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浙江省初中科学课程发展轨迹、现状与思考初中科学课程的发展轨迹第一阶段(1988-1993)
课程改革的动因
课程教育目标
课程学科要素分析
课程体系与结构
课程追求的思想
第二阶段(1994-2000)
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面临的困难与压力
相关的对策
第三阶段(2001-2005)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
新课程的试验
高校科学教育专业招生
第四阶段(2006——)
新课程全面实施
评价制度的改革第一阶段(1988-1993)(余自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32-38)课程改革的动因
国际科学教育理念的变化:掌握科学 理解科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
义务教育的实施——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
技能领域: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领域
第一阶段(1988-1993)(自然科学)课程学科要素
科学的基本事实
科学的基本概念
科学的基本原理
符号系统
计量系统
技能系统
方法系统
情感教育
课程体系与结构
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自然、认识自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己。 第一阶段(1988-1993)情感与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代人文精神教育:世界性的危机,生态伦理与环境道德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呈现综合的自然现象,体验自然界的层次结构、无限发展、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的统一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反对封建迷信、反科学、为科学。体现STS教育思想第二阶段(1994-2000)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1]政府行为+专家行为 [2]分教师上课 [3]97年学会成立
面临的困难与压力
[1]教师的不适应 [2]家长、社会的反对
[3]人大、政协委员的联名反对 [4]高校的旁观
[4]课程自身存在的不足
相关的对策
[1]强力的行政决策 [2]地方性教师培训 [3]全省实验教学培训 [4]允许过度期的分科教学 [5]教材的不断修订
第三阶段(2001-2005)新课程标准、新教材
新课程的试验
高校科学教育专业招生科 学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四阶段(2006-现在)新课程全面实施
全省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评价制度的改革
中考制度的改革初中科学课程的现状课程体系
教师队伍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
高校的作用和地位
社会的认同课程体系(方红峰,基础教育课程,2006,27(3)34-36)思想观念
知识本位 知识、过程及文化的统一
学科本位 科学本质、教育本质的统一
突出“综合”
自然观和统一概念的综合
存在的自然 演化的自然 自然与人
是什么? 怎么发展? 如何相处?
科学探究的综合
STS进行综合
与小学教育的综合与衔接课程结构 科学技术与社会
生活与科技问题
物质科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
生命科学
统一概念 科学探究教师队伍
独立的教师队伍
人数2万5千余人
研究生学历6.4%
本科学历 67.5%
本科以下27.1%
独立的职称评定体系
科学特级教师
相关的专门培训高校教育
2002—综合理科(专科)
2003—科学教育(本科函授)
2004—科学教育(本科)
2001—科学教学论(硕士)
2008—科学教育硕士
2003—2005,浙江省“5522”名师工程
2006-2007,浙江省“3333”高级访问学者
2008,浙江省领雁工程
教学活动
97年省科学教学学会成立
基本实现一人跟班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和省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
教学形式趋向多样化
健全的各级教研活动
探究性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尝试多样化评价
中考评价中的新尝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教育管理中问题
探究性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教学评价中的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改革的落后
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的本质
可操作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