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试题训练
(一) 雁 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 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人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 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2、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3、“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
4、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二)“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 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5.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
6.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请简要分析。(4分)
7.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8.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4分)
(三)父 亲
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半天了。
①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油果儿,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一天她背着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她走向了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地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画像?他蹬起眼睛,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嗯。”她应着。
“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
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她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僻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②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她像一朵云飘走了。
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他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老头儿身边时,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
③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9、作品依次给读者展现出了五个画面,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5分)
答:(1)
(2)
(3)
(4)
(5)
10、仔细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详写老人与女大学生和老人到美术馆看画展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答:
(2)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女大学生给卖油果的老人画像,而作者却在画像时画面上到底画了些什么只字不提,而放在老人在画展上看到画时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
答:
11、指出下面几组对比的作用。(3分)
老人的苍老和女大学生的轻灵形成对比,作用是
老人的儿子和媳妇与女大学生形成对比,作用是
老人对女大学生前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作用是
12、发挥想象,写出通过文中画线语句的阅读你想到的具体情景。(3分)
①
②
③
13、女大学生将画取名为《父亲》,小说的题目也是“父亲”,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有何深意。(4分)
答:
(四)两个鸡蛋 吕啸天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爹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了。”
母亲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①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经深深地陷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支撑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有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②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忽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阳光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忽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了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屋里,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也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的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还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摘自《小小说选刊》2002.3
14、到了学校,柱子的包袱里的两个鸡蛋是谁放的?理由何在?(3分)
答:
15、本文描写细腻,请阅读文章后完成下面的题。
(1)、①处画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说它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②处画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描写,说说它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写柱子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表现了柱子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6、读全文后,试着分析最后一段中柱子的的表现。(3分)
答:
17、结合自己现在的学习实际,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3分)
答:
(五)高尚的施舍
(1)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母亲指着门前一堆砖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吧。”
(2)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3)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的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
