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学案二
天气与气候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2015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
主要知识点及要求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
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
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
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天气
气候
时间
变化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基础巩固:
短
长(多年)
多变
相对稳定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如:
阴晴、风雨、
冷热等
)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请判断:以下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
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昆明四季如春
(
)
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4.在未来24小时内,本地区将有6至7级偏北风,
气温下降6至8摄氏度(
)
天气
气候
天气
气候
能力提升:
看图识天气:卫星云图
白色表示
云层,
蓝色表示
海洋,
绿色表示
陆地。
陆地
云层
海洋
基础巩固:
晴
多云
阴
大雨
雷阵雨
台风
雾
霜冻
小雪
雨夹雪
东风(6级)
北风(4级)
东风(6级)
南风(2级)
西风(5级)
东北风(8级)
东南风(10级)
西南风(12级)
风向及风力的判断
风向:风的来向
浮尘
s
s
扬尘
沙尘暴
s
雾霾
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曲线越弯曲,气温的日变化越
。
午后2点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大
基础巩固: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__
_月气温最高,__
月气温最低;海洋上____月气温最高,____月气温最低;南半球—陆地上___月气温最高,___月气温最低;海洋上___月气温最高,___月气温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
_______。曲线越弯曲,气温的年变化越
。
7
1
8
1
2
7
2
8
气温年较差
大
基础巩固:
五带的气温变化特征
热带:全年高温或终年炎热;
温带:四季分明;
寒带:终年严寒.
拓展延伸:
气温(℃)
-5
0
5
10
15
20
25
12
24
2
-5
0
5
10
15
20
25
12
24
2
哪幅图与“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说法相符?为什么?
时
时
甲
乙
能力提升:
请用一句话概括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基础巩固:
10℃
20℃
图中虚线是哪一条回归线?
北回归线。
根据等温线数值排列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往北减小是北半球;往南减小是南半球。
等温线图析读一:
能力提升:
A
B
A
B
冬季
夏季
低
高
高
低
A
B
陆地
海洋
等温线图析读二:
等温线在同纬度的海陆交
界处发生弯曲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能力提升:
A、此图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B、此图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
C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
、此时我国各地昼长夜短。
10℃
20℃
甲
陆地
乙
海洋
丙
陆地
读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此图所示为
半球。
(2)如果乙处为海洋,甲、
丙处为陆地,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北
A
直击中考:
纬度相同,海陆位
置相似,为什么偏
偏这里是低温中
心?
等温线图析读三:
在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等温线在同纬度的陆地上发生弯曲
能力提升:
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
下降0.6℃。
A
B何处气温差别大?
B处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
5℃
6℃
8℃
9℃
7℃
4℃
10℃
A
B
等温线图析读四: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疏密与气温差别
能力提升:
15℃
16℃
17℃
19℃
18℃
14℃
20℃
A
B
你认为A处和B处最有可能是何种地形类型?
某地等温线示意图
等温线图析读五:
高原、山地
盆地、低地
等温线内气温比周围气温高,可能为盆地、低地;等温线内气温比周围气温低,可能为高原、山地。
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0
50
100
150
200
降水量/毫米
阅读气温曲线图的一般步骤:
1.
降水最多及降水最少的是哪个月份,各是多少?
2.
哪个季节降水最多,哪个季节降水最少?
3.
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基础巩固: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中纬度大陆沿海
中纬度大陆内部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请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降水多
降水少
降水多
降水少
降水少
降水多
基础巩固: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_____、_____。
影响气候的因素:_____、_____、_____
是影响气温和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也
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
海陆
地形
气温
降水
基础巩固:
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热 带
温 带
寒 带
高原山地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基础巩固:
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主要在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
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
其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
北回归线之间;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亚洲中南半岛与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与雨季。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降水与
风向有
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
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位于中纬度地区,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亚热带地区)
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旱。
地中海气候
分布:位于亚洲东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特点: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35°N—55°N之间。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月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年降水量多小于800毫米。)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中纬度地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特点: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均匀。
(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大陆北部高纬地区,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
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
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
洋诸岛和南极洲。
极地气候
(冰原气候)
特点: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气候严寒,最热月气温1~5℃。降水少,蒸发极弱。
冰原气候:
降水稀少,全年酷寒,各月气温在0℃以下。
判断下列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表示的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能力提升:
甲
乙
丙
丁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热带雨
林气候
全年高
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
漠气候
全年炎
热干燥
下表是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7
-0.7
5.8
14.2
19.9
24.4
26.2
24.9
20
13.1
4.6
-1.5
降水量
3
5
8
21
34
78
185
160
46
22
7
3
(1)根据以上资料说出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能力提升:
温带季风
亚寒带针叶林带气候
拓展延伸:
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的气候类型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
拓展延伸:
现代女娲补天
(2)、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
出的氟氯化合物破坏高空中的臭氧层,导致地
面太阳
辐射增强,危及人体健康。
(1)、现代“女娲”为何要
补天
读漫画思考:
臭氧层出现“空洞”
紫外线
能力提升:
此内容是世界地理的重点内容,考查的知识主要有:
1、用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
简单的天气图。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
分布特点。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4、计算气温日较差或年较差;判读等温线图。
5、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
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6、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7、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本专题考查天气与气候、气温和降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气候类型侧重于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以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1、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2、最低温出现在 (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日落时分
D、日出前后
中考强化:
C
D
3、根据等温线判定该图属于
半球
A、B两地属于海洋的是
,属于陆地
的是
,为什么?
