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刷子李》习题
一、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
A.胆怯
别脚
通融
刻薄
B.愿意
身份
钞票
稍微
C.道歉
仍旧
武断
窘况
D.兴致勃勃
容颜
雅致
素净
二、与“物极必反”的“极”意思相同的是(
)
A.登峰造极
B.极目远望
B.极乐世界
D.极有兴趣
三、下列不是马克吐温的作品是(
)。
A.《百万英镑》
B.《汤姆·索亚历险记》
C.《王子与贫儿》
D.《悲惨世界》
四、下面三句话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
A.泛舟河上,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
B.山洪像一匹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C.大象对着你摇一摇它那对蒲扇般的大耳朵。
五、依次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
1、对于老师的教诲,我们应该洗耳(
)听。
2、刚开学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
)。
3、各种各样的汽车在(
)路上疾驰着。
4、快要升初中了,我们应该从(
)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A
恭
新
公
心
B
躬
新
公
欣
C
公
新
恭
心
D
恭
心
躬
新
六、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读音只有一处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fu
)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鞋。
B.照他的规矩(ju
)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C.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
yan
)的机会,目光搜索了刷子李的全身。
七、“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选择这句话中“形象”的恰当解释。(
)
A.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B.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C.具体逼真。
八、与“手疾眼快”的“疾”意思一样的是(
)。
A.积劳成疾
B.疾恶如仇
C
.大声疾呼
D.人民疾苦
九、下面的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种是(
)
(
)
①耳边响起国歌,我兴奋得几乎抓不住绳子
(
)
②第一次升旗,将永远留在我记忆之中
(
)
③这星期轮到我班升旗了,老师会选谁升旗呢
(
)
④我暗下决心,从现在起,我也要为国旗争光
(
)
⑤老师选我当,我真自豪
(
)
⑥随着国歌,红旗上升
(
)
⑦我向国旗走去
A.④⑦①⑥②⑤③
B.④⑤⑦①⑥②③
C.④⑦①⑥⑤②③
D.③⑤④⑦①⑥②
参考答案
一、A
二、A
三、D
四、C
五、A
六、C
七、B
八、C
九、D(共27张PPT)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23课
第七单元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作品: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雕花烟斗》。
作者简介
课文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把你认为描写最精彩,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4、读读自己所画的句子,说说作者在写作的方法上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师傅
刷浆
包袱
透亮
清爽
搜索
威严
露馅儿
发怔
发傻
半信半疑
认一认,读一读:
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派头:气派。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
鼓点: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衔接:事物相连接。
词语理解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一段话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悠然摆来摆去,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不是艺术的境界吗 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整和雪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极。
“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他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恐怕是“刷子李”一生经验的总结。这句话貌似一般,但是在课文里有很深的含义。
“好好学本事吧!”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
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2、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3、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中
华
绝
技
令
人
叫
绝
一名常州绣女在现场表演乱针绣,向人们展示江苏各地的民歌、民舞、民乐以及绣、雕、塑、扎、编、剪、刻、绘、画等各类民族民间工艺品,并通过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介绍目前各地仍旧保存着的民间绝技。展览吸引成千上万的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一位民间艺人在现场演示“正则绣”。
“正则绣”是一种以针作笔、以线当色
来代替绘画的造型艺术,远看具有油
画的效果。
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的“江苏绝技展”上,
《红楼梦》大观园微缩全景惹人注目。
据了解,《红楼梦》大观园微缩全景
占地18平方米,全部用木、铁、竹等
材料制成,模型总件数逾千个,共有
58个景观,由78岁的东台老艺人高大
中历时4年多制作完成。
用贝壳制作的千手观音像。
双面异样拉烫檀香扇。
面塑《花果山》。
民间艺人制作的工艺葫芦。
大型走马灯让人叹为观止。
在写“刷子李”时,课文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的环境,为什么?
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写出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的“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了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背景,一波三折地叙述了刷子李的奇妙绝活,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精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提示:尝试站在徒弟的角度,以他的心理变化为线索)
刷子李的特殊规矩
将信将疑
一身黑衣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发现白点,“师傅完了”
最后原来只是烫的小洞
果然
居然
竟然
忽然
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小说的艺术就是情节的艺术,悬念、波折是小说的精彩华章!
超出想像
规矩奇
行事奇
技术奇
奇
情节奇
语言奇
人物奇
奇
朴素
传神
简单
曲折
艺奇
性奇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 “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
品味语言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3、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4、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俗世奇人
刷子李
绝活: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全身不粘一个白点
人品:艺高胆大、自信自尊
高度自信(自信就是魅力)
技艺精湛(手艺造就风度)
有名师派头、名符其实的
名至实归的、平凡而又非凡的。
你认为刷子李是怎样的人呢?
(本领超群,充满自信,心思细密)
想想你听说过什么“奇人异士”吗?
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