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罗江幻想曲》乐曲赏析
这是一部单乐章协奏曲,结构比较自由,全曲由五部分组成:引子和序——广板转行板;主部主题陈述——中板;副部主题陈述及过渡——小行板;筝的华彩乐段及展开部;结束部——柔板。各个主题的音调均取自古琴名曲《离骚》,但作者并没有刻意追求对古琴音响的模拟,而是在琴曲的基础上,取其精华,重新组织并加以再创造。对主要的音乐形象予以扩充和发展,使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崇高品格揭示得更为深刻,其艺术形象也更高、更典型。在创作中,作者不仅大胆而又审慎地运用了现代器乐创作的多声思维,而且在乐曲的织体写法上也运用了现代器乐创作的交响性思维,使乐曲的音乐展开既保持了中国传统音乐那种古朴深邃的情趣,又增添了现代交响音乐创作那种广阔、丰富、富于色彩变化的特点。在古筝的演奏上,作曲家根据音乐的表现的需要,除个别地方适当保持古琴的“吟揉”之法外,更多地发挥了筝所擅长的刮奏、按滑、摇指、扫摇、劈托等技法以及现代筝曲所常用的“双手抓奏”、“多声琶音”等,使古筝的表演深具个性并显示出宽广丰富的表现力。
乐队指挥作用
乐队指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指挥来组织和训练乐队,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结构与形式的统一,使乐队能够正确、统一地演奏作品。乐队指挥的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一阶段是总谱的准备。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标注,并形成自己的处理;
第二阶段是排练准备。乐队指挥要根据乐队的情况、作品的难易程度制定排练计划;
第三阶段就是排练阶段。这是指挥工作的中心,分为抄谱、个别练习、集体试奏、分声部练习、合排、连排、细排等步骤,一个指挥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在这个阶段中完成。
课件1张PPT。古筝的发展“筝”因弹奏起来“铮铮”作响而命名为“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古筝已经广为流传,故也称“秦筝”,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加一个古字,是借以说明它的历史久远。“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名平,字原。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政治家,一生都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他曾以宗亲的身份当过楚怀王的“左徒”,此外,他还担任过“三闾大夫”一职,职务是管理宗族事务,教育贵族子弟。屈原辅佐楚怀王时,正值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之际。楚怀王起初很信任重用屈原,让他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颁布及推行变法等事项。但屈原的变法主张因触犯了一些贵族重臣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心怀嫉妒,欲与屈原争宠的上官大夫又在怀王面前诽谤屈原。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屈原联齐抗秦的外交策略也最终被怀王丢弃。轻率赴秦的怀王被秦国扣留,客死于秦。而屈原则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顷襄王继位后,信用其弟子兰为令尹,子兰又唆使上官大夫诽谤中伤屈原,顷襄王再次将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屈原远离故乡,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约有9年之久。满怀忧愤和悲伤的屈原,在无可奈何之下,自沉于汨罗江中。关注社会现实是屈原作品的一个基调,因而他处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屈原受到后人的广泛纪念,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外,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后世传说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纷纷驾船前去打捞,后来又用粽子祭祀他,这就是端午节和节日划龙舟、吃粽子习俗的由来。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