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情况,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2)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的主要内容。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www.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基本的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看图片,让学生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历史图表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1·c·n·j·y
(2)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讲述孔繁森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2-1-c-n-j-y
(2)通过对民族风貌深刻变化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通过对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二者关系的把握。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21*cnjy*com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怎样的改变?随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又发生怎样的改变?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两个篇章: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
精神风貌的深刻转变
第一篇章: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
师:中国人不会忘记在旧社会为求温饱儿劳苦奔波的岁月,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
(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生活概况: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乡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变化呢?
生:(1)同旧中国相比有很大改善。(2)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为缓慢,一些时候停滞不前。(3)城镇人均收入为343.4元,农村人均收入为133.6元,有2.5亿人没有温饱。
师:我国从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太大的提高。从1978年开始,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的历史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给城乡人民带来了实惠,改革城乡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2.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概况: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2)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大大提高。(3)农村中的贫困人口下降,创造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4)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消费升级,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
课件展示图片:城乡居民人均家庭收入图片,见第6张PPT。
师: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622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近24倍和19倍。
师: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师:我们先看一下城乡人民“衣”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课件展示图片:哗叽料子的中山装和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青年的盛裝的图片,见第7张PPT。
教师补充: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衣服的总体风格是简单、朴素和廉价、耐穿,款式一般来说也比较简单。
师:学生的服装样式也比较单一。
课件展示图片:20世纪70年代的学生毕业照,见第8张PPT。
教师补充: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某中学毕业合影,当时人们穿着“灰蓝”等单调颜色的服装。
师: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的服装无论在颜色、样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件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后的男女服饰,见第9张PPT。
教师补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服装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求新、求美、求舒适已成时尚,新颖款式时装不断推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尤其是女装,无论是色彩、图案、质地、款式,都在不断变幻出新美的图景。【版权所有:21教育】
师:学生的服饰,无论是款式和颜色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
课件展示图片:中学生的服饰图片,见第10张PPT。
师:我们先再看一下城乡人民“食”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师:改革开放以前的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改革开放前,我国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无论什么都需要“票证”。
课件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各种“票证”,见第11张PPT。
教师补充: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国家在1953年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票。
师:当时由于凭票购买,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的“食”有哪些变化呢?
课件展示图片:北京的某超市和琳琅满目的水果,见第12张PPT。
教师补充:改革开放后,新鲜蔬菜、应时水果、牛奶饮料,这些过去长期短缺的物资,现已成为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食品。21·世纪*教育网
师:我们在一起看一下城乡人民的“住”房,改革开放有什么变化呢?
课件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城乡人民居住房屋的图片,见第13张PPT。
师:改革开放前,城里居民住在简陋的平房大杂院里,而农村的居民住在乡土民房住宅。
师: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住在什么样的房屋里呢?
课件展示图片:城乡居民的房屋,见第14张PPT。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给我们讲述一下城乡居民的住房情况。
生:他们住在楼房里,环境非常优美。
师:你们能不能说一下你们家的住房情况呢?
生甲:我们住在三层楼的房屋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
生乙:我奶奶家在农村,她家也盖起了两层楼的楼房,房间可大了,屋顶了还装了太阳能。
……
师: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住房面积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周边环境也很整洁,种上了花草树木,绿化很好。21*cnjy*com
师:我们再看看改革开放前后城乡居民的出行工具是怎样的呢?
课件展示图片:城乡居民的出行工具,见第15张PPT。
教师补充:在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的出行工具主要是靠自行车,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出行工具有什么变化呢?
