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8 13:51: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南通市启秀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检测
初三语文

积累与运用(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人间万物皆有感恩之心。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人的文章,那是落叶对滋养它的大树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bǔ
yù它的蓝天的感恩。有人说,感恩是鞋,穿上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A(健步如飞
如履薄冰)。而我觉得,感恩更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xuàn
lì的花,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的生命才变得五彩bān
lán。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3.
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4.江州中学拟举行“放飞梦想”系列活动,请你参加。(10分)
⑴活动一:请你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为主题活动写一条标语(2分)
⑵活动二:该校团委准备于2017年3月25日举行“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由提出书面申请的学生参赛,假如你是要求参赛的九年级(1)班的王明,请你写一份申请书。(5分)
⑶活动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鲁迅是近代史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奔走驱驰的代表人物。他深沉冷峻,“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他也不乏温情,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请选择以下一个人物作简要评价。(3分)
长妈妈
范爱农
藤野先生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⑴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⑵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⑶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⑸虞世南的《蝉》中表明自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


⑹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人生遭遇变化莫测多出偶然,并渴望入仕的句子是        
,       

二(6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①催拍②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①六幺:即“绿腰”,曲调名;②拍:歌的节拍。
6.“堤上游人逐画船”,“逐”字历来被人称道,请说说其妙处。(3分)
7.结合词的下阕“人生何处似樽前”一句所抒发的情感,说说下面哪一联抒发的情感与之比较接近,并谈谈你的理解。(3分)
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⑵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目。(17分)
苏轼治西湖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①,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②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
【注】①葑:茭白根;②芟:拔除杂草。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宋兴废之葑积为田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岁辄浚治
②为民大患
③遂浚二河以通漕
④为长堤以通行者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11.苏轼是如何治理西湖的?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12.《治水必躬亲》中的海瑞在治水方面表现出躬亲、清廉的特点,那么选文中的苏轼在治水方面又表现出什么特点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6题(17分)
靠什么击碎“健康谣言”
①声称有“癌症预防研究所”公布抗癌防癌蔬菜排行榜,“国务院防癌办”建议网友转发,事实上国务院根本没有这个机构;因为网上谣传“柿子有毒”,导致不少地方刚成熟的柿子鲜有人问津,只能低价销售……近日,《生命时报》梳理今年以来有关健康的网络谣言,指出健康知识传播、普及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②信息爆炸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丰富认知的同时,也对我们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③统计显示,微信用户平均每天在微信平台上阅读5.86篇文章,排名第二的就是健康养生类文章。
④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微信群、朋友圈中,时常有热心的亲戚朋友,乐于分享“致癌提醒”“养生信息”“民间偏方”等链接,有些内容令人震惊甚至耸人听闻。他们往往忽视对信息真实性的查证,只是想当然地分享“转需(转给需要的人)”。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是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媒体从业者当然要恪守职业操守,严把新闻审核关,可在自媒体兴盛的时代,我们作为一般受众,又该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健康知识传播者呢?
  ⑤健康是人人关心的问题,也正因如此,健康信息有利可图,一些人鱼目混珠,钻的就是大家健康素养不高的空子。比如有人冒充专家,以“免费”作诱饵,借“权威”博信任,靠做讲座来卖产品,专门坑骗老年人;或者只是学了点皮毛,就频繁上电视、开专栏,宣扬各种偏方,不仅浪费患者钱财,也耽误了他们看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凡此种种,如果仔细推敲,并不难发现其中的常识错误和逻辑漏洞。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人上当受骗,除了自身警惕性较差外,也暴露出健康素养方面的短板。
  ⑥不可否认,相比过去,中国人的健康素养提高了不少,但从总体来看,据卫计委数据显示,每100个15—69岁的人中,仅有不足10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前几天发生的一起伤医事件,起因居然是患者强迫医生按照百度上查询的结果治疗被拒。要想彻底走出健康焦虑,当好自己和家人的“保健医生”,需要尊重科学、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⑦“一个人健康素养的高低不在于他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否根据自身健康需要,主动寻找并正确判断相关信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当然,这样说并不是逼着每个人都去当火眼金睛的专家。健康知识的积累、健康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社会的合力。从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中国部分城市发生抢盐风波,到2013年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鲜有人敢吃鸡肉,面对各种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直是不少人的首选策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并不知道谁能提供最及时、权威的说明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说,打消疑惑、安定人心的关键,是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有义务用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多渠道公布信息,帮助公众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健康认知水平。
  ⑧人们常说:“造谣一张嘴,真相跑断腿。”不让谣言有可乘之机,就得让真相始终跑在谣言的前面。最近,上海一位医生出于好奇,进入网络直播间与网友们面对面聊天。从治病到养生,有问必答,短短1小时内收获数万点赞。这样的健康科普,既能体现传授者的价值,又方便观众观看学习,谁不喜欢?放大主流健康媒体的“高品质”声音,锲而不舍地普及科学知识,全民健康素养的“水位”才有可能节节升高。
(选自2016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
文章由所谓“国务院防癌办”的事件说起,有什么用意?(3分)
1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健康谣言”存在市场,其原因有哪些?(4分)
15.作者认为靠什么可以击碎“健康谣言”?(4分)
16.请简述文章第⑦段的论证思路(6分)
(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1题(21分)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于丹
①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
③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④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父亲。
⑤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政。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数字还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爸爸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
⑥那是他的六十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爸爸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下课回来,妈妈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爸爸那个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
⑦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爸爸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爸爸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妈妈问他怎么了,爸爸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给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随后,爸爸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爸爸,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
⑧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⑨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打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有时候我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
⑩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大闸蟹下来了,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妈妈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⑾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忏悔,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
⑿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
(选自《人间有味是清欢》,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3分)
18.阅读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任选角度赏析(4分)
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
19.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情节。(4分)
20.
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题目中“血脉里的眷恋”的含义的理解(4分)
21.下面两个片段都是描写的父母,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6分)
【甲】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于丹《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乙】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邹韬奋《我的母亲》)
三.作文(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什么是别样的美丽呢?思念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孤独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妈妈无声的眼泪是一种别样的美丽;爸爸恼人的呼噜声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平常一直疏忽的风景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别样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初三语文答题卷
一(24分)
1.
(3分)
2.
(1分)
3.
(2分)
4.⑴(2分)
⑵(5分)
⑶(3分)
5.
(8分)





