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7 16: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27:岳阳楼记教师寄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预 习 案【知识链接】1、岳阳楼。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2、背景资料。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明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或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课文结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写作缘由 记叙属于作文以记之雄伟壮阔岳 概写胜景 描写 阳 气象万千楼 淫雨霏霏:感极而悲 旷达胸襟,远大抱负记 览物之情 描写抒情 春和景明:喜洋洋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胸怀抱负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 ) 霪雨( ) 嗟夫( )  浩浩汤汤( ) 日星隐曜( ) 樯倾楫摧( )( )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 暮冥冥( ) 忧谗畏讥(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百废具兴。   通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一词多义。[](1)和: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2)通:政通人和( _____) 北通巫峡( _________)(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空: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5)一: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6)极: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或: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4.词类活用。(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 ”。“后”:形容词作状语“ ”。 5.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气象”,古义: 。今义: 。) (2)微斯人(“微”,古义: 。今义: 。) 6.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1)衔远山,吞长江……(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5)吾谁与归 ( )7.流传至今的成语。(1) (2) (3) 家长签字:____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2.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__________。守,__________。政通人和:通, 。和, 。 百废具兴:具, 。增其旧制:制, 。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3.概括段意。 4.提问: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 ”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 。 横无际涯:涯,___________。朝晖夕阴: 。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述, 。备,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 南极潇湘:极,_________。潇湘,__________。迁客骚人:迁客, 。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无异乎:得无, 。6.概括段意。 7.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 ,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 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 ___,效果没有这样好。8.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9.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探究质疑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若夫霪雨霏霏:若夫, 。 霪雨, 霏霏, _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开, 。 浊浪排空:排空,_____________。日星隐耀:隐耀,_____________。山岳潜形:潜形,_____________。墙倾楫摧:墙, 。楫, 。薄暮冥冥:薄 。冥冥, 。 去国怀乡:去国, 。忧谗畏讥:谗, 。讥: 。满目萧然。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感,______________。2.概括段意。 3.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 ”的气氛,因 而悲。精读品析1.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至若春和景明:至若,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 的意思。上下天光:天光,_______________。一碧万顷:万顷,_______________。沙鸥翔集:翔集, 。集, 。 锦鳞游泳:锦鳞, 。岸立汀兰:兰, 。汀, 。 郁郁青青:郁郁, 。而或, 。长烟, 。一空, 。浮光跃金:跃金, 。静影沉璧:壁, 。此乐何极:何极, 。 宠辱偕忘:宠, 。辱, 。偕, 。把酒临风:把, 。临风, 。2.概括段意。 3.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 ”的气氛,因 而喜。4.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 ”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 自然转入 ,突出全文的主旨。拓展延伸1.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 。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庙, 。堂, 。庙堂,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是进亦忧,退亦忧:是, 。进, 。退,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__。2.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内涵是“ _________________”。4.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 ”,“ ”。后讲“乐”,“ ”。5.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 ;“退”指 。6.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 ,也暗指 ,表示对滕子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7.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 ”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 。他提倡 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8.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9.课堂小结:课文第一节交代写人背景和作记缘由。字里行间反映了作者的积极的政治态度。接着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不同角度描定写岳阳楼的美景,“ , ”一句,使我们读者不由联想到,作者是为了由景,写人们的览物之情。第3、4节,作者把形式多样的览物之情概括为极有代表性的两种,即 。这两种,看起来“异”,其实是本质相同的集中议论,两次设问,层层推进地揭示了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目的,即本文的主题思想——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 的“ 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阔大情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10.课文结构:(1)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2)抓住关键词句,尝试背诵全文:谪守——观夫——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 ……者矣——嗟夫——然则——噫检 测 案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zhé( )守巴陵  樯倾jí( )摧   宠( )辱xié( )忘淫( )雨霏霏( ) 日星隐yào( ) 忧chán( )畏讥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予观夫巴陵胜状( )   (2)浊浪排空( )(3)前人之述备矣 ( ) (4)锦鳞游泳( )(5)登斯楼也 ( ) (6)把酒临风(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C.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下列句中的“以”与“不以物喜”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B.属予作文以记之C.以其境过清 D.以衾拥覆5.用原文语句填空。(1)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2)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览物而“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长春)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前人之述备矣 ( )(3)薄暮冥冥 ( )(4)至若春和景明 ( )7.(2016,荆州)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其必曰C.其真无马邪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故《记》中云 ( )9.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愤郁颇见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0.用原文来回答。【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zhé yín jiē shānɡ
yào qiánɡ jí zhǐ
xié míng chán
2.(1)“具”通“俱” 全,皆
(2)“属”通“嘱” 嘱托
3.(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5)一: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6)极: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8)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4.词类活用。
(1)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5.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6.特殊句式。
(1)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5)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7.流传至今的成语。
(1)气象万千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探究案
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
2.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通,顺利。和,和乐。
具,同“俱”,全,都。
制,规模。
属,同“嘱”,嘱咐。
3.概括段意。(略)
4.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5.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胜状,胜景,好景色。
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6.概括段意。(略)
7.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8.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探究质疑
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空,冲向天空。
隐耀,隐没了光辉。
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桅杆。楫,船桨。
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离开国都。
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感慨。
2.概括段意。(略)
3.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精读品析
1.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天光,天色,湖光。
万顷,极言其广。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兰,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
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壁,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2.概括段意。(略)
3.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4.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拓展延伸
1.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无、没有。
2.概括段意。(略)
3.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5.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6.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
7.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8.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第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这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第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第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9.空间、时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物暗己悲,景明则喜 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 “览物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检测案
1.谪 楫 chǒnɡ 偕
yín fēi 曜 谗
2.(1)我 (2)冲向
(3)详尽 (4)美丽
(5)这 (6)对着
3.D
4.C
5.(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
(2)详尽
(3)迫近
(4)日光
7.C
8.书信 所以
9.(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言辞)中和脸上。
10.【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11.①我们要有忧国忧民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