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语文 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猫》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语文 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猫》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7 14: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4张PPT。猫郑振铎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喜爱,和人一样,每只猫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性格,也给它的主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好奇心强贪玩憨态可掬夜视能力好步伐轻盈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课题图片欣赏:图片欣赏:17 猫郑振铎(duó)【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阅读作者简介。
郑振锋 (1898-1958),福 建长 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笔 名 西 谛。 著作很多,有《中 国文学论集》《海燕》《泰 戈 尔 传 》等。1917 年 到 北京,考入铁路管理学校。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 帝反封建斗争。1920 年,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发 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1923年起,主编 《小说月报》,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 sè )红绫( líng )诅骂(zǔ) 惩戒(chéng )níng( 凝 )望
quán( 蜷 )伏【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拓展:给下列一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绫( líng ) 红 绫
棱(léng ) 棱 角
梭( suō) 穿 梭
凌(líng ) 欺 凌 怂恿( ) 怅然( )
悲楚( ) 诅骂 ( )
婢女( ) 妄下断语( )yǒngsǒngchàngwàngchǔ zǔbì【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3.解释下列词语。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3.解释下列词语。
(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畏罪潜逃:害 怕 治 罪 而 隐 藏 或 逃 跑 。
(6)妄下断语:胡 乱 地 做 出 判 断 。 4、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预习导学:第( )到( )段:第一次养猫的故事。
猫 第( )到( )段:第二猫次养猫的故事。
第( )到( )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12 3141534一、活动:默读课文,归纳概括。
默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概括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合作探究:从隔壁要来舅舅送的在家门口拣的 花白 黄色花白 ,不好看,很瘦, 后毛被烧脱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不活泼,忧郁,
懒惰喜欢喜欢不大 喜 欢,若 有若 元,不 加 注意 死了 丢失冤死2、分别复述这几只猫的故事,要求简洁生动。合作探究:可爱 活泼第一只:示例:第一只 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它很活泼可爱。 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二妹做游戏。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退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离开了我们。第一只猫: 更活泼、更有趣第二只: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抱回来的,它比第一只猫更加活泼可爱,晚上还帮我们捉老鼠。它还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它不怕生人,而且有时还会去捉蝴蝶。但是它却被别人抱走了。第二只猫:忧郁,懒惰第三只:三只猫是冬天在我家门口捡到的流浪猫,它没有前两只猫那么活泼。有一次我误会了它,还打了它一下,两个月 之后它死在了邻居家的屋脊上。 第三只猫: 找出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给作者及作者家人带来乐趣的句子。品读:活动:寻章摘句,共享快乐。花白的毛,很 活 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 来滚去。示例: “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可 爱的外形,“常” “滚来滚去”写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表达了我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1)“二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扑过来”“扑过去”两个短语的运用,将一只活泼可爱、娇态可掬的小猫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小猫深深的喜爱之情。(1)“二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扑过来”“扑过去”两个短语的运用,将一只活泼可爱、娇态可掬的小猫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小猫深深的喜爱之情。(2)“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蝴蝶的“安详”和小猫的“调皮”对比,“也”字的运用更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3)“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跃”“跑”“晒”几个连续的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东跑西颠的情态,突出了小猫的活泼。三 活动:联系实际,畅谈体验。 你一定也养过小动物,它们一定给你带来过一 样的快乐,请你对同学讲一讲自己和它们之间的故 事,并用手中的笔记下这些美好的往事。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依次填人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__ ,可怜这两个月 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__着张妈是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_地叫了一声“味呜”,便逃到屋瓦 上了。
A.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B.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D.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c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2.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现代文学家们的现代汉语的使用还不是很规范,许多语句与现在的用法有很大差异。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D.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挣扎”一 词,在古代汉语中出现较晚,但都表示双方活动中的某一方的动作,而不表示“它与它” 共同都在“挣扎”。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古 代汉语的意思)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3.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抱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领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这段文字和书本上的不一样,把“取”换成了“抱”,把“拾”换成了“领”。可不可以这样换? 为什么?不可以。“抱”,说明我们很宠爱这只猫;
“取”就好像在拿一样东西一样,没有喜恶
“领”,就像迎接客人似的把它领回来,像是对待重要的人,有情感色彩;
“拾”,就是捡来的意思,写出猫的地位是很卑微。这段文字和书本上的不一样,把“取”换成了“抱”,把“拾”换成了“领”。可不可以这样换? 为什么?可怜的猫来得可怜活的可怜死的可怜第三只猫是一只什么样的猫?请你谈谈对“可怜”的理解。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4.“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谈谈对“可怜”的理解。
①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②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③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之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5.“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 瓦上了。”这一声“咪呜”,究竟包含了何种魔力啊, 为何听之人耳,震之于心? 请你说出猫那一声悲鸣中的内涵。
示例:①也许,你在无谓地辩白:“不,不是我。”
②也 许,你在无望地哀求:“不,别打我。”
③也许,你 在坦诚地表示:“无论如何,我都感谢你的收留。”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5.“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6咪呜’,便逃到屋 瓦上了。”这一声“咪呜”,究竟包含了何种魔力啊, 为何听之人耳,震之于心? 请你说出猫那一声悲鸣中的内涵。
示例:④也许,你在真心地安慰:“打吧,如果能让你的痛苦少点儿,让你的快乐多点儿。”
⑤也许,你这个精灵般的家伙,在示警张妈:“张妈啊张妈,下一个,就是你了啊。”
⑥也许,你如先知般地宣告:“你将会后悔,你的灵魂将背上一个沉重的十字架。”精读探究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芙蓉鸟事件”悬案侦破?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53号刑事案]一、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芙蓉鸟被害案一、案发现场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那只丑猫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六、案件定性:七、案件反思:(一)、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
五、案件真凶: 30、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32、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3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难过、后悔、自责、愧疚)一只黑猫冤案阅读训练1、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
2、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
怎样的感情?
3、“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有这样
的过失?
4、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
5、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正过失
的机会吗?为什么?
6、选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选段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针
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答:心理活动描写。抒发了“我”愧疚、自责之情。答(1)“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2)“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
地调查研究便清率地作出了判断。答: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
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答: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严于律己的思
想感情。( 30_34 )一、活动: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情感。
前两只猫比第三只猫可爱得多,“我”一家人都 特别喜欢前两只猫,但是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 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难过得多?【合作探究】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对第三只猫的死更难过,是因为它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 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但是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 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难过得多?三、活动:拓展延伸,抒写感悟。
文中把第一只猫称为“小侣”,第二只猫称为“我 们所爱的东西”,那么对第三只猫“我”是把它当成什么来看待的呢?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作者是把第三只小猫看成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以前喜欢猫只不过是把猫当成了宠物,当成了伴儿,而第二只小猫的死亡是由“我”直接造成的,这让“我”心中掀起了狂澜,重新反思自己对动物的态度。每一种动物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值得珍惜和尊重的。【合作探究】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中 心 理 解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 ??三、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 …………本文中的猫仅仅是猫这种动物吗?关爱弱小 宽容仁爱 关注弱小 尊重生命善待他人共建和谐

………………………………………………………… …………对于生活中的“可怜猫”,我想说:结语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篇文章表面是写猫,却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关爱我们的动物,更关爱我们生活中的“可怜猫”-----那些弱小的人,让真情真爱流溢人间。本课内容学完了,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