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季版)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7 08:38:12

文档简介

锦衣卫(明朝官署名)
锦衣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前身为朱元璋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东厂(明朝官署名)
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远达朝鲜半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东安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之北(一说东华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共3张PPT)
明朝的建立
1.元朝的灭亡
2.明朝的建立
原因: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连年,
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
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农
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明星档案

姓名:朱元璋

外号:朱重八
家庭出生: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44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当和尚,主要负责出去讨饭
1347-1352
当和尚,主要负责撞钟
1352-1368
造反(这个猛)
......【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疆域图
如此辽阔的土地,朱元璋是如何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呢?
2
武像
奴几千都司


鞑达


亦力把里
宣府京师
(国
南京c
乌思藏都司帮

权部族界(共22张PPT)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红巾军起义爆发
红巾军,又称作红军,是元朝末年起来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该事最初是与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结合所发动的,因打红旗,头扎红巾,故称作“红巾”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又被称作“香军。”
平民皇帝——朱元璋
一、明朝的建立及统治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治措施: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今南京)
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提高手工工匠的身份
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明成祖——朱棣
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强盛王朝
1、迁都北京
2、派郑和下西洋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北方游牧民族多次破关南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东南沿海倭寇骚扰不断
内外交困,
国力衰退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推翻了明朝
清朝的建立以及清前期的统治
清太祖——努尔哈赤
1、17世纪初,统一女真各部
2、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3、建立后金,起兵反明
4、其子皇太极1636年,皇太极
改国号为清
5、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
清朝在中国的统治
6、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
清前期的统治:
1、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征服者改变了原先的
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空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达到了中国历
上新的高峰。
皇权高度膨胀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
“胡惟庸案”
“蓝玉案”
胡蓝之狱
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宰相建立——秦朝
宰相废除——明朝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
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
这段材料体现了皇权高度膨胀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
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宋濂请客的详细情况?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
2、设立厂卫制度
卫:锦衣卫,朱元璋时设立
厂:东厂,明成祖朱棣时设立
“厂卫”
明“锦衣卫印”
目的:监察百官和京城百姓,侦缉官民的言行
作用: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
2、设立厂卫制度
3、设立廷杖制度
设立:朱元璋
目的: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后果:是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
2、设立厂卫制度
3、设立廷杖制度
4、设立军机处
明朝
清朝
设立:雍正
目的:加强皇权
作用: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
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
君主的执意畅达无阻,是皇权
高度膨胀的产物
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政治
从图一到图三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皇权高度膨胀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
2、设立厂卫制度
3、设立廷杖制度
4、设立军机处
政治
5、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思想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鲁迅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题型:“八股文”
危害:为了在科举考试中活得好成绩,读书人从小就死背
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了社会现实,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的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材料说明:明朝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一样,
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控制思想
明朝的八股取士与隋唐科举制的不同点:
1、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只限于“四书”“五经”;唐朝
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
2、明朝八股取士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唐朝可以
3、明朝答卷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未限文体
4、明朝的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以
消极影响为主;唐朝的科举制以积极影响为主。
文字狱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徐骏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
文字狱就是因文字而兴起的大狱
有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
有人赞扬朱元璋说:“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人作则”。
有诗人写道:“一把心肠论浊清。”
文字狱就是因文字而兴起的大狱
文字狱
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沈得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
文字狱
文字狱
目的:加强皇权,加强思想控制
后果: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
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
社会的进步。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共4张PPT)
材料一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二
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3)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
参考答案
(1)八股取士
(2)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3)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死读经书,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了皇帝的忠实奴仆。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在学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了解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了解了科举制,这些为本课学习做了铺垫。明清帝国已经到了封建王朝的晚期,逐步走向衰落。明朝初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统治者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了如废除宰相制度、八股取士等措施。但这些措施使专制统治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重点:使学生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简述、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目标: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三、教学问题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尤其是对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从建立到加强都有初步的了解。明清史离现在教近,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有关明清的电视剧、电影和小说,学生对这段的历史感兴趣,也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又模糊不清。教学难点: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传统课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课知识——引入新课——明清帝国的更替——高度膨胀的皇权——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二)教学情景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图(明太祖、努尔哈赤的画像)思考:他们是谁?
我们知道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统治者,那么他们采取那些措施进行统治?这些措施有哪些影响?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探讨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问题1、明朝和清朝建立与灭亡的情况是怎样的?请学生阅读第一个框题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一、 明清帝国的更替
问题2、明清的建立基本情况?
师生活动:明朝的建立和灭亡(朱元璋
,1368年,
定都应天——今南京;在1644年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灭)和统治的情况。清朝的建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1636年在盛京建立清朝)
过渡: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
问题3、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
1.明朝加强君权统治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厂卫制度(3)设立廷杖制度
2.清朝设立军机处
“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废除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设廷杖制度等。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引出“胡蓝之狱”。可结合书中黑体字引文加以理解。在讲述“设立锦衣卫、东厂特务机构”时,教师先要说明厂是由宦官统领的特殊组织,锦衣卫则是侍卫军队。都是特务机构。可充分利用小字部分,请学生当堂编演历史短剧“宋濂见太祖”。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另外“设立廷杖制度”的目的和结果也可请学生讨论说明。提问: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 说明了什么问题 ”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这一历史认识。
那么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军机处的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军机处的工作职能。可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加以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极度膨胀,真正实现了“乾纲独揽”。
并通过问题设置,启发学生思考和辩论。
有人说:“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也有人说:“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而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使中国的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皇帝一人一个决策的失误可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倒退,这也使中国社会潜在着危机。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现在我们来学习思想控制方面的措施。
让学生通过“胡蓝之狱”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吸引学生对政治制度的了解,加深理解。
二.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八股取士
2.文字狱
引导:科举制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在当时有什么历史作用?
明清沿用隋唐创立的科举制选举人才和官吏,但是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实行八股取士。那么什么是八股取士?
请同学们看“举子看榜图”和阅读教材:蒲松龄描述参加考试的举子的七种神情,
3、目标检测
(1)八股取士会造成怎样影响?它和秦朝的焚书坑儒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生活动:八股取士考试形式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它同秦的焚书坑儒一样,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过渡:请同学们欣赏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这些诗句有问题吗?但是在明清时期写这些特别的诗句,却要遭到杀头,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什么是文字狱?它是何时兴起的?
请同学们找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
(2)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它造成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这种文化专制政策是统治者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但它使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引起学生深思: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最后让学生达成共识:社会需要民主
小结:
设计意图:了解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专制会使社会落后,民主才能促使社会进步。 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六、课后作业
(一)选一选
1.明朝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的是( B
)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明英宗
D.明景帝
(2).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B
)
A.《诗经》
B.四书五经
C.《二十四史》
D.八股文
(二)想一想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七:教学反思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趣味习题
1.大家来找茬: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一把心肠论浊清”“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你认为呢?
2.元末,群雄并起,各有根根据地,最后由朱元璋胜出,以下是朱元璋的宣传海报。
元朝随着顺帝北走而告终,代之而起的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权。
答案:
1、答: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这种文化专制下,天下文人闭嘴犹恐不及,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文字狱就象一把剑,悬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压抑了人才,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同时也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濠州、出身农民,曾是反元战士郭子兴部下,现统领应天反元大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1.
坚守镇地,培养实力。2.
实行屯田,自给自足3.
消灭外族,恢复中华;口号:(同学自由创作)
宣传海报
1

候选人:朱元璋
藉贯:
自我介绍:
抱负:
政纲:
口号:
(同学自由创作)
请投
1号
朱元璋
神圣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