课件展示图片:新式公共汽车行驶在北京长安街,见第16张PPT。
生:我们出行现在一般是坐公交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师:是的,坐公交车确实是很方便的。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中,你家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家的情况回答。
教师明确:衣:最大的特点是由原来的清一色的军装色到多种多样;食:首先是温饱问题解决,同时又有许多食物,从过去追求吃得饱到现在追求吃的好;住:改革开放前的房子主要是平房,现在几乎都是住楼房;行:原来出门骑自行车,现在坐汽车、火车等;用:有老四大件变得多种多样,有电脑、空调等等。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表现在哪些变化呢?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生:(1)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2)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明确:1.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过渡: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来源:21cnj*y.co*m】
第二篇章:精神风貌的深刻转变
(二)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1.原因:
生:党和国家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民族精神面貌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表现: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1)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割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等一系列活动)。(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物:“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新时期的活着雷锋徐虎,“抗洪勇士”李向群。(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唐山、大连、张家港、江苏的华西村)。21·cn·jy·com
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全国普遍开展了一系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
理解展示图片: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图片,见第21张PPT。
师:正是国家组织的这些活动,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物,我们先学习孔繁森的故事。21cnjy.com
学生活动:讲孔繁森的故事
课件展示图片:孔繁森为藏族老大娘治病,见第22张PPT。
生: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孔繁森主动报名到阿里工作,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孔繁森都把关心人民疾苦、改善医疗条件作为自己的天职。他为老人听诊,发现老人心脏不好,回到拉萨便买好一大包治心脏病和消炎止咳的药品,托人带给老人。
师:某同学讲的真好。我们再一起认识另外几位英雄人物。
课件展示图片:蒋筑英、徐虎和李向群的图片,见第23张PPT。
教师补充:蒋筑英: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光学专家。徐虎:新时期活着的雷锋,普陀区中山房管所水电修理工。李向群:“抗洪勇士”广州军区某集团军九连一班战士。
师: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惊人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使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和雷锋精神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广大,文明之风吹遍中华大地。www-2-1-cnjy-com
师: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普遍提高出现了一些文明城市的代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课件展示图片:文明城市代表的图片,见第24张PPT。
师:唐山、大连、张家港等城市成为文明城市的代表,江苏的华西村等成为文明村镇的代表。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用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党和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一大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唐山等城市成为文明城市的代表,江苏的华西村等成为文明村镇的代表。
师:让我们进入练习环节。
练习:
1.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人口众多 B.为了防止囤积居奇
C.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答案:D
2.下列社会现象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是( )
①凭票购买粮食 ②穿中山装 ③2.5亿人尚未过温饱线 ④公开招聘员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3.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20世纪末
答案:C
4.被称为“新时期的活着雷锋”的杰出代表是( )
A.徐 虎 B.蒋筑英 C.孔繁森 D.李向群
答案:A
5.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高档耐用的消费品逐年增多 B.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肉
C.家用电器和家用电脑需求量逐年下降 D.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答案:B
6.我国外出旅游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
①经济条件好转 ②假期延长 ③交通条件改善 ④人们普遍拥有私家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5.布置作业
(1)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精神风貌深刻变化的表现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概况
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 2.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概况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1.民族精神面貌变化原因
2.民族精神风貌变化的表现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篇章:(一)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二)精神风貌的深刻转变。两个篇章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用了问题探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足方面:教师讲的太多,学生参与的人数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不能完全理解,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练习
一、选择题:
1.1978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 )
①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②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www.21-cn-jy.com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我国的粮票、布票等“票证制度”的结束,归结原因为(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资日益丰富
B.粮票、布票等票据陈旧了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三大改造的完成
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 )
A.主要食品是大米 B.肉鱼禽蛋的食用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生存性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生存性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人民的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究其根本原因是( )
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改革开放的实行
5.改革开放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人民住上了功能齐全的单元楼房,2003年,我国人均住宅面积为27.2平方米,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安居工程” B.养老保险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
A.大炼钢铁
B.吃大锅饭
C.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D.各地串联,搞文化大革命
7.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2·1·c·n·j·y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8.我国在整体上基本进入小康社会的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20世纪末
9.我国最初全面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间是( )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1世纪 D.2017年5月
10.下图中为藏族老大娘治病的是( )
A.孔繁森 B.雷锋 C.焦裕禄 D.毛泽东
二、填空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分别是什么?
