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特殊的记叙文
学案
中考语文解题指导:记叙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部分突出考查理解词句含义、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分析写法作用、概括中心思想、赏析文学作品等几个知识点。
一、阅读题解题步骤
1.细读文章
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句子,如中心句、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等。了解每段的大致内容,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作者的情感倾向等。
2.仔细审题
仔细研读题目,就是要确定阅读的范围、角度、要求、特殊规定等,要注意题目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因为试卷上的每一点信息都是有用的。明确答题要求,特别是问题的指向,关注题目中的重要信息,然后确定阅读的大致范围。审题要仔细、准确。
3.筛选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阅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筛选重要的信息(关键句、关键词)。筛选时,我们要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伪,分清信息的主次,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注意在题目的要求下,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避免信息点的疏漏。
4.整合加工
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整合,合并同类项。
5.合理表述
对自己的答案,要慎重地考虑,尽可能地做到各个要点的完备,表述语言的简括。
二、语言赏析类题型解题指导
记叙文语言的阅读赏析,考生回答时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是怎么写的,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
①关于怎么写,我们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写作手法、特殊句式等入手,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具体的句式可以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写作手法、特殊句式等)”或“通过‘××××’等词语(或短语)来写”。
②关于写了什么内容,具体的句式可以是“写出了……”(内容)。
③关于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方面来考虑,具体的句式可以是“表达了(或抒发了、赞扬了、揭露了等)……主题(情感)”。
三、范文解析
亲爱的读者,在这里我要向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男孩坎坷的经历。他的名字叫铎,是我结识的所有男孩中最不寻常的一个。
他出生在一个父母双残的家庭,生活的拮据是可想而知的。童年时,没有步履轻盈的母亲牵手陪伴,上学后,没有高大魁梧的父亲挡风遮雨。加上衣衫槛楼,饮食的寒酸,招致许多同学的嫌弃和嘲笑。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忆中留下的是便宜的本子。低廉的文具,和邻居大姐姐用过的旧课本。为了做习题,他要把人家写上的答案用橡皮擦去,如果是钢笔留下的字,他就把题抄在本子上,有时要抄到深夜。
他的母亲告诉我,他从没浪费过一张纸,一截铅笔和一小块橡皮。面对坏孩子的欺侮和鄙夷,他对自己说:吃穿比不了他们,但在学习上我要做个强者:小学毕业时,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然而,父亲打更挣来的钱难以支付他的学习费用。于是,病弱的母亲走出了家门,走街串巷捡破烂。晚上,疲惫的母亲卧在床上呻吟,由于疼痛背弯得像一张弓,铎流着泪为母亲揉背。假日里,他便和母亲一起去捡破烂。沉重的东西他拿,装满的麻袋他扛。寒假过去后,走进了新的课堂,铎更加发奋学习。以后每逢节假日便和母亲到街上去捡破烂。
三年后,病痛的折磨和家庭的重担使铎的父母更加苍老、更加虚弱。但是,让他们欣慰的是铎考取了重点高中,而且分数比录取线高了13分。高中的三年里,铎依旧抽空和母亲去捡破烂,母亲说:人大[微博]了,和妈捡破烂会被人笑话的,学习又紧,以后别来了。铎却说:我不怕被人笑话,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的父母是残疾人,他们供得起儿子读书,是强人,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自豪!
又是三年过去了,铎考入了首都的一所名牌大学。市里为他捐助学费,许多关心他的人为他准备了生活费。然而,这个懂事的男孩说:这钱将来我一定要还!进入大学后,铎走上了一条特殊的求学之路,白天上课,晚上做家教。他说:残疾人的孩子不等于懦弱,残疾人的孩子可以做强者!
这就是有关铎的故事。我不想多加描写,我只想祝愿这个不寻常的男孩,一路走好,早日实现他的理想。
1、注音并解释:拮据(
)(
);
懦弱(
)(
)
2、本文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
3、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jiéjū)缺少钱(nuòruò)不坚强
2、残疾人的孩子可以做强者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