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通过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各种血细胞的形态。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识记各自的正常值,帮助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4、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症状的有关知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血液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失血过多会死亡要输血救治等。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总之,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一些恐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增强健康意识,合理饮食,预防青少年贫血的发生。
3重点难点
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血液
学生对血液并不陌生,教师启发学生:根据学生对血液的初步认识,或见到血液时想到了哪些问题而没有得到答案,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有些问题在今天的教学中能解决的加以解决解决,不能解决的跟学生说明在以后生物学习过程中再逐渐解决,从而引出新课。
活动2【讲授】一血液的组成
1、血浆的主要成分
1)先讲述演示实验的做法
2)提醒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各部分颜色,(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观察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
以豆浆为例,以豆浆为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作答,鼓励、表扬。为讲功能进行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强调注意”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
掌握三种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
对学生针对化验单提出的问题可适当的解决,结合小辞典中血细胞的正常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2、血细胞的形态
根据投影片显示的血细胞,分析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引导、鼓励、表扬。
根据前面讲的血红蛋白的特性内容,学生分析回答问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设疑:白细胞数量增多就说明身体是健康的
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常出现“红肿”甚至“化脓”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引导分析皮肤划破后,伤口结痂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扩展,简述血友病和血栓的形成
活动3【讲授】二血液的功能
1、红细胞的功能:
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2、白细胞的功能
吞噬病菌,对机体有保护和防御功能。
3、血小板的功能: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血浆的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参与体液调节及调节体温等
活动4【活动】认识电镜下的真实三种血细胞形态
认真观察、思考、对比、讨论,加以区别。
分析、讨论。
活动5【测试】血液
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
2、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
3、人体血液中能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以上都可以
4、血友病患者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原因是其血液中缺少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红蛋白D血小板
5、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
A血细胞数量正常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
6、一位援藏教师由北京到拉萨工作两年后,最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
A白细胞增多B心率变慢C红细胞D血小板增多
活动6【作业】血液
新教材同步练《血液》一节
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