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至四章。
2.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合理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
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
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B1
钙
铁
缺乏症
夜盲症
坏血病
骨质疏松症
贫血症
3.小明在切开的土豆上滴加了一滴碘酒,发现被滴的部位变成了蓝色。该发现说
明土豆中含有( )
A. 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维生素
4.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消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夜盲症?
B.糖类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物质基础
C.脂肪的消化需要多种消化液参与
D.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只能在小肠中进行
5.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小肠 B.大肠 C.口腔 D.胃
6.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馒头是我们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
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内参与淀
粉消化的消化液有( )
A.胃液、胆汁、胰液 B.唾液、肠液、胰液
C.胆汁、肠液、胰液 D.唾液、胃液、肠液
甲同学早餐只吃了稀饭,乙同学早餐只喝了牛奶,几小时后他们的小肠内吸收
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
A. 麦芽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和氨基酸
C.葡萄糖和甘油 D.麦芽糖和脂肪酸
9.如图中属于绿色食品标志的是( )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描
述错误的是( )
名称
操作或注意事项
目的
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两支试管在37℃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
使唾液中消化酶更好的发挥作用
B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
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
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是( )
A.肺 B.肺泡 C.器官 D.鼻
12.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1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14.下列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B.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C.释放供应能量 D.防御保护作用
某班兴趣小组外出活动,一学生(血型为A型)发生意外导致大量出血,该
小组中有甲、乙、丙、丁等4位同学主动为他献血,其血型鉴定结果如表:
甲
乙
丙
丁
A型标准血清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你认为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中,图甲 X 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
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判断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为肺动脉 B.血管②为下腔静脉
C.血管②内流动脉血 D.X 表示肺
患病时可选择臀部进行注射,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
前可能没有流经血管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18.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属于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如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x”表
示不含有),请判断X、Y、Z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X
√
×
×
Y
√
√
×
Z
√
√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20.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B.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滤过作用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酒驾”的处罚力度。酒精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人可通过图中 (填番号)感知
酒味,该器官还有 及湿润吸入的空气的作用。(2)酒精可直接被图中⑥和⑦吸收,快速进入 系统。酗酒者常说:
“酒是粮食精华”,酒精 (填“属于”或“不属于”)食物
中的“六大营养物质”。(3)中医认为“酒伤肝”,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胆汁可促进
的消化。同时肝还具有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 的作用,但长
期饮酒,会使肝逐渐受损。(4)酒精被吸收后,可随静脉到达④的 心房。随着血液中酒精含量升
高,会导致心率和血压发生变化。(5)酒精随血液到达图中所示的 (填番号)后,大量酒精会使其麻痹,
导致视觉模糊,语无伦次。大量酒精还会麻痹图中所示的③小脑,导致身
体平衡能力降低,行为失控,因此酒驾是很危险的。
22.(12分)小辉早晨着急上学,匆匆忙忙地吃了一块面包,喝了一杯牛奶。请根据小辉的早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你建议小辉的早餐再增加 A.一杯可乐??B.一根香肠??C.一块蛋糕??D.一个苹果(2)牛奶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吸
收该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3)若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4)面包在小辉体内的变化如上图所示,据图分析,A代表 系统,
在组织细胞中完成b过程的能量转换器是 。
23.(10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关系示意图,a,b表示血管,1、2、3、4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PM2.5颗粒物会随空气进入肺。当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胸
腔扩大、气体被吸入,一旦粘着在肺泡上,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可能引
发肺部疾病。
肺泡内的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 进入血液,经
过血管 (填血管名称),最先到达心脏的[ ]
([ ]里填数字,横线填名称),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
正常人体内肺泡的数量很大,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
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
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 的观点。
24.(6分)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回答:
图甲表示 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
由 (填血管名称)流回心脏的B。
图乙中,血液经过[①] 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经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A] ,
心脏内有 ,保证血液由A→C、B→D单向流动。
25.(14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A、B、C、D表示人体的四个系统,序号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物质,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则物质①为
(2)C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完成该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③进入该器
官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细胞经呼吸作用产生的物质②主要通过A血液中的 运输至C,
再排出体外。
一名同学在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经A
系统到达受伤部位,药物至少经过心脏 次
D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则④的形成必须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
若经检测④中含葡萄糖,则该人肾单位中的 (填结构)可
能发生病变。
26.(10分)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米饭在口腔里越来越甜,这是由于口腔中的唾液使米饭中的淀粉开始分解为其他有甜味的糖类,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一个实验,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取适量的新鲜米饭,打碎,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
步骤2: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步骤3: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
步骤4:进行如下图系列操作:
上述图示D的[1]、[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是 ,
碘液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是否存在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 对淀粉的作用。
(3)该探究实验过程中,[1]号试管进行的实验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
颜色都是蓝色,说明 能影响唾液中消化酶作用的发挥。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合理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答案: B
解析:【解答】番茄、黄瓜主要提供维生素,A错误;米饭、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B正确;牛肉、鸡蛋中主要是蛋白质,C错误;色拉油、花生中含脂肪比较多,D错误。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
2.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B1
钙
铁
缺乏症
夜盲症
坏血病
骨质疏松症
贫血症
答案:B
解析:【解答】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缺铁会造成贫血,故ACD正确;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故B错误。【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
3.小明在切开的土豆上滴加了一滴碘酒,发现被滴的部位变成了蓝色。该发现说明土豆中含有( )
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维生素
答案: B
解析:【解答】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小明在切开的土豆上滴加了一滴碘酒,发现被滴的部位变成了蓝色,该发现说明土豆中含有淀粉。
【分析】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
4.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消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夜盲症?