当代的焦裕禄: 、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活着的雷锋: ;
文明城市: 、 、 ;文明村镇: 。 21*cnjy*com
三、问答题:
在生活逐渐富裕的情况下,我们逐步实现了物质文明,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却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不和谐的生活现象呢?我们又应当倡导怎样的生活方式呢?【出处:21教育名师】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出现的生活新景象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①②都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些生活景象,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所以答案选③④。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出现的生活新景象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划经济下我国实行的票证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居民购买商品需要凭票购买获得,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资日益丰富,原先的粮票、布票等“票证制度”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需要,所以得以废除。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票证制度的的废止等相关知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生存性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人民的生活已达到了小康水平。故选D。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及其具体表现等相关知识。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来源: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大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21教育网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民在居住条件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施了“安居工程”后,人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人民住上了功能齐全的单元楼房。由此分析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的安居工程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选项ABD都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些事件和做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认真联系以前所以知识进行做答该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服饰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的消费比较单一,穿着也单一,大多是中山装等服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民的收入大大提高,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相关知识。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生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中的第二步目标的实现,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最初全面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初全面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故选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成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繁森事迹的相关知识。观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图反映的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时的优秀事迹。故选A。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
二、填空题
【答案】孔繁森、蒋筑英、徐虎;唐山、大连、张家港;江西华西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成就。
三、问答题:
【答案】(1)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某些官员贪污受贿等。(言之有理即可)
(2)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周围出现不和谐因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生活逐渐富裕的情况下,逐步实现了物质文明,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某些官员贪污受贿等、某些人以“孝”的名义投巨资举办葬礼修建墓园、测字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大肆传播等等。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不和谐因素,
是因为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参与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2)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应倡导怎样的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乡居民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民的民族精神风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应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2-1-c-n-j-y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1张PPT)
川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情境导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怎样的改变?随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又发生怎样的改变?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
(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2)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大大提高。(3)农村中的贫困人口下降,创造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4)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消费升级,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生活概况:
一、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
(1)同旧中国相比有很大改善。(2)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为缓慢,一些时候停滞不前。(3)城镇人均收入为343.4元,农村人均收入为133.6元,有2.5亿人没有温饱。
2.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概况:
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622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近24倍和19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衣服的总体风格是简单、朴素和廉价、耐穿,款式一般来说也比较简单。图为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青年的盛裝。
哗叽料子的中山装
辛亥革命起开始流行
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某中学毕业合影,当时人们穿着“灰蓝”等单调颜色的服装。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服装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求新、求美、求舒适已成时尚,新颖款式时装不断推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尤其是女装,无论是色彩、图案、质地、款式,都在不断变幻出新美的图景。
女式职业休闲装
男式西服及其搭配
学生的校服,无论是款式和颜色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
北京市居民粮食供应证
北京市粮、油、肉、糕点票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国家在1953年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票。
北京的某超市
琳琅满目的水果
改革开放后,新鲜蔬菜、应时水果、牛奶饮料,这些过去长期短缺的物资,现已成为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食品。
简陋的平房大杂院
乡土民房住宅
公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学生活动:讲自家的住房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新式公共汽车行驶在北京长安街
改革开放以来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中,你家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衣:最大的特点是由原来的清一色的军装色到多
种多样;食:首先是温饱问题解决,同时又有许多
食物,从过去追求吃得饱到现在追求吃的好;住:
改革开放前的房子主要是平房,现在几乎都是住楼
房;行:原来出门骑自行车,现在坐汽车、火车等;
用:有老四大件变得多种多样,有电脑、空调等等。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2)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篇章
精神风貌的深刻转变
(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物:“当代的焦裕禄”孔
繁森,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新时
期的活着雷锋徐虎,“抗洪勇士”李向群。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涌现出
一大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唐山、大连、张家港、
江苏的华西村)。
2.表现:
二、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1)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割除陈规陋习,大
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五
讲四美三热爱”等一系列活动)。
党和国家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原因:
五讲四美三热爱
讲文明、树新风
手拉手
心连心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孔繁森主动报名到阿里工作,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孔繁森都把关心人民疾苦、改善医疗条件作为自己的天职。他为老人听诊,发现老人心脏不好,回到拉萨便买好一大包治心脏病和消炎止咳的药品,托人带给老人。
学生活动:讲孔繁森的故事
孔繁森为藏族老大娘治病
蒋筑英: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光学专家。
徐虎:新时期活着的雷锋,
普陀区中山房管所水电修
理工。
李向群:“抗洪勇士”广州军区某集团军九连一班战士。
文明城市唐山一角
文明城市大连一角
文明城市张家港一角
文明城市江苏江阴华西村
人民生活的
历史性巨变
民族精神风貌
的深刻变化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概况
2.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概况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民族精神面貌变化原因
2.民族精神风貌变化的表现
知识整合
板书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用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党和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一大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唐山等城市成为文明城市的代表,江苏的华西村等成为文明村镇的代表。
总结
1.我国在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人口众多 B.为了防止囤积居奇
C.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 下列社会现象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是( )
①凭票购买粮食 ②穿中山装 ③2.5亿人尚未过温饱线 ④公开招聘员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练习
A
3.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20世纪末
4.被称为“新时期的活着雷锋”的杰出代表是
( )
A.徐 虎 B.蒋筑英 C.孔繁森 D.李向群
C
练习
A
5.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高档耐用的消费品逐年增多
B.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肉
C.家用电器和家用电脑需求量逐年下降
D. 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6.我国外出旅游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
①经济条件好转 ②假期延长 ③交通条件改善 ④人们普遍拥有私家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练习
B
A
1. 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精神
风貌深刻变化的表现
2. 做同步学习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