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史实,认识到这一政策的实施
是我国的一项创举。
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进一步认识“一国两制”的内
涵,认识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关键一步。
归纳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过程,认识到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的对
台方针也在不断变化。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大
陆的密切往来。
1.
2.
3
4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提
出
中共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实
施
建立
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意
义
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
、民族
和地区发展,
是一项基本国策和
各
民
族
共同发展
政
策
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
的政策
表
现
地区完成民主改革;
族自治旗
和
傣族自治州等地区的发展;中央提出实施
民族团结
1.
莫力达瓦达斡尔
民族区域自治
五个
平等
团结
基本政治制度
共同发展
西藏
西双版纳
西部大开发
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
新气象
“一
国
两
制”
内
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制度,中
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制度
意
义
指明了统一前景,赢得国际好评
香港
和澳
门回
归
联
合
声
明
中英、中葡两国政府分别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将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
回
归
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祖国
意
义
洗雪百年国耻,在完成
的道路上迈出重
要一步
祖国统一大业
社会主义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资本主义
基本
方针
改革开放后,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一国
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打破
隔绝
年,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打破两岸
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
成立
两会
中国台湾、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峡
、海峡
海峡两岸的交往
3
汪辜
会谈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达
成共识。1993年,
与
在新加坡举行
会谈
八项
主张
1995年,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主张
日益密
切的交往
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上
的局面初步形成
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三不”
1987
交流基金会
两岸关系协会
一个中国
汪道涵
辜振甫
八项
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
决。
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一大创举,为我国的统一大业
指明了方向,它提出的背景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背景:“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以和
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
1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
容:①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的政
治前提和根本保证;②实行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③实行“一国两制”,国家
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④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
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探究问题二】民族自治区与“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
有何异同
同:两者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都必须服从中央
政府的统一领导,都享有自治权。
异:①对象不同。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在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地方
行政区域;“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指为了解决香港、
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而分别在香港、澳门和
台湾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域。②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
制度。③自治权的内容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比民族自治
区所享有的自治权大。
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3
【探究问题三】1984
年福建省
55
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
“松绑”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
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
你们伸手要权……”中央为给城市国有企业“松绑”,从哪些方面
进行改革
①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②企业经营方式:由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逐渐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产品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到按劳分配、多劳
多得。
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3第四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史实,认识到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的一项创举。
2.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进一步认识“一国两制”的内涵,认识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关键一步。
3.归纳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过程,认识到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的对台方针也在不断变化。
4.重点: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大陆的密切往来。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提出
中共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实施
建立 五个 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意义
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 平等 、民族 团结 和地区发展,是一项基本国策和 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发展
政策
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 共同发展 的政策
表现
西藏 地区完成民主改革; 莫力达瓦达斡尔 族自治旗和 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等地区的发展;中央提出实施 西部大开发 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
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社会主义 制度,中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资本主义 制度
意义
指明了统一前景,赢得国际好评
香港和澳门回归
联合声明
中英、中葡两国政府分别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
洗雪百年国耻,在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 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基本方针
改革开放后,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打破隔绝
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 “三不” 政策,打破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
成立两会
中国台湾、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峡 交流基金会 、海峡 两岸关系协会
汪辜会谈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 汪道涵 与 辜振甫 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八项主张
1995年,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八项 主张
日益密切的交往
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上 相互促进 、 互补互利 的局面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一大创举,为我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它提出的背景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背景:“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②实行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③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④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探究问题二】民族自治区与“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有何异同
同:两者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都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都享有自治权。
异:①对象不同。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指为了解决香港、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而分别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域。②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③自治权的内容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比民族自治区所享有的自治权大。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