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完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
)
A、林则徐
B、李秀成
C、左宗棠
D、邓世昌
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一个王姓家族几辈人的生活经历,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王家子弟王福财的下列描述,与那个时代不符的是(
)
A、1843年爷爷在海关工作,要与英国驻华官员协商关税
B、1860年爸爸在圆明园的附近,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C、1896年我曾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工作
D、1905年儿子王有为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4、以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学习方法。下面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培养了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的召开
7、“它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它的第一任校长是(
)
A、康有为
B、周恩来
C、叶挺
D、
蒋介石
8、1927年,毛泽东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是(
)
A、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会宁会师
9、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哪个不能选入剧本(
)
A、长征磨练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锻炼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
B、红军强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C、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后,直逼武昌城
D、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10、“……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文中三十万同胞遇难的地点在(
)
A.东北
B.南京
C.西安
D.北京
11、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2、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在1938年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卢沟桥战役
13、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平和谈
B.国民党一大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4、解放战争期间,揭开战略进攻序幕事件是(
)
A、贺龙彭德怀收复延安
B、林彪收复东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聂荣臻收复石家庄
15、三大战役不包括以下哪一战役(
)
A、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徐州会战
D
、平津战役
16、下列诗词中,描写平津战役的是(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渡大江。
B、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
C、锦州城外队层层,城内一夕几惊魂。
D、古都文物足珍贵,敦促将军起义兵。
17、清末有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
)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18、撰写《制碱》一书的科学家是(
)
A.詹天佑
B.邓稼先
C.茅以升
D.侯德榜
19、“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戊戌变法后
B.洋务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0、选出下列文件与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
)
A、
《海国图志》
洋务运动
B、《天演论》
戊戌变法
C、
《民报》
辛亥革命
D、
《新青年》
五四运动
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
21、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2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23、洋务运动的口号是科学和求富。
24、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5、1905年,民国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三、辨析题(5分)
2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了。这个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27题10分,28题12分,共计2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摘自何怀宝《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材料二
1905年10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民报》月刊,规定宗旨:“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维持世界真正之和平”、“土地国有”……
——摘自蔡美彪《中国通史》(第十二册)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自蔡美彪《中国通史》(第十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是中国思想境界的一大进步,中国人为此而进行的探索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中的“宗旨”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哪次思想革命?这次革命的后期还宣传什么思想?(4分)
28、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
与会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材料一:
材料二: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材料三: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勇敢的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
(1)据表1信息,写出会议名称。(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什么历史事件?现在为纪念人民军队“从无到有”这一天叫做什么节?(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站在哪里?(2分)
(4)材料四中“这里”是指的什么地点?“一代伟人”指的是谁?(4分)
五、综合题(29题15分,30题8分,共计23分)
29.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题中配置的解说词。
(1)图一场景发生在
①__(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②_____。
(2)图二场景发生在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③_
建立了
_④_(国家名称)。
(3)图三场景发生在
⑤____
年,现在,侵略者终于低下了头。
(4)图四场景发生在
⑥__(战役名称)以后,写出图四的重大历史意义
⑦
30.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分)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2分)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图所示
(4)依据如图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八年级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DAC
6~10
ADCCB
11~15
CCDCC
16~20
DCDCD
二、改错题
21、八国联军
订正
英法联军
22、封建制度
订正
封建帝制
23、科学
订正
自强
24、中共七大
订正
遵义会议
25、民国政府
订正
清政府
三、辨析题
错误,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是在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四、
27、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28、
1、中共一大
2、南昌起义,建军节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遵义,毛泽东
29、
1、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中华民国
3、1945
4、渡江战役,宣告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结束。
30、
1、北伐战争
2、抗日战争
3、解放战争
4、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页脚
促进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内因: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四
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图二:南京临时政府开幕式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人民积极
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