族融合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1、学会农耕;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3、模仿汉字创造文字;4、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2、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答案:民族融合。见第32张PPT。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学习辽宋、宋夏议和的利弊,知道和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版权所有:21教育】
师:史海扬帆的时候到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史海扬帆。
练习:
1.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答案:C
2.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答案:A
3. 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答案:B
4、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C
5. 材料一: “西方巨患历八十年,朝廷倾天下之力,竭四方财用以供馈饷,尚日夜偏偏然,惟恐其盗边也。” ——宋神宗
请回答(1) 宋神宗所说的:“西方巨患”指什么?这个“巨患”对宋朝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21教育网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答案:(1)西夏;“盗边”。(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任用汉人为官;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2·1·c·n·j·ywww.21-cn-jy.com
4、感情提升
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 布置作业
(1)制作北宋与辽、西夏并立的大事年表(年代、事件、影响)
(2)做同步学习 北宋建立
【板书设计】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改革中央机构、重文轻武
契丹国的建立www-2-1-cnjy-com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2.辽宋“澶渊之盟”
辽宋“澶渊之盟”
西夏的建立21*cnjy*com【出处:21教育名师】
3.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教学反思】 宋夏议和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二)辽宋“澶渊之盟”、(三)北宋与西夏的关系。三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出处:21教育名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不足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自我讨论、回答问题时,有点放不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1张PPT)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望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
周世宗
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久……
史料导入
第6课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施
陈桥兵变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七岁,他策划兵变。当后周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东京(开封)
北宋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北宋陆续消灭割据政权,
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 中书门下
管理行政
枢密院
管军事
三司
管财政
各自的长官都要对皇帝负责,加强皇帝对中央
权力的控制。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
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
“权”、“钱”、“兵”
行政权、财财权、兵权
其目的是什么?
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1、发展科举,增加录取名额,扩大文官;
2、文官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甚至主持
军务,地位待遇在武将之上;
3、平时军权有文官主持,战时武将领兵出征,
结束后须交回兵权。
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
利:
弊:
1、读书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发展,社会科技文化繁荣。
2、有效防止武将佣兵自重,割据政权,维护社会稳定。
消弱军队战斗力,导致委屈议和。
第二篇章
辽宋“澶渊之盟”
契丹族介绍
契丹人饮马图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1.国名:
2.建立者:
3.时间:
4.定都:
契丹(辽)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916年
上京
5.辽太宗时,夺取幽云十六州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
(872年-926年)
汉名刘亿,辽朝开国君主,出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他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庙号太祖。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根据地图指出)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杨业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并且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3、对双方来看——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促进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和贸易。
1、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第三篇章
西夏
1、时间?
2、建立者?
3、定都?
4、民族?
时间:
1038年
民族:
党项族
建立者:
元 昊
都城:
兴庆(银川)
西夏的崛起.
元昊
元昊(1003—1048)
党项族,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先后派遣军队攻击并占领了瓜州、沙州(甘
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西夏政治制度
西夏学习汉族文化:
1、模仿北宋官制,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三司;
2、设官学,模仿汉字创造出西夏文。
夏宋间的战与和
元昊称帝,北宋拒绝承认,双方关系恶化,战争不断。宋朝损失严重,贸易中断,西夏也遭受很大损失。双方议和:西夏取消帝号,对宋称臣;宋给西夏每年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西夏国王陵
战争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议和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1044年
碰撞中的融合
思考:
辽、夏、宋时期,民族融合表现在那些方面?
1、学会农耕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3、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4、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民族融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学习辽宋、宋夏议和的利弊,知道和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总结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辽宋“澶渊之盟”
3.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契丹国的建立
辽宋“澶渊之盟”
西夏的建立
宋夏议和
北宋建立
改革中央机构、重文轻武
板书
下列能正确反映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辽
北宋
西夏
西夏
西夏
西夏
北宋
辽
辽
北宋
北宋
辽
练习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
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练习
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B
练习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
练习
材料一: “西方巨患历八十年,朝廷倾天下之力,竭四方财用以供馈饷,尚日夜偏偏然,惟恐其盗边也。”
——宋神宗
练习
宋神宗所说的:“西方巨患”指什么?
这个“巨患”对宋朝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盗边”
西夏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练习
制作北宋与辽、西夏并立的大事年表(年代、事件、影响) 2. 做同步学习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