,


,

二(6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6.(3分)
7.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目。(17分)
8.(2分)宋兴废之葑积为田
9.(4分)①



10.(3分)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11.
(4分)
12.(4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6题(17分)
13.
(3分)
14.
(4分)
15.
(4分)
16.
(6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21分)
17.
(3分)
18.
(4分)
19.
(4分)
20.(4分)
21.(6分)
2017初三语文月考答案
哺育
绚丽
斑斓
健步如飞
“文章”改为“乐章”
⑴示例:梦想照亮生活,希望成就未来。
申请书
学校团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须放飞每个人的梦想。我有放飞梦想的激情,也有一定的演讲水平,因此我申请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放飞梦想”演讲比赛。
请批准﹗
申请人:九年级⑴班学生王明
2017年3月20日
示例: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1分)一个“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2分)
第⑵联比较接近。(1分)都是写饮酒后抒发的感情(1分)都表现了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
宋兴/废之/葑积为田
9.⑴每年
⑵灾难
⑶于是
⑷修筑
10.堤建成后,(苏轼命人)又在堤上种植了木芙蓉、杨柳,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命名为“苏公堤”。
11.疏通两河来通航运,造了堤坝闸门;修复了六口井;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筑长堤。
12.善于统筹安排;关心民生(每点2分结合文章内容略)。
13.引出关于“健康谣言”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下文的事实论据。
14.①健康是人人关心的问题②信息爆炸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丰富认知的同时,也对我们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健康信息有利可图,一些人鱼目混珠,钻的就是大家健康素养不高的空子。③人们自身警惕性较差④暴露出健康素养方面的短板。
15.①根据自身健康需要,主动寻找并正确判断相关信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②健康知识的积累、健康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社会的合力。③不让谣言有可乘之机,就得让真相始终跑在谣言的前面。(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6.从个人角度入手来引出“健康知识的积累、健康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社会的合力”的观点;然后通过举例,具体论证要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的现象;最后提出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应“帮助公众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健康认知水平”的要求。(每点2分)
17.借助诗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清明时节春雨绵绵的特点;渲染了忧伤的气氛,为下文回忆父亲作铺垫;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意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运用动作、细节描写,(1分)“扶”“拎”“骑”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在寒风中拎蛋糕的艰难,(1分)表现我对父亲的爱,(1分)为下文写父亲买蛋糕的不易埋伏笔。(1分)
19.①爸爸把蛋糕送人②爸爸后悔把蛋糕送人③爸爸出门买蛋糕④爸爸买回蛋糕
20.①每逢清明,我们总会祭奠祖先,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追思之情②父母之爱出于本能,总会令人留恋、一生难忘。
21.
【甲】表达了对父亲的歉疚、理解、思念之情。
【乙】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惋惜之情。
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
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
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使用,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命名为"苏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