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绘画的多元化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1. 绘画的多元化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4-17 17: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绘画的多元化 艺术是精神的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因而艺术不可能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都会得到不同人群打的喜爱,这就决定了艺术的多元化。让我们从造型、色彩、风格特点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的不同点。朝元图(永乐宫壁画 局部) 利比亚女先知(壁画)春山游骑图·明
画家根据游山感受作画,引导观众随画面布局由远及近地饱览阳春秀色,体会画家游历于山水之间的惬意心情。村道·荷兰
真实再现客观世界的绘画。应用科学透视法表现乡村小道,真实的描绘出画家在固定视点观察到的景物,使人充分感受天地的开阔和深远。
凡·高《星空》
画家以充满激情的笔法,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表现景物,使观者明显的感受到画家奔放的内心世界。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空》、《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耳朵,后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 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及凡高。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法国.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作者不受客观事物色彩的束缚,将墙和餐桌都画成一种红色,桌面和墙壁的图案相同,使两者连成一片,给观者造成一种平面的、和谐的视觉感受。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野兽派即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 。画家把这五个人物不同侧面的部位,都凝聚在单一的一个平面中,把不同角度的人物进行了结构上的组合。看上去,就好像他把五个人的身体先分解成了单纯的几何形体和灵活多变、层次分明的色块,然后在画布上重新进行了组合,形成了人体、空间、背景一切要表达的东西。就像把零碎的砖块构筑成一个建筑物一样。女人正面的胸脯变成了侧面的扭曲,正面的脸上会出现侧面的鼻子,甚至一张脸上的五官全都错了位置,呈现出拉长或延展的状态。画面上呈现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的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极强的视角冲击力。毕加索也借鉴和吸收了一些非洲神秘主义的艺术元素,比如画面上两个极端扭曲的脸,扭曲变形的部位,红、黑、白色彩的对比,看上去狰狞可怕,充斥着神秘的恐怖主义色彩。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蜻蜓》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罗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成就是巡回展览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他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充分展示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以人民的作用为基调的纪念碑式绘画素质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表现出来。1900年,列宾定居到距圣彼得堡45公里的芬兰库加拉地方的别墅,1930年在此逝世。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苏联以他的名字为列宁格勒美术学院命名。 波洛克《第8号》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1929年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 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 抽象表现主义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1、请举例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传统绘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2、课本中所选作品,其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学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