某地7月等温线图
A
B
18OC
15OC
12OC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海洋气温。
(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低)
中考强化:
4、图中四点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
B、
C、
D、
中考强化:
B
5、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
)
6、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
主
要成因是:(
)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
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B
B
中考强化:
7、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
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方位于:
(
)
A、赤道附近地区
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C、中纬度内陆地区
D、两极附近地区
9、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洲是:(
)
A、亚洲
B、美洲
C、南极洲
D、非洲
A
C
中考强化:
C
10、描述家乡山东省气候特点,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枣庄气候我先知。
学以致用:
利用周末调查一下我们家乡枣庄的环境问题,是否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假如有,你应该怎样做?以书面的形式,写一份调查报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的内容发到老师的邮箱,我们共同探讨。
(liuchunmei@)
探究实践:
再
见
!【课题】
学案二
天气与气候
【课型】
复习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用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4、计算气温日较差或年较差;判读等温线图。
5、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6、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7、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加强环保意识。。
【复习重点】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
【复习难点】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空间分布。
【教学模式】考点导学。
【教学方法】依据考点系统复习,学练结合,小组讨论读图归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配套《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复习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通过以下图片中你能说说我们的家乡枣庄的四季变化吗?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学生边欣赏边感悟,对比我们家乡枣庄不同季节反映地自然景的差异:学生各抒己见:(四季变化明显)春天:到了春季,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天风多且风大。夏天:夏天热荷花,夏天降水多,秋天:秋高气爽,枫叶红了。冬天:冬季寒冷干燥;素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场景。
通过图片来感受我们家乡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差异,也充分体现了家乡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感和求知的欲望。
承接过渡
请问:你或你的家人是否经常在家观看“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谁来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观看天气预报?学生畅所欲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与气候有着怎样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学案二——天气与气候。
展示目标
考点指导:指导学生打开《地理助学》P52,先粗略的将“四、天气与气候”八大考点要求快速看一遍,然后再提出要求——在复习中注意:以考点为核心,以达到考点要求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与图表相结合,能分析、联想到相关地图,利用“图文并茂”;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考点导航1:天气与气候
复习目标1:1、用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⑴、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⑵、怎样看懂卫星云图;⑶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符号。考点点拨:⑴、分析某些词句是天气或气候,关键是把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于时间长短和稳定性。如“晴间少云,12~30℃”是天气(时间短,第二天就可能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气候(指多年平均状况,每年都这样,时间长、相对稳定);⑵、识记常见天气符号:⑶、了解空气质量典例分析:(1)、下列语句描写气候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C.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D.电闪雷鸣,暴雨如注(2)、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中度污染
C.轻度污染
D.良3、判断枣庄某天的天气情况:18~26℃
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强化,思考回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如枣庄2014年4月10日的天气晴间少云,12~28℃。“气候”是长时间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如枣庄的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的程度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3)识记常见天气符号及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学生看典例分析思考回答:1、B2、C3、枣庄:多云转雷阵雨,18到26摄氏度。
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复习目标进行复习,采取“展示目标→提问(查缺补漏)→考点点拨→典例分析(中考在线)”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培养学生以考点为核心的复习习惯。
考点导航2:气温分布特点
复习目标2: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请据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考点点拨:本考点题型一般采用判断语句正误的选择题,少数采用带图的判断选择题。典例分析:(1)、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7月等温线上,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海陆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C.甲处海洋乙是陆地D.甲处陆地乙是海洋(解析:本题考点具体内容是“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⑵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通过这一题,希望大家要注重把知识点与地图相结合,做到图文结合、灵活应用。)
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强化,思考回答:世界气温分布特点: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
低。(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⑵、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⑶、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学生认真听并牢记;学生看典例分析思考回答:(并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答案:C(学生分析理由:由①知道北半球的等温线向北是降低的,甲处在图中曲线以北则低于20℃,乙在曲线以南则高于20℃,故而AB错。由②知道夏季同纬度地带气温高的是陆地,气温低的是海洋,故而正确选项是C.)
