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案
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2、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
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有一些难度。另外,本节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2)小肠有哪些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确立生物学“结果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3)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教学难点:对小肠环形皱襞、小肠绒毛的理解。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
㈠
导入新课:
今天早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
这些食物中都
含有哪些
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
营养物质?
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消化后怎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出示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
提出问题:
⑴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否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⑵
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分别在
消化道的什么部位被吸收?
⑶
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㈡活动探究:
组织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学会生物学的观察顺序:宏观
微观
提示学生注意皱襞是怎样排列的?
出示问题:
小肠的环形皱襞有什么意义?
请同学们亲自实践后再来回答。
思考问题:变化前后单位长度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对于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什么启示?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明: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思考问题:绒毛有什么作用?(教师图示绒毛在皱襞上的排布,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讲解: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便于小分子物质通过,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总结: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就叫做吸收。
通过以上学习,使我们理解了小肠之所以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是与它的特定结构相适应的。
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
后如何利用呢?
引导学生复习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物质的作用。出示讨论问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进入人体后,怎样被利用呢?
㈢
实际应用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健康问题:
1、肠炎病人为什么消瘦 2、分析便秘的原因。
3、喝酒为什么会伤胃?
回答: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无机盐、水。
认真阅读图表:
分析、比较、讨论。
得出结论: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疑问:为什么小肠的吸收功能如此强大
⑴
肉眼观察:
每小组将准备好的猪的小肠顺肠管剪开肠壁,对照小肠环形皱襞示意图,用手摸皱襞的表面,派一名代表描述自己的感觉。
得出结论
:皱襞表面绒绒的。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亲自做:学生依照课本的提示制作小肠环形皱襞模型。
得出结论: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⑵
放大镜观察:
剪下一块小肠壁,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每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描述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小肠每个皱襞上都有许多突起。
得出结论:增大了小肠与食物接触的面积。
⑶
显微镜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小肠壁切片,对照小肠绒毛模式图,认识小肠的结构。每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描述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小肠壁绒毛上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讨论、交流。
回答: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仔细胞内分解而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利用,多余部分,储存备用。
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甘油和脂肪酸吸收后又合成脂肪。
讨论回答:
1.肠炎病人小肠运动过程导致吃进的食物不能彻底消化就被排除体外,既使消化了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全部吸收,所以,吃的再多,也不易胖起来。
2.在大肠内存留时间过长就变的干硬,不易排出。
3.酒精主要在胃内被吸收。尤其是胃溃疡患者,大量饮酒后会导致胃出血的现象。
教师引导,及时评价。
此处也可以先学习小肠的结构,再总结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
对于积极动手
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建议:教师出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与结构的相适应。
使学生树立生物学功能与
结构的统一性
观点。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不该饮酒呢?我们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正是学习知识和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更不该饮酒。(共13张PPT)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消化系统
口腔
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啐、舌搅拌,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物的通道
食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食物在胃里变成食糜,蛋白质被初步分解
分泌胆汁,经胆囊进入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
胰
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参与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进一步消化。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蛋白质
肝脏
大肠
小肠
肛门
食物残渣集中到直肠后,经肛门排出。
胃内的消化
1、胃有何特点能够消化食物?
2、胃液中含什么酶 能初步分解什么营养物质?
时间长、肌肉发达、胃液呈强
酸性。
胃蛋白酶;
蛋白质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
1.小肠内有哪些消化液?
2.小肠能够消化哪些营养物质?
肠液、胆汁、胰液
糖类、蛋白质、脂肪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肠液,胰液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胆汁
酶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
酶
思考: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需要消化吗?
不需要消化
人体只能吸收溶于水的营养物质!
不能吸收的营养物质
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消化
(不溶于水、分子大、结构复杂)
(可溶于水、分子小、结构简单)
在消化酶的作用下
1、小肠很长(可达5-6米)
3、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物质易通过)。
2、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有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最主要的消化器官
小肠
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
课堂练习
1、淀粉初步消化的部位在__________。
3、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在__________。
4、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__________。
5、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2、糖类物质尝起来是否都是甜的?
口腔
不是
胃
小肠
C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
4.你能够解释“吸收”
的概念吗?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
胃、小肠、大肠。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的全身各处。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图中㈡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它在CD段减少原因_________,在DE段减少直至变为零的原因是
__________.
曲线图是一种用曲线数据的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不同事物之间量的差异
右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过人体消化道各段时,其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纵坐标示被消化的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横坐标示消化道的各部分.请分析此图.
解读曲线图
1.图中㈠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它在OA段的减少是__________的缘故.在DE段减少直至变为零,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缘故.
3.图中㈢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它在OA段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
淀粉
部分被消化
部分初步消化
全部被消化
全部被消化
麦芽糖
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转化成麦芽糖
4.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在消化道中只有消化作用是_______,只有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既无消化作用又无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口腔
大肠
胃
、小肠
咽
、
食道、
肛门
2.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3.小肠壁的粘膜层向肠腔形成的绒毛状突起结构是_____________,凹陷而形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_.
小肠绒毛
肠腺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胃、小肠
5.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6.为什么肝脏有病的人不宜吃油脂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