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一、选择题
1.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 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苏联的成立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1921年开始,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 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5.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斯大林模式推动
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7.下列属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举措有:( )
①领导十月革命和三年国内战争取得胜利 ② 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 成立苏联 ④制定并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1921年3月,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以下对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实行粮食税 B.实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 D.允许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9.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1921年苏俄实施的一项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项政策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新经济政策 B.《土地法令》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0.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www-2-1-cnjy-com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二、阅读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921年3月8日,苏俄潘非洛弗乡的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道:
“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以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
(1)农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哪两种经济政策措施的不同态度?
(2)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的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12.回答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你对斯大林模式是如何看待的?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答案
选择题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列宁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主要指俄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这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所以答案选A21教育网
2.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点。1921年,列宁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选A。21cnjy.com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识记能力。结合教材可知,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故选择 A项。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故选D。www.21-cn-jy.com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过作用,但是具有严重的弊端。其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与漫画所描述的相符合。选择B。2·1·c·n·j·y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需要对苏联历史有较为全面准确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三年国内战争取得胜利,但这是属于革命时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道路探索,所以①排除。实施新经济政策和成立苏联分别属于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探索,正确。制定并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是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排除。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的探索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实行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允许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所以ACD都正确。B选项中,实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已经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政策,选择B。21·世纪*教育网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列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与材料中的“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相符合,故选择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相关知识点是斯大林模式。上述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所以答案选D。21·cn·jy·com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表示不满,对新经济政策中征收粮食税表示欢迎。
(2)苏俄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3)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等。
(4)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2-1-c-n-j-y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依据材料的“1921年3月8日”,可以判断新经济政策已经实行,所以这封信表达了农民对新经济政策中征收粮食税表示欢迎。分析材料的“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可以读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表示不满。
(2)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1*cnjy*com
(3)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来发展经济。【来源:21cnj*y.co*m】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出处:21教育名师】
12.(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施的结果。
(2)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有利也有弊。
利:斯大林模式创立时是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先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版权所有:21教育】
弊:但斯大林模式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形成了巨大误区,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从长期看,其弊端不断显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1)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主要是由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施的结果。
(2)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地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3)有利也有弊。经济上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工业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破坏。21*cnjy*com
考点: 斯大林模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元凶。对于这一模式的评价,我们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去客观看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2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导入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是怎样进行实验,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验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新授
①加强红军建设;
②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新授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授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改革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新授
新经济政策
新授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 经 济 政 策
农业 方面
工业 方面
商业 方面
新授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新授
新授
年 份 项 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新授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新授
苏联国旗,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国家象征之一,是一面由镰刀、锤子和闪耀五角星组成的红旗。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
新授
苏联国徽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
想一想
新授
①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②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新授
新授
列宁和斯大林正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畅谈。他们对苏联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列宁于1924年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艰苦奋斗。
列宁和斯大林1922年
在哥尔克村
列宁逝世
新授
新授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斯大林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新授
采取措施:
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新授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新授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上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加大。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园在田间用餐
新授
苏联宣传画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新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
新授
合作探究
新授
你该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
新授
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二战”苏联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强大的工业基础。
除了你说的之外,斯大林还存在这些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本课讲述的是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总结
1.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 )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
D.对付美国的“冷战”
B
练习
2.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 ( )
A.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
B
练习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成立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
板书
谢谢观赏!《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
②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③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全面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②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数据图表,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斯大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1*cnjy*com
【教学重点】
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
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是怎样进行实验,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验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21·cn·jy·com
二、新课学习
(一)动乱和灾难
1.本节内容
(1)提问: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答:①加强红军建设;
②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2-1-c-n-j-y
>>>PPT播放列宁头像和名言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来源:21cnj*y.co*m】
改革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
>>>PPT播放新经济政策视频
提问: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答: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PPT播放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照表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 经 济 政 策
农业方面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工业方面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PPT播放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的图片
>>>PPT播放“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 份项 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5)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21教育网
>>>PPT播放苏联地图和国旗以及国徽图片
(苏联国旗,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国家象征之一,是一面由镰刀、锤子和闪耀五角星组成的红旗。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21cnjy.com
2.想一想: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
答: ①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2·1·c·n·j·y
②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社
1.本节内容
(1) 列宁和斯大林正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畅谈。他们对苏联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列宁于1924年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艰苦奋斗。www.21-cn-jy.com
(PPT展示列宁和斯大林1922年在哥尔克村和列宁逝世图片)
(2)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21·世纪*教育网
>>>PPT展示斯大林头像和名言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www-2-1-cnjy-com
——斯大林)
采取措施: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PPT展示一五计划成果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3)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21*cnjy*com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上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加大。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PPT播放集体农庄图片)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PPT展示苏联宣传画)
(4)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合作探究
师:你该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
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二战”苏联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强大的工业基础。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出处:21教育名师】
三、课堂总结
本课讲述的是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版权所有:21教育】
四、课堂练习
1.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 B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
D.对付美国的“冷战”
2.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 ( B )
A.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成立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
【教学反思】
学生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成就了解很多,但是对于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了解很少,甚至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通过数据资料向学生介绍,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利与弊,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