B.糖类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物质基础
C.脂肪的消化需要多种消化液参与
D.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只能在小肠中进行
答案:C
解析:【解答】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A错误;蛋白质是人类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物质基础,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B错误;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肠液、胰液多种消化液参与,C正确;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D错误。
【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
5.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小肠 B.大肠 C.口腔 D.胃
答案:A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特点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有许多小肠绒毛,可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6.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答案:D
解析:【解答】图中1是胆囊,胆囊储存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A正确;2是小肠,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正确;3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消化道之外,C正确;5是胰腺,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属于外分泌腺。内分泌部是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胰岛分泌胰岛素,D错误。
【分析】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是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胰岛分泌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属于外分泌腺,内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物质。
7.馒头是我们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 )
A.胃液、胆汁、胰液 B.唾液、肠液、胰液
C.胆汁、肠液、胰液 D.唾液、胃液、肠液
答案:B
解析:【解答】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分析】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能乳化脂肪,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能消化各种物质。
8.甲同学早餐只吃了稀饭,乙同学早餐只喝了牛奶,几小时后他们的小肠内吸收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
麦芽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和氨基酸
C.葡萄糖和甘油 D.麦芽糖和脂肪酸
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甲同学早餐吃的稀饭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消化道里最终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乙同学早餐喝的牛奶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消化道里最终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他们的小肠内吸收的主要物质分别是葡萄糖和氨基酸。【分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不消化糖类,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9.如图中属于绿色食品标志的是( )
答案:C
解析:【解答】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绿色食品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
【分析】绿色食品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
10.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描述错误的是( )
名称
操作或注意事项
目的
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两支试管在37℃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
使唾液中消化酶更好的发挥作用
B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
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
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解答】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气体含量由高至低的均是氮气、氧气,且均含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点燃的细木条一般应用在种子萌发时,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快熄灭的细木条一般应用在光合作用时,检测氧气的产生。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主要成分含量如表: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1.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肺泡 C.器官 D.鼻
答案:A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2.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答案:B
解析:【解答】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A正确;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而温暖吸入空气的是毛细血管,B错误;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C正确;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D正确。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1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答案:D
解析:【解答】①为白细胞,含有细胞核,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吞噬病菌,A正确;②为血浆,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③为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正确;④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为红细胞会凝集成团,D错误。【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红细胞,④是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 5000-9000个,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无细胞核,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4.下列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B.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C.释放供应能量 D.防御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解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C错误。
【分析】血液不能释放供应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5.某班兴趣小组外出活动,一学生(血型为A型)发生意外导致大量出血,该小组中有甲、乙、丙、丁等4位同学主动为他献血,其血型鉴定结果如表:
甲
乙
丙
丁
A型标准血清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你认为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解答】早在1990年,有人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他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做A型;只含有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已知,发生意外的学生是A型血,从表中可看出,甲是B型血,乙是A型血,丙是AB型血,丁是O型血,所以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乙。
【分析】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16.下图中,图甲 X 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判断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为肺动脉 B.血管②为下腔静脉
C.血管②内流动脉血 D.X 表示肺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②是静脉;从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因此血管①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血管②内流动脉血,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血管②为肺静脉,血管②内流动脉血,X表示肺,所以B错误。
【分析】(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2)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17.患病时可选择臀部进行注射,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血管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答案: C
解析:【解答】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臀部进行注射时,药物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患处,因此,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血管是上腔静脉。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18.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属于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解答】肾单位中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肾小球,A正确;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液体与2肾静脉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多,而2液体中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B错误;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收集管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C正确;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正确。
【分析】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9.如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x”表示不含有),请判断X、Y、Z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X
√
×
×
Y
√
√
×
Z
√
√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答案: C
解析:【解答】血浆中含有,而原尿、尿液中不含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因此X是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Y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尿素、水和无机盐,因此Z是尿素,所以X、Y、Z分别代表的物质是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血浆
(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20.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B.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滤过作用
答案: C
