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中试卷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中试卷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7 14: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一
年级
历史
学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内。)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他是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自觉探讨、总结执政规律和领导艺术,并能够运用其务虚
所得的大政治家。其“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愿为良臣,勿为忠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以人为镜,以史为镜”等等,千百年来,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政治格言。他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3、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4、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5、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有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朝诗人分别是
A.杜甫、李白
B.李白、白居易
C.白居易、杜甫
D.李白、杜甫
7、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8、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9、光明网2016年8月26日文章: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最终导致爆发(
),使唐朝由盛转衰。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国之乱
10、“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1、“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诸侯王
C.唐朝节度使
D.北宋的通判
12、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3、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阿保机——契丹
B.元昊——西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他是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等②都是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并向游牧民族称臣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及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1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17、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右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
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19、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②元朝建立③南宋灭亡④忽必烈继承汗位⑤蒙古灭金⑥西夏灭亡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⑥⑤③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⑥⑤④②③
20、“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描绘的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疆域?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其中大运河中经过苏州的一段叫做江南河。
22、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所以这一时期最大的时代特征是繁荣和开放。
23、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4、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5、玄奘西行与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和平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26、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宋代的“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
三、填空题
27、宋金绍兴和议后,双方以淮水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
局面形成
28、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
的政策;宋朝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陆续在地方上设置

29、元朝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在澎湖岛设置
,负责管辖澎湖和

四、材料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融合。中央政府不断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名画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一中的名画为《步辇图》,其作者是谁?此画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请举例说明当时唐蕃友好交往的历史史实。(2分)
材料二中的话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
(3)材料三中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当时通过哪一机构对其有效管辖?(2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31、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徐中约在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技术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图一)
(图二)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这种制度”指什么?材料中该项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2)、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对应的先进的生产工具(2分)
(3)从材料三中,“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朝地方上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中的哪一句话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2分)
31、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到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海外贸易商船航行的踪迹。(1分)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一年级
历史学科
答题卷
命题人:
审核人: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表格相应的题号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7.
28.
29.
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
分,每空1分)
30.(1)
(1分)
(1分)
(2)
(1分);
(3)
(1分);
(1分);
(4)
(1分)
31.(1)
(1分);________
______
(1分)
(2)
(1分);________
______
(1分);
(3)______________
______(1分);______
________(1分)
32.(1)______________
_______
_(2分);__
____
(1分)
(2)
(1分);____________
(1分);
(3)
(1分)
教师寄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