世界气温分布的三个特点学生大多能说出来,但灵活应用方面还是不足的,故而通过典例分析让学生知道最好的地理学习方法是与地图相结合,做到图文结合、灵活应用“图文并茂”。
考点导航3:降水分布特点
复习目标3: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请据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考点点拨:本考点题型一般采用判断语句正误的选择题,大多对“回归线东岸多雨,回归线西岸少雨”中的方位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考查,针对这句话可以采取局部地区联想法,如我国江南珠江流域在回归线东岸,多雨;撒哈拉在回归线西岸,少雨。另外对“中纬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一句必须注意前提条件是“中纬度”地区。典例分析: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赤道地带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我们枣庄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强化,读图思考回答: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1)赤道多雨,极地少雨(2)中纬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3)回归线东岸多雨,回归线西岸少雨(归纳三多三少)听讲,牢记世界降水分布的三个特征。学生思考,并说明自己的判断理由:此题选B,理由错在前提必须是中纬度地区,举反例:如阿塔卡马沙漠靠近太平洋,位于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成为世界的干极)
继续采取
“展示目标→提问(查缺补漏)→考点点拨→典例分析(中考在线)”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培养学生以考点为核心的复习习惯。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好记,但具体解题时经常出错,原因在于没记准确,故而强调后再以例题突出。
考点导航4:日
较差和年较差
复习目标3:4、计算气温日较差或年较差;判读等温线图。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什么是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2)、读图分别说出最高气温值、最低气温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算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3)、读等温线图说出高温中心、低温中
心和等温线疏密的含义。
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考点点拨:本考点题型一般采用判断选择题,极少采取计算题型,因而要求大家着重理解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含义和等温线疏密的含义,能定性的知道温差大小就可以了。典例分析: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指某地一年中出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B.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了当地气温年较差大C.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D.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极地区
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强化,读图思考回答:(1)、读气温日变化图说出最高气温值、最低气温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算出日温差。(2)、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高气温值、最低气温值及其出现的月份,算出气温年较差。(3)读等温线示意图说出高温中心、低温中心和等温线疏密的含义。根据投影思考,举手表决,并说明自己的判断理由:A.正确B.错,是日较差现象C.时间错误,一天中高温在午后14点左右,低温在日出前后D.世界最低温在南极
本次复习目标,在实际考试中很少出现,学生多已掌握,对于语句判断题常常不够细心,故而投影例题让学生训练其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考点导航5: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复习目标5:5、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考点点拨:本考点题型一般采用读图判断选择题,关键在于理解某地气候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气温、降水两大方面,具体表现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上,能够通过读图描述出该地的气候特征,或根据提供的气候特征判断图示。典例分析:读图判断关于亚洲某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约20
B.年降水量约220㎜C.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D.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看投影,说绘图方法:先说气温曲线图的绘法,再说降水柱状图绘法:纵横坐标→刻度单位→数据定点→连点或列柱→图名。学生认真听讲,明确本考点应注意的事项。看例题,学生思考回答,并说明自己的判断理由。A当为30B只看了一个月的降水量C正确D根据1、7月气温看当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气候类型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会绘图且能够判断气温、降水具体状况;培养学生绘图及读图能力。
考点导航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复习目标6:6、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看图参考地理助学P74-75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考点点拨:本考点题型一般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采用读图辨别型的选择题或读图填空题。做题的关键一是分别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两方面把握气候特征,二是联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记准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典例分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特点?这种气候在世界分布最显著的地区?(2)、B图是什么气候,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3)、C图是什么气候,此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在哪里?(4)、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是哪个图?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地区是?绘图活动:结合所复习的气候分布规律,请同学尝试绘制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的简图.
