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7 18:0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此剧讲述的是哪段时期的历史故事?当时主要有哪些民族政权存在?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政权 第7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1.国名:
2.建立者:
3.时间:
4.定都:
契丹(辽)耶律阿保机(辽太祖)916年 上京5.辽太宗时,夺取幽云十六州一、辽朝建立.占领幽云十六州上京 辽是如何实行统治的? 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政策。一、辽朝建立.(一)、辽的建立
1.国名:契丹(辽)
2.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间:916年
4.定都:上京
5.辽太宗时,夺取幽云十六州
(二)、辽的统治
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政策
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二、北宋的建立.契丹(辽)北宋思考: 北宋政权是一个统一
的王朝吗?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的局面,但
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
政权并列的局面,因而
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
了全中国的王朝。
杯酒释兵权“权”、“钱”、“兵”
政权、财权、兵权其目的是什么?以图述史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二、北宋的建立.---重文轻武的政策比一比:他们谁更牛?三、宋的基本国策. 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1、兵权相关史事2.重用文臣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3.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知识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三、宋的基本国策.(一)“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
1、防范武将拥兵自重,削弱高级将领的兵权
2.重用文臣,发展科举
3、防止文臣专权。
(二)评价“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
加强了皇权,有效地维持了政权的稳定;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官员和军队数量急速增长,对国家财政造成很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