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宝— —大熊猫》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7.《国宝— —大熊猫》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4 21:4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国宝——大熊猫
叶永烈一、作者介绍
叶永烈:浙江温州人,科普文艺作家,报
告文学家。
二、写作背景
大熊猫是原产于我国的珍稀动物。在几百万年间的延续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及熊猫自身剩余繁殖能力低的原因,它们已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增强保护大熊猫的意识,采取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作者写了此文。课前预习生字词语积累一、给红色字注音,注意字形。
濒危 岷山 邛崃 浩瀚 孤僻 分娩 繁衍 北碚 翌日 温驯 栖息 纤维 笨拙 荤菜 璀璨 拯救 黑驳 獏

二、成语积累
将错就错 屈指可数 乐不可支
悠然自得 漫不经心 兴高采烈


外形特点

生长环境
生活习性
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可爱。(4、6)——人烟稀少,泉水丰富
竹类众多。(9) ——喜爱食竹,食量很大,
性情孤僻,爱独处(11--12)
—— 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12)
——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13--15)课文梳理 1--3

4
1--7
5

6
7
开头写待遇(表珍贵,吸引人)可爱(喜嬉戏、善表演) 珍贵(首句是全文中心句:照应题目,
统领下文)形象(体态、毛色、长相神态) 在国外受欢迎(先概写,再举例。
由点到面) 8过渡段
(先说“不习惯”,再设问过渡。)
9--12
8--15 生长环境
生活习性
活动范围
13--15
繁殖
13特点:孤僻、独处、繁殖力低
14所以自然界里数量少
15举例说明是大喜事,点出人工
繁殖的意义9地域、环境、气候
10得名(说明属性、增情趣、
引下文)
11喜食竹及原因、食量大
12活动范围、生活习性
16--17
16:活化石
首句归结珍贵三原因
(体态可爱、数量稀少、科研价值)
17:说保护
首句点题,熊猫在我国及世界地位
接着讲保护措施我心中的---国宝
1、黑眼圈,黑耳朵,全身黑白相间。
2、身体肥胖,四肢粗短 憨态可掬。
3、神情悠闲自得,行动笨拙,可爱聪明
4、爱吃竹子,不冬眠。
5、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濒危动物和重点
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
了解关于大熊猫的哪些特点?1、熊猫名字的由来?
最初叫“猫熊”,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自右往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很难纠正,于是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重点品读2 、大熊猫的祖先为食肉目的熊科动物,但为什么吃竹子?
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但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于是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3 、成年大熊猫的食量每天在15—20公斤。为什么如此之大?
因为竹子中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因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的食量很大。品味与赏析一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仔熊猫的小,交代了大熊猫繁殖困难的原因。
品味与赏析赏析品味二:词语的生动性 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赏析:运用比喻,突出大熊猫幼两个眼眶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
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赏析:运用拟人排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熊猫的憨厚可爱。赏析品味三:精彩句子说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很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大熊猫活动范围与季节 变化的关系。
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运用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大熊猫喜欢人烟稀少的僻静环境,喜欢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的地方。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以及你课外查阅资料的结果,
请你谈谈 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延伸拓展本节课到此结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