(4)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了。
(5)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6)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您!”
(7)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力气挣的工钱。”
(8)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您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9)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10)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11)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12)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13)母亲摸着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14)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的那堆砖就在屋前屋后搬来搬去。
(15)几年后的一天,有过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16)老板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下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17)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18)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我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19)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20)“为什么?”
(21)“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22)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了。”
(23)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摘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18、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乞丐的心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当母亲叫乞丐搬砖时,乞丐的心理是 ;
(2)在看到母亲单手搬砖后,乞丐的心理是 ;
(3)当母亲给乞丐20元钱的报酬后,乞丐的心理是 。
19、用一句话来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2分)
答:
20、整体感知文章,完成下面问题。(8分)
(1)、分析第(3)、(5)、(21)、(23)段中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3分)
答:
(2)、第(7)段中加点的“这”和第(17)段中加点的“这”所指代的具体对象虽不相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 。(2分)
(3)、本文以“高尚的施舍”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
答:
21、根据文意,发挥合理想象,简要写出“断臂乞丐”变成“董事长”的历程。(5分)
答:
22、本文的主要人物应是母亲还是乞丐?小说的题目“高尚的施舍”具体是指什么?(6分)
答:
(六)钥 匙
罗 兰
①自从有一天,和他因小事争吵,我一怒离家,回来时却发现忘带钥匙,又不肯按铃请他来为我开门,只得索性坐火车去高雄住了一夜。那以后,我对钥匙就十分小心。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自尊的保障,独立的象征。代表着可以我行我素的自由和不必求助于人的快乐。我的钥匙好像就因为这种意义的追求,才逐渐多起来的。
②除了自己住处大门、二门的钥匙,以及家中一切备而不用的钥匙之外,我有办公室抽屉和四个柜橱的钥匙,还有发音室的钥匙。另外我还有洛杉矶女儿住处的两套钥匙和纽约朋友住处的钥匙。他们说:“知道你这人喜欢随时高兴就跑来了,给你一套钥匙,我们不在家,你也可以进来。”
③钥匙因此不仅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权利和别人对你的信任。
④为了预防自己某天忘了带钥匙或毛了皮包,我多配了一些钥匙,放在办公室。必要时,我可以回办公室去拿,而不必麻烦锁匠或任何其他的人。办公室昼文夜都有人在,我不怕任何时候会被关在办公室的门外——这另一套的钥匙给我的是一种左右逢源的保障。
⑤我信赖我的钥匙,而且对它们十分感谢,好像它们是黑夜中的一盏灯,寒夜里的一炉火,或一把挡雨的伞,一件御寒的大衣。它们是如此的简单、轻便、信实,而又不可以由我自己掌握。
⑥仿佛凡不能由我自己一个人来掌握的东西,都使我觉得不安全。不是我不信任别人,而是我不知自己肯不肯去烦劳或支配别人。我总觉得,要烦劳或支配别人的时候是很紧张的。虽然,我知道,那么多人乐意对我付出关怀与帮助。不说别人,电台的老工友,每当我进了办公室,还未坐定,他就用我留给他的钥匙帮我把抽屉打开了,而且总会问“又没带钥匙吧?”我接受他的好意,在他面前,我永远可以不必说我带了钥匙。只有当他偶尔休假,或出去访友的时候,我才庆幸我不会真的没带钥匙,而可以很愉快地打开抽屉,取用我工作上绝对必须的唱片或录音带。这使我产生一种有备无患的快乐。
⑦为了怕使未来曾预料我真会从天而降的朋友或女儿大吃一惊,我还没有这样使用过他们善意交给我的钥匙。不过,我也曾起象,如果某一天,天寒地冻或风雨交加,迫使我不得不找个地方落脚的时候,忽然想起,附近就有她们某一个人的住处,而我正带着她们的钥匙,尽管她们已去上班,或者刚好出去度假,我也一样可以转而易举,开门进入她们舒适的家,让我卸下满身风尘、一心倦意,安稳地蜷卧在沙发上入睡——这钥匙,对我来说,是一种可以安心的投奔。
⑧天气冷了,外面滴滴沥沥地下着冬雨。从外面回来,躲进自己的家里,插上电暖炉,把那串小小的钥匙珍重地放回皮包内存有拉链的口袋,感觉上,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在这里了。于是,我忽然记起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住处的邻居发生火灾。慌乱中,一点也想不起该先抢救什么,敞着大门跑出去,却带着一把大门的钥匙。我并不觉得自己反应错误,因为那是一种下意识“提纲挈领”的抢救——有钥匙,就可以让我拥有那个家。
⑨女儿出国前夕,把她用的那把大门的钥匙交给我。我推还给她,说:“万一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不在家呢?”——钥匙,在这时,是一种无言的挽留。
⑩当忍痛不得不把房子卖掉的时候,最后的割舍,是交出了那把使用了多年,感觉上犹有余温的钥匙,使我觉得那把交出去的钥匙上,像是缀满了珠钻,而它们却是在我这人生旅途上奔波时的汗滴与泪滴。
23.通览全文,作者赋予了“钥匙”哪些特定的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什么说卖房交出的“钥匙上,像是缀满了珠钻”,是“我在这人生旅途中奔波时的汗滴与泪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
(1)文章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我”与女儿、友人及工友间关于钥匙的小事,有什么意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作简要的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七)马 缨 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 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27.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
答:
