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多元化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绘画了解不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教师先出师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 他们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
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 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
活动2【活动】(二)、观察、分析、比较
二)、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
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和了解“艺术是多元的”
活动3【导入】(三)、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b.艺术的多元化:①概念;②产生的社会背景;③发展时期;④各流派及艺术主张
c.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
d.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四)、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
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a.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多元”、发展时期及各流派艺术主张
(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
b.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对疑难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如:广告、动画、漫画、工业美术等)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好观点
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元并存现象,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把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这样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性,巩固练习
活动4【讲授】展示评价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及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共13张PPT)
画家用形象奇特的组合制造幻象。画面整体是奇特的荒谬的构成,令人感到一女子骑马走在树林中,身影忽现又忽被树遮挡的效果。
委任状(油画)
1965
马格利特(比利时)
用非写实的奇特手法将头部画成“开裂”的,令人感到入睡者的灵魂离开她的头,游走到梦境中去了。
梦(油画)
1932
毕加索(西班牙)
这是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绘画。人物、景物、阳光极其写实。
蜻蜓(油画)
1884
列宾(俄国)
19世纪末,西方现代实验艺术出现后,在创作主张和表现手法上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超现实主义
这是一幅另人震惊的作品,这里向人展示的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静,没有人影,也没有鸟兽,在一片荒凉的旷野上,只有几个软绵绵的钟表,或挂在枯枝上,或摆在桌台上,或搁在一个不明物上。在这幅作品中,一切事物不近情理,却又表现了可知的物体。表现人们心中的幻觉或梦想,创造出了一种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
永恒的记忆
达利(西班牙)
从这幅类似于黄金比率的小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画家的理想,那就是试图建立一种完美的秩序。黑色的纵线与横线把画面分割成若干个不同比例的小长方块,他对这些小方块的空间探索似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如何在视觉上平衡这些小空间是他努力营造的理想。
红色、黄色、蓝色与黑色构图
蒙德里安(荷兰)
抽象主义绘画
你能发现这幅作品与上幅作品的相同地方吗?
裂开的黑
1991
王怀庆
“建构”是王怀庆走向平面的第一步。在“建构”过程中,他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对象世界,不同的只是从“构成”视角将这个“对象世界”的空间意象淡化,只呈现一种“结构关系”和“结构”本身的美感。
西班牙共和国的哀歌第108号
马瑟韦尔
体现了画家对青年时期亲身经历的西班牙内战的缅怀,他用黑色来作画,几何化的团块和结构,具有一种纪念碑式的沉稳厚重之感,渗透出悲剧情怀。
抽象表现主义
从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写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绘画,有夸张变形的表现性绘画,有抽象表现性绘画。它们与传统之间以及它们自身之间是有差异的,其影响遍及世界。
正如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一样,世界各国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面貌。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和形式取决于不同民族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主张。
学习建议:
1.请举例,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传统绘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其形式风格各不相同,谈谈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