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脍炙人口的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 脍炙人口的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4-14 18: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脍炙人口的歌
(五课时)
第一课时《啊,我的太阳》和《重归苏连托》
教学目标:
听、唱、析《啊,我的太阳》和《重归苏连托》,借助手号学唱《重归苏连托》之转调部分,感受意大利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唱《啊,我的太阳》
教学重点:学唱《啊,我的太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啊,我的太阳》
(一)导入:
视频导入。观看歌曲《啊,我的太阳》三大男高音演唱版视频,问:你知道歌曲的曲名吗?它是哪里的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
问题导入。准备一些跟意大利、拿波里、三大男高音等相关的问题,师生进行快问快答竞赛。问:你知道三大男高音是哪三位吗?有“高音C之王”美誉的男高音是谁?意大利的版图像靴子还是帽子?
故事导入。简述《啊,我的太阳》相关故事。
欣赏、学唱《重归苏连托》
听、析、动
听、唱、析:歌曲《重归苏连托》可以在哼唱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柯达一手视唱乐普,理解转调。
第二课时《照镜子》
教学目标
知识:
1.感性认识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的反射规律。
2.会观察、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意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乐于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像”及“平面镜”概念
师:同学们,如果你把玩具放在镜子前,那么你在镜子里能看到什么呢?
师:镜子里出现的是物体的像。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象镜子一样能照出物体的像呢?
师: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人们把表面平整、光滑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想把“像”和“平面镜”的概念渗透给学生,但不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只要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准确和全面,教师将及时的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师:让玩具也照照镜子好吗?同学们可以把玩具放在纸的几个点上,注意观察镜子里玩具的像有什么特点。当然你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发现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学生一般情况下能够发现像是“左右相反”、“大小相等”规律的。“距离相等”则通过纸上的固定点,使学生感知到。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是顺利的突破难点。)
师:我们用一面镜子照物体的时候只有一个像,如果用两面镜子照物体时,我们会看到两个像。那么能不能用两面镜子照出三个像、四个像、五个像甚至是更多的像呢?
(在此过程中,将发给学生第二面镜子和观察表格。同时讲解表格的记录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发现。)
(三)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觉得镜子有意思吗?
师:现在我们用镜子来做一个游戏“灯光打靶”好吗?
(在此环节中,将发给学生第二份实验表格和手电筒,并讲解游戏规则:1、移动手电筒,使光通过镜子反射到纸屏的水果上。2、“中靶”后用直线把手电筒、镜子和纸屏沿着光线连接起来。每种水果用不同颜色的笔。)
师:如果靶在其他的位置上时,你应该在哪射击呢?
(学生汇报结果时,对描述的要求不宜高,给他加两个目标,让学生口头说出正确的位置,即说明学生心里明白“镜子是这样反光的”,也就达到了基本要求,动手做实验、动手做记录是最重要的。)
师:看来这个游戏有些容易,我们再来一个难一点的怎么样?
(发第三份表格,讲解游戏规则:通过两个障碍物把光线打到靶上,并用线连接它们。此环节是让学生同时用两面镜子反射光线。在前一个游戏的基础上,学生一般会较快的完成。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的探究水平逐步提高和深入,探究活动也可渐渐自控。)
(四)拓展探究曲面镜特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没见过表面不是平的镜子呢?
师:如果我们用这样的镜子来照一照,会是什么样的呢?
(发给学生白钢小勺,让学生观察。)
师:回去后可以接着观察和研究它们。
第三课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欣赏和学习欧洲经典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有探究欧洲音乐深刻思想内涵的愿望,听辨出意大利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二、用热情、舒展的歌声演唱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结合歌曲内容描绘并表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三、正确认识变音记号及其作用,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无误的唱准|#4
#5|大二度音程。掌握连音记号与切分旋律的流畅进行。
教学重点:深情演唱全曲,旋律完整,节奏无误。
教学难点:掌握变音记号的正确唱法及其不同节奏连接的流畅进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  生:
1
2
3
4
5-
|
1
5.
1
5.
|
5
4
3
2
1-||
同学们
好?您好
您好
张老师您好
 师:1
5
|
1
5
|
1
.5
1
3
|
5
0
|
生:4
4
4
|
3
3
3
|
2
.1
2
3
|
1
0
||

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生:x
x
|
x
x
|
x
.x
x
x
|
x
0
|
xx
x
|
xx
x
|
x
.
x
xx
|
x
0||
(击掌打节奏)
二、
导入新课:
(课前就播放音乐——前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
生:《共青团员之歌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
生:前苏联…`
三、新课进程: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范唱:
(问题: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故事?)(通过莫斯科郊外的美好夜景歌颂了一段伟大经典的爱情。)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学生打节拍并试着小声唱一下乐谱)
3、点出乐谱中出现的变音记号——升记号“#”——(#4
#5)

4、轻声跟范唱哼一遍:
5、重难点解决:a:
3
-
|
#4
#5
|
76
3|(可以将其看成是下面的音阶构成)
1
-
|
2
3
|
54
1|
b:节奏 x x x |x  x  x| 7 6 3 |3  7  6|
6、歌曲的完整跟唱:(教师注意指挥)
7、形式巩固唱:(分组唱或男女声对唱)
四、拓展:
1、歌曲的风格特点?与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相似?(抒情歌曲  a) 
 a《小夜曲》   b《欢乐颂》  c《小鸟小鸟》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a)
 a 一段体   b 二段体  c 带再现的三段体
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米海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他1942年春天曾在一家战地报纸上发表过一首小诗《歌唱伊尔敏湖》,曾由一位老音乐家马里安·柯伐尔谱成歌曲。那首歌没有引起反响,但它的音调基础、它的韵律结构却积淀在诗人创作记忆的深处。25年以后,它终于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4、欣赏前苏联歌曲:《小路》、《红莓花儿开》,讨论前苏联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情感取向。
5、完整表演唱:(分析歌曲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五、结束全课
1
2
3
4
5-
|
1
5.
1
5.
|
5
4
3
2
1-||
第四课时《军港之夜》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歌曲情感,用葫芦丝熟练演奏《军港之夜》。  
2、通过学习、演练使学生识谱能力、演奏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教学重点:
  
