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了解大运河开通情况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分析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正确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年来享誉世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①开皇之治:由于本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教科书叙述比较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②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评价历史事件容易简单化。如何引导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检查预习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2.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B.他在位时南北重归于统一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D.他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运河
新课导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使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长城也应该耳熟能详。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都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这样,由学生熟知的知识引向学生不太熟悉的甚至是未知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开始本课的学习。 学习指导(一)(隋的统一):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目内容,先自主思考以下问题,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他结束了从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 “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他是谁哪位?他建立的朝代是?( )
A.刘邦、西汉 B.嬴政 秦朝
C.司马炎 西晋 D.杨坚 隋朝
4.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2.隋的统一时间:
人物:
都城:建立方式:
年号: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外戚夺权开皇589年时间:
经过:
影响:“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兵”,
“仅用四个月”灭陈,完成统一。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陈后主携二妃躲入枯井,也称“辱井”。 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客观上1.北方____________,
南方____________;主观上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隋统
一的条件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条件)民族大融合经济发展2.长期的__________,
人民渴望________;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________;分裂割据统一腐败1.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
2.有利于此后经济发展,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 隋统一的意义3.隋的疆域4.隋的富庶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隋富庶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学生展示,教师明确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请你举些实例来说明。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学习指导(二)隋朝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
A.涿郡(北京) B.余杭(杭州)
C.长安(西安) D.洛阳
贯通南北的动脉——隋大运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目内容,先自主思考以下问题,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二、贯通南北的动脉——隋大运河 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2.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2.开凿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加强南北联系交流(经济发展)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政治上)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条件)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2.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涿郡(今北京)洛阳余杭(今杭州)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三点:
中心洛阳、
北到涿郡、
南到余杭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五水:
海河、黄河、
淮水、长江、
钱塘江 3 + 4 + 5 = 1
(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一条运河) 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1.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3.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沟通海、陆交通;
4.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材料一:
《汴[biàn]河直进船》
唐·李敬芳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材料二: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是否认同两诗对“此河” 的评价?学生展示,教师明确原则:全面、客观、抓主流(1)两则材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全面看待。大运河的开凿总的来说是好事。
(2)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3)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总结提升北 周 到 了 581,?????? 外戚杨坚大权集,???? 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 发展生产重吏治,???? 提倡节俭反奢侈,???? 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 社会经济大繁荣,????
粮食布匹都丰盛,?? ? 二十多年人口增。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当堂训练作业布置 预习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教学反思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
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2、关于隋文帝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B、他在位时南北重归于统一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D、他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他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他也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他是哪位?他建立的朝代是?( )
A、刘邦、西汉
B、嬴政、秦朝
C、司马炎、西晋
D、杨坚、隋朝
4、隋的统一,隋文帝的励精图治,隋炀帝暴政与开凿大运河可以得出结论,下面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
C、大运河是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D、隋炀帝暴政,开凿运河,导致隋灭亡
5、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6、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下列反映它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B、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C、陆运粮食比水运粮食速度快,费用小。
D、商人运送大量漕粮进京,主要依靠大运河
7、2001年4月29日,交通部在苏州主持召开京杭运河苏南段验收会,命名京杭运河苏南段为全国第一条文明样板航道。京杭运河苏南段起自镇江市谏壁口门,止于苏浙交界的鸭子坝,全长208公里,贯穿经济发达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个城市,是江苏省产业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带。请问四城市处在下列哪一段运河上?(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8、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9.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 )
①洛阳 ②涿郡 ③余杭 ④江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
A、581 — 618年 B、589 — 618年 C、581 — 600年 D、588 — 618年
二、填空题
1、公元589年,隋灭__,重新统一全国。
2、杨坚于581年建立隋朝,年号__。
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__、__、__和__四段。
4、隋大运河通过洛阳、__(今北京)、__(今杭州)。
三、简答题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1-5 DDDDA 6-10 CBADB
二、1、陈朝 2、开皇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涿郡、余杭
三、1、①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作基础。21教育网
2、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路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 “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21教育网
二、讲授新课
1、隋统一全国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21·世纪*教育网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www-2-1-cnjy-com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2-1-c-n-j-y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3、隋唐更迭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05年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一路上鼓乐不息。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610年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611年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612年—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为转运军需,男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21cnjy.com
3.616年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当时有民谣说:“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618年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
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21·cn·jy·com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2·1·c·n·j·y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泰和隋之间的相同。)
参考答案: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皆因暴政而亡。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