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18课《萧山杨梅》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下第18课《萧山杨梅》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8 16:02: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萧山杨梅》练习
一、写出不同的汉字,注意书写美观。
yuè jí jiān áo kù cāng
( )读 书( ) ( )管 ( )游 宝( ) ( )桑
二、辨析字形,组词。
库( ) 唯( )籍( ) 兼( )杭( )
裤( ) 维( )藉( ) 歉( )航( )
三、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适当的词语。
( ):漫游;游历。
( ):满意;称心;舒服。
( ):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四、填空。
1.金老师还把______________当作______________来布置。有时他指定一两本书,要求______________; 有时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介绍不同的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最早要我课外阅读的书,是意大利_______________的《爱的教育》和_______________的《寄小读者》。 www.21-cn-jy.com
2.几十年世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呢?这句话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读句子,用加粗词语造句。
1. 金老师将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师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2-1-c-n-j-y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21*cnjy*com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21教育网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我就是你小学时的老师啊!” 21·cn·jy·com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本文已用“‖”分为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加点的一节,你认为哪一句话更能看出巴尔扎克的武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____”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萧山杨梅》参考答案
一、阅 籍 兼 遨 库 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本课字词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要多积累,多归纳。
二、
宝库 裤子 唯一 维护 书籍 狼藉 兼顾 歉意 杭州 航空
解析: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中同音字、形近字的积累情况,并要求注意字形的掌握。
三、
遨游 惬意 沧海 领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
1.金老师还把课外阅读、语文作业来布置、人人阅读、分别指导、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冰心。
2.沧桑、对老师的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解析:解答这个题对文本讲述的故事要熟悉才行。
5、
1. 遨游——从小,他就有一个遨游太空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2. 探索——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我们一起去原始森林,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六、
1.段意:写巴尔扎克的老师用他小时候的作文本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
解析:考查学生提取概括文段的能力。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概括文段的一般方法是: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段主要详写了巴尔扎克的老师拿着他小时候的作文,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 2·1·c·n·j·y
2.中心思想:通过小学老师拿巴尔扎克小时候的作文来让他评判的事情,表现了巴尔扎克勇于承认错,知错就改的美德。www-2-1-cnjy-com
解析:中心思想的一般的写作格式是:中心思想 = 主要内容 + 写作目的
通常的格式是:本文通过记叙……事,表达(赞扬、歌颂、反映、揭露)了……喜爱之情(优秀品质、美好品德、丑恶嘴脸等)。本文主要事件是:巴尔扎克武断认为老奶奶手里的作文“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没想到那本作文竟是自己年幼时的作业,因此心生愧疚,以后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写作目的是:Z赞扬巴尔扎克勇于承认错,知错就改的美德。21cnjy.com
3.“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解析:从巴尔扎克的话语“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中可以得知。 “绝无成就”“绝”是断的意思,表现了他语气的武断不可更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首句: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尾句: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解析:呼应是指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的。本文首句“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与尾段“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 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内容紧密相连,并对巴尔扎克的改变作了交代。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