解析: 【解答】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大量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肾小球是个血管球,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这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故ABD正确;、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动脉内无瓣膜,C错误。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肾小球有滤过作用,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但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动脉瓣在心脏内。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酒驾”的处罚力度。酒精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人可通过图中 (填番号)感知
酒味,该器官还有 及湿润吸入的空气的作用。(2)酒精可直接被图中⑥和⑦吸收,快速进入 系统。酗酒者常说:
“酒是粮食精华”,酒精 (填“属于”或“不属于”)食物
中的“六大营养物质”。(3)中医认为“酒伤肝”,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胆汁可促进
的消化。同时肝还具有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 的作用,但长
期饮酒,会使肝逐渐受损。(4)酒精被吸收后,可随静脉到达④的 心房。随着血液中酒精含量升
高,会导致心率和血压发生变化。(5)酒精随血液到达图中所示的 (填番号)后,大量酒精会使其麻痹,
导致视觉模糊,语无伦次。大量酒精还会麻痹图中所示的③小脑,导致身
体平衡能力降低,行为失控,因此酒驾是很危险的。
答案:(1)① 温暖、清洁 (2)循环 不属于(3)脂肪 无毒物质(4)右 (5)②
解析:【解答】(1)①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和细菌,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除此之外,鼻腔还是嗅觉器官。(2)消化道中⑥胃和⑦小肠吸收酒精,酒精被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运往全身各处。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酒精不属于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肝脏还有解毒功能,血液流经肝脏时,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4)饮酒后,酒精在人体的消化系统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再需要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然后由主动脉运往全身。随着血液中酒精含量升高,会导致心率和血压发生变化。(5)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过量饮酒使③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使②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
【分析】图中①是鼻腔,②是大脑,③是小脑,④是心脏,⑤是肝脏,⑥是胃,⑦是小肠,⑧是膀胱。
22.(12分)小辉早晨着急上学,匆匆忙忙地吃了一块面包,喝了一杯牛奶。请根据小辉的早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你建议小辉的早餐再增加 A.一杯可乐??B.一根香肠??C.一块蛋糕??D.一个苹果(2)牛奶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吸
收该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3)若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4)面包在小辉体内的变化如上图所示,据图分析,A代表 系统,
在组织细胞中完成b过程的能量转换器是 。
答案:(1)D (2)氨基酸 小肠 (3)肾小球(4)循环 线粒体
解析:【解答】(1)面包主要提供糖类,牛奶主要提供少量脂肪和蛋白质,缺少维生素,故再增加一个苹果,营养可以更全面。(2)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4)A代表循环系统,人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在组织细胞中完成b过程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膳食宝塔、合理营养的要求、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尿的形成来分析。
23.(10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关系示意图,a,b表示血管,1、2、3、4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PM2.5颗粒物会随空气进入肺。当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胸
腔扩大、气体被吸入,一旦粘着在肺泡上,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可能引
发肺部疾病。
肺泡内的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 进入血液,经
过血管 (填血管名称),最先到达心脏的[ ]
([ ]里填数字,横线填名称),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
正常人体内肺泡的数量很大,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
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
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 的观点。
答案:(1)收缩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肺静脉 3左心房 (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解析:【解答】(1)PM2.5颗粒物会随空气进入肺。当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腔扩大、气体被吸入,一旦粘着在肺泡上,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可能引发肺部疾病。(2)肺泡内的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3]左心房,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3)正常人体内肺泡的数量很大,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分析】图中1是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a肺动脉、b肺静脉。
24.(6分)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回答:
图甲表示 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
由 (填血管名称)流回心脏的B。
图乙中,血液经过[①] 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经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A] ,
心脏内有 ,保证血液由A→C、B→D单向流动。
答案:(1)肺泡 肺静脉 (2)肾小球 ③ (3)右心房 房室瓣
解析:【解答】(1)图甲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是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左心房。(2)图乙表示肾脏的结构功能单位: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3)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分别是B左心房、D左心室、A右心房、C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即由A→C、B→D单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分析】图示所示的A、B、C、D分别为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图甲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图乙表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25.(14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A、B、C、D表示人体的四个系统,序号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物质,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则物质①为
(2)C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完成该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③进入该器
官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细胞经呼吸作用产生的物质②主要通过A血液中的 运输至C,
再排出体外。
一名同学在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经A
系统到达受伤部位,药物至少经过心脏 次
D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则④的形成必须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
若经检测④中含葡萄糖,则该人肾单位中的 (填结构)可
能发生病变。
答案:(1)葡萄糖 (2)肺 收缩 (3)血浆 (4)2 (5)滤过 肾小管
解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①葡萄糖。(2)C表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氧气进入肺时,呼吸肌收缩。(3)②是二氧化碳,主要靠血浆运输。(4)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首先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依次经过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发炎部位,药物需2次经过心脏。(5)尿的形成经过两个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滤过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其中一些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如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现障碍,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就随着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分析】图中A表示循环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①葡萄糖、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是尿液。
26.(10分)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米饭在口腔里越来越甜,这是由于口腔中的唾液使米饭中的淀粉开始分解为其他有甜味的糖类,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一个实验,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取适量的新鲜米饭,打碎,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
步骤2: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步骤3: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
步骤4:进行如下图系列操作:
上述图示D的[1]、[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是 ,
碘液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是否存在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 对淀粉的作用。
(3)该探究实验过程中,[1]号试管进行的实验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
颜色都是蓝色,说明 能影响唾液中消化酶作用的发挥。
答案:(1)1 淀粉 (2)唾液 (3)对照组 (4)低温
解析:【解答】(1)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从图示中可知,[2]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浆糊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该实验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1]号试管是对照组,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都是蓝色,说明低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研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该实验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