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8 21:39:53

文档简介

第9课 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说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2.知道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感悟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描述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说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
4.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
改革先从 农村 开始,安徽凤阳 小岗 村农民首先实行 分田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推广
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影响
随着农业生产向 专业 化、 商品 化、 社会 化发展,农村 乡镇企业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3.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国有企业 的改革。
(2)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 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 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 按劳分配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深化: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公司 制、 股份 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的异同。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主要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严重地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探究问题二】我国为什么首先选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创办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1)原因:①这些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靠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发挥对外窗口这一职能。②广东、福建两省均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在广东、福建这两省办特区,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有特别的吸引力。③从特区的试验性质以及当时全国的思想状况来看,刚开始也只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处于沿海边陲的四个特区一旦有什么闪失,也会由于它们独处一隅而对全局不会造成太大的消极影响;倘若一举成功,则会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影响深远。
(2)经济特区“特”在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
【探究问题三】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中央为给城市国有企业“松绑”,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①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企业经营方式:由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逐渐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产品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共9张PPT)
第9
课 改革开放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要性,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知道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
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感悟改革开放的正
确性;描述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
说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感受
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
2.
3
4


改革先从
开始,安徽凤阳
村农民首先实行
,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
的肯定

广
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
起来了


随着农业生产向
化、
化、
化发展,农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
了一条新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分田包产到户
农村
小岗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业
商品
社会
乡镇企业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建立:1980
年,在广东的


和福建
经济特区{
作用: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
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14

沿海经济开放区{增设了
海南
经济特区,设立了上海
浦东
开发区。
{内地
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国有企业
的改革。
2.
3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化建设。
(2)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

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
生产经营自主权
按劳分配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
制度。
(3)深化: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公司
制、
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
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1992
股份
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
决。
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1.
2.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主要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探究问题一】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的异
同。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改革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农业合作化
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

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严重地挫伤了生产者
的积极性
人民
公社化
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
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
【探究问题二】我国为什么首先选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
门四地创办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1)原因:①这些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靠近港澳台,地理位
置优越,便于发挥对外窗口这一职能。②广东、福建两省均是我国著
名的侨乡。在广东、福建这两省办特区,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
有特别的吸引力。③从特区的试验性质以及当时全国的思想状况来
看,刚开始也只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处于沿海边陲的四个特区
一旦有什么闪失,也会由于它们独处一隅而对全局不会造成太大的
消极影响;倘若一举成功,则会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影响深
远。
(2)经济特区“特”在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并
给予很多优惠政策。
【探究问题三】1984
年福建省
55
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
“松绑”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
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
你们伸手要权……”中央为给城市国有企业“松绑”,从哪些方面
进行改革
①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②企业经营方式:由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逐渐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产品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到按劳分配、多劳
多得。
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