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同步习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第24课《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及同步习题(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设计+同步习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第24课《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及同步习题(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0 08:21:58

文档简介

《〈诗经〉两首》习题精选
[文笔精华]美文中漫步,品咂心灵的鸡汤……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雎(
)鸠(
)
窈(
)窕(
)
好逑(
)
寤(
)寐(
)
蒹(
)葭(
)
未晞(
)
2.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
(2)寤寐求之
寤寐:
(3)左右芼之
芼: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苍苍:
(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晞:
(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跻:
(8)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湄:
(9)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沚:
3.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
(2)优哉游哉,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
(4)
______________,道阻且右。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藉……
(一)课内精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它们在艺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6.这两首诗都写了对爱的执著追求,你认为哪一首诗写得更美、更动人?请为它写一段赏析文字。
7.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谈谈你的看法。
(二)课外拓展
8.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1)与原诗完全一致的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星汉灿烂,洪波涌起。
C.无可奈何花落去,不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诗的下句与上句衔接,顺序完全正确的是(
)
上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我寄愁心与明月
商女不知亡国恨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句:①随风直到夜郎西
⑤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休将白发唱黄鸡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⑧只缘身在最高层
A.⑥⑦⑧②
B.⑥①④⑧
C.③①⑤⑦
D.③②④⑤
(3)与其他三句含义不同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ǐ
( http: / / www.21cnjy.com )):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9.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0.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求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章,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新题链接
13.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要求答题。
(1)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徜徉,我们的心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时受到美好情操的浸润。我们钦佩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气节,我们崇尚陶渊明“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境界。
(2)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者“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梯。”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样子》和《格列佛游记》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名著:《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14.《蒹葭》是“诗三百”中的抒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篇,主要体现了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和音乐美的特点,仔细体会、咀嚼、消化,使之变成自己的写作手法,试着写一首诗歌,表达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美。
参考答案
1.jū
jiū
yǎotiǎo
qiú
wùmèi
jiānjiā

2.(1)文静美好的样子。(2)这里意思是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3)挑选。(4)茂盛的样子。(5)顺流而下。(6)干。(7)高。(8)岸边,水草相连的地方。(9)水中的小块陆地。
3.(1)寤寐思服(2)辗转反侧(3)蒹葭采采(4)溯洄从之
4.诗歌总集

雅颂
5.《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求心上人而不得以至于产生幻想,主要用“兴”的表现手法烘托气氛,引发读者的相关联想,表现男子因相思而苦恼的情状非常传神。《蒹葭》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写初秋时水边的景色,也是运用“兴”的手法,塑造出充满朦胧之美的艺术境界。
6.示例:《蒹葭》诗的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所谓“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那么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有含蓄美,有意境美,有朦胧美,更有音乐美,全诗回环复沓,往复歌咏,凄婉动人,朦胧深邃,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7.比如《蒹葭》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唏”“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寂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挨”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址”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8.(1)A(2)B(3)B
9.B、C
10.A、C
11.(1)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12.因为讲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13.(1)舍生而取义者也不戚戚于贫贱
(2)示例:[登山]会当凌绝顶,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观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感受:略。
[提示]重点写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
情节示例:a.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样子给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老马爷孙俩买羊肉包子充饥。(《骆驼样子》)b.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了敌人。(《格列佛游记》)
14.(略)《诗经》两首综合练习
一、往年中考题精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ǐ):倒塌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章,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中考题精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2分)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拓展练习参考答案
一、1.B、C
2.A、C
3.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4.因为讲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1.(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2.A
3.(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分)
(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分)
4.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1分)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1分)
5.答案要点: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教学媒体
图片、音乐、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ɡ)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晞(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涘(sì):水边。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关雎》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
教师小结:这首诗很短很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
( http: / / www.21cnjy.com )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
生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美读全诗,重在鉴赏;比读全诗,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选两个同学注音。
明确:jiān
jiā

rén
sùhuí

méi

chí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成果展示: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教师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总结《诗经》的语言特点:
学生朗读归纳,体会作用。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的、简单的。
(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通过小组朗读体会。
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容小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美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通过全体朗读体会。
六、布置作业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背诵这两首诗,并为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