1、民族乐器葫芦丝的定义: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近年来通过葫芦丝制作者们对葫芦丝的进一步改良和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自然、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使用簧片发音等特点,具有“东方萨克斯”的美誉。  
2、葫芦丝曲《军港之夜》的学习:
  
歌曲《军港之夜》是一首著名的反映水兵战斗生活的抒情音乐作品,通过对此曲的了解及学习,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此曲的演奏特点和演奏技巧,掌握乐曲的音乐性格和演奏风格,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当中。  
3、通过学习、演练使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独奏能力。
  
教学难点:
  
1、歌曲节奏的掌握,如一拍切分,两拍切分及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掌握。  
2、前倚音的掌握。  
资料链接:  
一、歌曲简介  
歌曲《军港之夜》是一首著名的反映水兵战斗生活的抒情音乐作品,创作于上世纪的1980年,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由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苏小明演唱。歌曲形象的描述了驻守在军港中的最可爱的水兵们,在海风、海浪吹拂的战舰上度过的一个个辛劳的夜晚,深情的赞颂了海军战士为保卫祖国领海而付出艰辛的英雄壮举。作品用简练的歌词把听众带到了优美的军港之夜。静静的夜晚,轻轻的海风,荡漾的海浪,轻摇的战舰,形象地展现了海军战士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广大群众对人民海军的爱戴和赞美。歌词亲切感人,旋律柔美动听,此曲运用了近似朗诵的演唱方法,把听众十分神奇地带进了夜色恬静的军港,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经典的军旅歌曲1980年秋在北京
“新星音乐会”上推出后,立即风靡军内外,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现在此歌已成为中国军旅歌曲中的海军经典代表曲目。
  
二、词作者简介
  
马金星,男,汉族,1946年1月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区小中旺村。当代诗人、中国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他16岁入伍,长期在部队文艺团体工作。原为空军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后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创作员。他一生热爱军队文艺事业,情注大海蓝天,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其主要歌词作品有《军港之夜》、《泉水叮咚响》、《幸福不是毛毛雨》、《海鸥》、《春圆舞曲》、《写在祖国大海上》、《南沙,祖国的项链》、《新时期工人歌》、《不要远送了,洁白的海鸥》、《绿色的甲板》、《再见,我心中的海燕》、《新水兵,小胖墩儿》、《我心的月亮》、夜》、《妈妈,我们远航归来了》、《椰树,绿色的伞》、赶海的小姑娘》、军港之夜》、《泉水叮咚响》、《幸福不是毛毛雨》、《可爱的中华》、《党啊,我想对你说》等。他因病于2007年8月29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三、曲作者简介
  
刘诗召,男,汉族,1936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著名作曲家。他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文工团先后任小提琴、长笛等器乐演奏员、1963年调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音乐创作室任专业创作员。同年开始从事作曲创作。主要作品有:军乐曲《载歌载舞的人们》,管弦乐曲《在海洋上》,歌曲《军港之夜》、《爱的奉献》、《妈妈,我们远航回来》《赶海的小姑娘》、《分手时再敬一个军礼》、《海风啊海风》、《在那水天相连的地方》、《爱的迷惘》、《可爱的中华》、《海的思念》等。其中军乐曲《载歌载舞的人们》是解放军军乐团的保留曲目,为国庆大典的演奏曲目;《军港之夜》为中国军旅歌曲中的海军经典代表曲目。  
四、演唱者简介
  
苏小明,女,汉族,1957年出生于北京市,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影视演员。她1975年参军,在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合唱队独唱演员。1980年秋天,在由《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新星音乐会”上,她以一首《军港之夜》而一举成名,她那质朴含蓄,如酒般醇厚的演唱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在通俗歌曲的领域独领风骚,成为中国歌坛偶像人物,从而使她成为中国大陆演唱通俗歌曲开拓的先驱人物之一。  
第五课时《龙的传人》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录音机录音带图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欣赏歌曲,交流课前通过读书、上网、看电视等多种方式收集到的有龙的的图文资料,这样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课堂延伸至深课外,使其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既提出了阅读教学首要的、也是必要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抓住了重点设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此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个体认知的快乐,意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品质。]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创设平等的机会。教师点拨时抓点带面,点上着力,次要内容以读代讲,一带而过。重点内容反复品读感悟,让学生在研读品味中生情,大手笔处理教材,以学定教。]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培养。]
(五)、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深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一个空间,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播放课件(欣赏与龙有关的图片):在工艺美术作品、建筑名胜、影视歌舞,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中,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越、奋飞等多种形式,弘扬一种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
播放课件:(欣赏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
这首民族管弦乐曲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江南丝竹《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他亲自指挥乐队演奏,灌成唱片,广为流传。乐曲寄寓了作者对新中国美好
前程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与天和
谐的精神。
播放课件(与龙有关的词语):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虎踞龙盘
龙潭虎穴
龙凤呈祥龙精虎猛
降龙伏虎
画龙点睛
龙马精神
矫若游龙
龙舟竞渡等
播放课件(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教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自立世界民族之林
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龙的传
人》20年前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歌曲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
力。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
学生分析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演唱歌曲。要求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唱出华夏游子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
的爱恋。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质疑、解难,读书、感悟,讨论、交流”展开教学,通过听歌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通过自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相机点拨,又突出了重点。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