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探索月球奥秘制作:阳新县东春中学 袁慎柏中国飞月梦想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到迈入月境,嫦娥一号卫星工作了1年多;
从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开始,中国科技人员用了3年9个月13天;
从《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披露设想至今,中国用了6年零11个月;
从每一颗地球卫星到东方红一号上天,到第一颗月球卫星绕月,中国人用了37年;
从最早记载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战国时代书简《归藏》算起,中华民族经历了20多个世纪。第一部分:月球奥秘知多少?一、月球起源之谜?
1、月球被捕获说
2、地月同源说
3、地球分裂说
4、月球——宇宙飞船说
地月系 从在轨航天飞机上看月亮,它正从地球上空升起。 二、地月系: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三、月球全貌:
1、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的伪彩色照片,由伽利略探测器提供2、绕月轨道上航天器拍下的月球表面 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正面的明亮部分,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月球上最高的山峰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高;月球上暗黑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过去人们误以为这些暗黑部分是海洋,把它们取名为“风暴洋”、“静海”,等等。实际上那里是月球早期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岩浆所形成的熔岩平原。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 7~10%。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3、
月
球
表
面
特
征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2003年11月26日,悬挂在约旦首都安曼一座清真寺尖塔上方的夜空的一轮弦月4、月 相一个月中不同的月相变化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始终
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呢?太阳地球月球图示是什么天文现象?它多发生在什么时间?月全食过程 月食(红月亮)2000年1月21日凌晨3时零1分 月全食1975年11月18、19日5、月 食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迈克尔·柯林斯和爱德温·艾尔德林开始登月之旅。作为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驾驶登月舱于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晚间10时56分在月球表面平安着陆。尼尔·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踏上月球发表了他的著名演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在月球表面度过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月球上行走采集样品、做实验,以及拍照。 6、月球探索第二部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分组探讨:
月亮在人类的文化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你能说出关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诗词歌赋、民风民俗吗?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中秋美食 — 月饼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赏月佳对返回首页1.为什么人一到月球上重量就变轻了?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谁的诗句?3.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4、自古以来月亮有不少的别名,请你说出至少三个?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谁的诗句?6、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7、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8、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第三部分:我是月球小专家第四部分: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1、口语交际:
若干年后,你作为一个地球移民到月球生活,想像一下你将如何度过其中的一天?2、写作迁移(任选一项):
(1)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
(2)在作文本上写下你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