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图,结合地理助学P66-67表格按照热带、温带、和寒带顺序说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学生看投影,思考回答并总结规律:①气温曲线→气温特点→温度带②降水柱状图→降水特点→具体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和分布地区(1)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亚洲的南部;
(2)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
温带海洋气候
欧洲西部
(4)D
亚洲东部学生动手绘图:(展示)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由于气候类型多,相应的气候特征、分布区域都不好记;复习中先让学生读图然后结合地理助学中的表格分类识记各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和主要特征,为具体的解答试题奠定知识基础;最后通过典例分析让学生巩固强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绘图能力,绘制出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进一步记忆气候类型的分布。
考点导航7:影响因素
复习目标7:7、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考点点拨:本考点题型一般采用判断型选择题,个别采取综合填空题。解题关键是看要求判断的地方与南北方位有无关系?与东西方位离海远近有无关系?还是与山脉两侧或高低有关?在本考点中,还有一个计算能力的考查,那就是通过高差计算气温(让学生说计算方法),通常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进行考查的,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典例分析:1、号称“赤道雪峰”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终年白雪皑皑的最主要因素有(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影响因素主要是(
)A、纬度
B、地形
C、海陆
D、洋流3、我国冬季最冷的漠河镇被称为我国的“北极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4、如图所示,在山谷D点测得气温是20℃,推算山顶B点气温最可能是
(
)A、24℃
B、16℃C、27℃
D、-16℃
学生根据要求思考并识记回答:纬度:主要影响气候的因素;如气候的南北差异;海陆:主要影响气候的东西差异;地形:主要影响气候的高低或山脉两侧的差异;说出根据高差计算气温的方法: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思考强化记忆:1、A2、C3、B4、B
学生对影响气候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三大因素的判断掌握得比较好,故而复习时先让学生明确判断方法,再投影三个例题验证思维方法,解析内容也不细讲,投影后学生看看就能明白。关于高差与气温的计算方法由学生归纳,然后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考点导航8:气候危机
复习目标8:8、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提问: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和雾霾等大气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考点点拨:本考点题型一般是材料性选择题,难度不大,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情况。典例分析(能力提升):1、针对右图反映出来
的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木
筷B、不提倡送节日贺卡C、停止使用煤炭、石油D、提倡自行车出游,减少私家车出行2、上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沙尘暴3、如果上图现象继续发展下去最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
)A、全球海平面上升,人类居住面积减少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C、两极冰川融化,人类居住面积扩大D、臭氧层遭到破坏,在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看投影,复习回答: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及乱砍滥伐现象加剧。臭氧层空洞是大量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有害气体造成的,常出现在极地上空。酸雨是因为燃煤和化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形成的。学生认真思考回答:1.C2.B3、A漫画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变暖现象,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大量燃煤油,二是乱砍滥伐,所以第1题选项AB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D减少燃油使用,三项皆可降低二氧化碳,是对的。选项C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执行。第3题B要理解地球水循环,蒸发后再降水回到海洋;C前半句正确,后半句要理解冰川融化后还要淹没大面积的平原区;D臭氧层跟本题无关。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本课内容只是复习对气候的三大影响,考试中常用漫画或文字、数据等材料引发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多能理解,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考点
1、用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4、计算气温日较差或年较差;判读等温线图。5、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6、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7、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8、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同桌间相互述说,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8个复习目标,也可以谈一谈你对中考的答题技巧有什么感知。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复习让学生归纳总结8个复习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合作复习的好习惯。
探究实践
利用周末调查一下我们家乡枣庄的环境,是否存在问题,如污染现象等?假如有,你应该这样做?以书面的形式,写一份调查报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的内容发到老师的邮箱,我们共同探讨。(liuchunmei@)
当堂达标:
1、下面描述属于气候的是
(
)
A.狂风暴雨
B.四季如春
C.风和日丽
D.彩霞满天
2、下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
)
A
B
C
D
3、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这种气候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4、世界“雨极”与“干极”分别位于(
)
A.亚洲与大洋洲
B.南美洲与非洲
C.亚洲与南美洲
D.亚洲与非洲
5、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因素
D.人类活动
7、下图四种气候类型中分布在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的是(
)
8、以下哪一种电器可能产生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 )
A.电饭煲
B.洗衣机
C.电视机
D.电冰箱
9、对大城市建筑物和露天雕塑艺术品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A.工业废气
B.工业废水
C.酸雨
D.汽车尾气
10、写出左图各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A: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学案复习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严格按照枣庄市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制定的;《天气与气候》在复习时紧紧围绕考点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地理解题技巧的培养。采取
“展示目标→提问(查缺补漏)→考点点拨→典例分析(中考在线)”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培养学生以考点为核心的复习习惯;复习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重点和难点,采取自主复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大量的运用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来学习;也突显地理学科
“图文并茂”
的特色,即用生动直观的图文资料展示出来,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