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高一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共25小题,50分)
1.上图是洋流流经某中低纬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南半球暖流 ②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寒流
B.①南半球寒流 ②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暖流 ④南半球暖流
C.①北半球暖流 ②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寒流 ④南半球暖流
D.①北半球寒流 ②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暖流
2.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两处地貌均由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断块山
D.丁处为向斜成谷
3.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③所示的地质作用是(
)
A.重熔再生
B.冷却凝固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
4.下列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A.黄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5.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中I地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是B
B.II地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C.III地的气候类型的形成与西风带无关
D.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中IV地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是C
下图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序号③表示的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秘鲁寒流
C.日本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7.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洋渔类资源较丰富的是(
)
A.甲
B.
乙
C.丙
D.丁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9.该山可能位于(
)
A.40°S附近
B.5°N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右下图为某沿海地区某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1.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
A.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相似
B.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相似
C.在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D.毫无规律可循
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分布10°N~25°N之间的大陆东岸
C.其成因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13.关于B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欧沿海地区是最典型的分布区
B.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于30°N~40°N大陆的两岸
D.为热带草原气候
读“全球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4~16题
14.图示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源于(
)
A.地转偏向力
B.地球内能释放
C.风能
D.太阳辐射能
15.当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则下列哪一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将增多(
)
A.①
B.②
C.④
D.⑥
16.南水北调输水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
)
A.③
B.④
C.⑤
D.⑥
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8.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回答19—20问题。
19.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扳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0.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能够表示上升冷凝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图中与箭头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24.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5.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岩层可能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0.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
,乙为
。
(2)从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看,乙处由
作用形成,丙、丁处由
作用形成。
(3)戊处地形的成因
(4)若在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要在甲、乙两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处,请说明理由
。
27.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够成立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读下图回答下列
各题。(每空2分,22分)
(1)在“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该地是
风向。
(2)B、C、D、E的气候类型分别B
C
D
E
,
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填字母)
(3)②、④、⑦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② ④ ⑦
有一种气候形成了两种自然带,分别是
(填数字)。
28.读北半球世界洋流模式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图中c表示
(寒流还是暖流),其对沿岸的气候的影响是
。
(2)若此图是北半球的太平洋的大洋环流模式图,则图中:b
洋流
d
洋流
(3)在实际的太平洋水域,能形成渔场的是
(A或B),其形成渔场的原因是
。
高一地理答案部分
1——25题
CBCBA
ADCBA
AC
ADC
BBDBD
ACBCD
26.答案:(1)向斜
断层(2)内力
外力
(3)向斜底部岩层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4)甲处
背斜岩层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
27.答案:(1)西风
西南
(2)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C(3)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4)⑥
⑦
28答案:(1)寒流
减温减湿(2)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3)A,
寒暖流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