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县
一
中
高
一
年
级
期
中
考
试
语
文
试
题
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
C.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进入。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②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他的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①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②,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③。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④,以乱雅颂⑤,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一乎?”
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选自《后汉书》)
【注】①清行:清廉的品行。②洽闻:见多识广。③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④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⑤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清行致称
致:得到
B.于是召谭拜议郎
拜:拜见
C.不与席而让之曰
让:责备
D.谭顿首辞谢
谢:道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B、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D、弘闻之不悦/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D、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9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5分)
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夜雨寄北》中写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子曰:“视其所以,
,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1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___________。
13、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
梁启超面面观
①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②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③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
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④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 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
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⑤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有删改)
1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15、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6分)
17、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你是怎样看待
“这种生活”的?
(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常识(24分)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C.周小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D.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该安置点的每个房间都有发放给转移群众的宣传彩页,绘声绘色地展示了有关暴雨过后的相关防疫知识。
②廿八都,这个高深莫测的古镇,像谜一样遗落在苍茫的大山深处。
③德国慕尼黑22日晚发生恶性枪击事件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警方呼吁民众不要在网上散播相关视频及照片。
④在整理、编辑、加工《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时,阅读家书原文,参看历史照片,会有一种最强烈最自然的口传心授之感扑面而来。
⑤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⑥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南宋朱熹曾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
C.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七十世家、三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D.《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2、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注重的是过程,
①
,只要能获得期待的结果,过程和手段在所不计。好的说理要求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然而,
②
,也不一定能起到说服的效果。如果你跟对方说的理与他的利益不符(或者
③
),再好的说理也对他无法产生实际影响。相比之下,说服指的是一种实际受影响的行为。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这样的说服效果——“依从”。
24、下面的漫画由罂粟枝与罂粟果构成,注意漫画画面特点,准确把握寓意,为漫画写一则简洁、生动、得体的公益广告。字数要求:10个字以内。(3分)
作文(60分)
25、
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些人,虽然平凡,却注定会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时时想起。
请以“我总是想起你”为题目,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
高一期中语文答案2016.10
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1、D
内:通“纳”,接纳。(3分)
2、D
①请求,动词
②请允许我,谦辞
③动词,举起。
④副词,尽。(3分)
3、B(3分)
4、答对细说、续和窃三个词各给一分,大意对给两分。(细说:小人的谗言
续:后继者。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私意。)(5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5、B
拜:授予官职。(3分)
6、B
B项两个“乃”均为副词,才。A项
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项
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D项
代词;动词,到,往。(3分)
7、A
宋弘没有面责皇帝。(3分)
8、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用忠诚正直来引导君主,可现在他却让朝廷沉湎于淫靡之音,这是我为臣的罪过。(荐:推荐;导:引导;耽悦:深爱,甚喜)(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5分)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初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分)
11、观其所由,察其所安,(2分)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分)
1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AB
(答B项给3分,答A项给2分,答E项给1分。C项梁启超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原文说“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D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张冠李戴。E项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5分)
15、①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
②在劝龙济光反袁时,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
③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④梁启超虽然一生多变,但他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绝不望风转舵。
(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表现了梁启超勇敢无畏、重人生趣味的特点(2分);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梁启超的精神特质(2分);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2分)
17“这种生活”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
这种生活具有的好处:
①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
②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
③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力。
这种生活的不足:
①学问上,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但难以精深。
②立身处世上,容易多变化,少常态,难以明白他的宗旨原则。
(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常识(24分)
B
本题是选择有语病的一项,采用主干压缩法:“文化……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发现“它”字暗中更换了主语,应改为“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但为了与前面谈到的文化的“多向性与多面性”保持对应,去掉后半句的两个“它”即可。病句考查归根结底还是考查一个考生对句子意义的理解。“找主干,理枝叶,识例句”是最基本的方法。(3分)
B(A项偷换主语,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C项“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句式杂糅,应该为“应保持什么杨的处世态度”或“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D项成分残缺,“学习成果”后加“的评价系统”)(3分)
B(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符合语境。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一般是指坏事,符合语境。名缰利锁:名和利就像缰绳和锁链那样把人束缚住,使人不得自主。符合语境。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强调描述者,一般指表演或表现出色,此处可用“图文并茂”。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此处不符合对象。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用在此处感彩不当。)(3分)
21、C(三十世家、七十列传)(3分)
22、B
全句的主体是“太阳……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在衔接上要注意主语的一致。同时要把握整个语段的意境和氛围。(3分)
23、①(而)说服只着眼于结果
②即便是好的说理
③他根本不愿意说理(他不可理喻)(每空2分)
(3分)解析:漫画中罂粟枝与罂粟果构成绞索的图案,寓意深刻。题干要求为漫画写一则公益广告,要围绕毒品的危害性,语言要简洁、生动、得体。
示例一:尝试毒品等于葬送终生
示例二:接触毒品
结束一生
示例三: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示例四:毒品,生命的陷阱
示例五:吸毒=上吊自杀
示例六:沾染毒品,等于自套绞索
示例七:毒品——诱惑下面是绞索
四、作文(60分)
25、本题为命题作文,要结合题目及所给材料明确具体要求。根据材料中的“有些人”以及“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的要求,“你”只能是指人,“想起”表明“我”和“你”的交往已经成为过去,不能写现在和未来的事情。在选材上,要选择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事情,注意选材的真实性、新颖性。写作时,要多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你”的性格特征。
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