2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答:
(2)即使是在深夜里,我看到的马樱花也仿佛总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下一样。
答:
29.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答:
30.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答:
小说阅读参考答案:
(一)《雁阵》
1、BC
2、①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 ②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③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 ④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 ⑤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
【简要分析】此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层级主要为C级。这是一篇小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阅读的重点。“驼爷”的思想品质,是在与“狗娃”的矛盾冲突中得到体现和刻画的,主要运用了语言、行为、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分析时结合这些具体描写的语句,读出其中隐含的信息,难度并不大,关键要全面。
3、①“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简要分析】此题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层级为E。“雁阵”是隐喻性的景物描写,对其隐含的象征意义的把握,要结合具体语境。紧接其后有一句议论性语句“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所以说“雁阵”象征着人的价值无比崇高,它凸现着“人性”这个主题。从情节发展上看,雁阵的出现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雁阵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矛盾冲突”的作用。
4、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②A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B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简要分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和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能力层级为E。从文中找景物描写句并不难,关键是要鉴赏其作用。赏析时要从具体语境出发。如:第一句后是“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让人感受到气氛的紧张,“静”的表象下是更尖锐的矛盾冲突。第二句,对天空的描写,主要为雁阵的出现提供背景,突出了“雁阵”的象征意义。
(二)《“认识自我”》
5.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答案包括以上画线的四个要点,按顺序每答出一个要点或相似表述,即给1分。
6.(1)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2分)
只答“丑陋”一类概括性词语而无具体描述不给分,只答出相貌特征或身材特征的给1分。
(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4分)
答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赛艾姆外貌”的给1分,答出“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的给2分,答出“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心中拼接(组合)而成”的给1分。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
7.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
8.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
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2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三)《父亲》
9、(1)老者蹲在路边卖油果。
(2)女大学生要给老人画像,并应老人要求买下了他的油果。
(3)女大学生给老人画了像,并将油果留给老人。
(4)老人在画展上看到自己的画像,题名为“父亲”。
(5)老人要把钱还“女儿”。
10、 (1)表现女大学生对老人的同情和敬爱,老人在孤苦中变得冷漠、麻木,展现老人的寂寞和孤苦,呼唤人间真情的回归。
(2)强化老人的形象,让老人震惊的同时,引起世人的关注和思考。
11、 (1)唤起人们良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2)鞭挞那些不孝子孙,歌颂人间真情。
(3)表现人间真情的复苏和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12、 (1)老人卖油果的艰辛、挣钱不易。
(2)老人在儿子小时候和儿子一起的情景。
(3)老人感到女大学生是自己的女儿,他要把卖油果换来的钱还给她。
1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父亲”为题,既提醒人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呼唤人间真情的回归;又对那些只顾追求物质享受,忘却父母养育之恩、不顾人间真情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四)《两个鸡蛋》
14、是父亲放的。其实两次都是父亲放回柱子包袱里的,第一次柱子听到“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就暗示是父亲在放蛋,第二是母亲在院子里叮嘱柱子时父亲放回去的。
15、(1)通过父亲的外貌描写反映出了柱子窘迫的家庭境况,更能反衬出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的劳苦和对柱子深沉的爱。
(2)景物描写交代出柱子的生活环境,突出了柱子家乡的贫穷落后,更能表现出父母对柱子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期望。
(3)对父亲的关爱、体贴。
16、柱子“哭”是因为被父爱深深地感动,“平静地翻开书页”表明他要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厚爱,实现父母对他的期望。
17、学生可从自己的家庭条件、学习环境、学习现状等方面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五)《高尚的施舍》
18、 (1)认为母亲是故意刁难他。
(2)心潮起伏,受到启迪。
(3)心存感激,欲图报达。
19、母亲引导一位断臂乞丐成为董事长。
20、(1)心地善良、善于启发、自强不息、人格高尚。
(2)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
(3)是指给人以精神的帮助。或给人以自强不息人格力量的影响。
21、想象合理即可。
22、本文的主要人物应是母亲,而不是乞丐。因为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是母亲的高尚品质,而不是为了赞扬乞丐的艰苦奋斗精神。“高尚的施舍”是指母亲曾经帮助了乞丐,但却保留了乞丐的面子,让乞丐觉得这不是馈赠、怜悯和同情,唤醒了他自强自立的品质,这种行为很高尚。
(六)《钥匙》罗 兰
23、(6分)①自尊的保障;②独立的象征;③我行我素的自由;④不必求助于人的快乐;⑤权利和信任;⑥有备无患的快乐。(安心的投奔;无言的挽留;左右逢源的保障等。) (答出六点得6分)
24.(4分)钥匙是人生历程的见证者(1分),是家庭财富的守护神(1分)。它曾维系着爱情、亲情、友情等美好温馨的情感(1分);也曾开启浅浅的感伤与小小的烦恼(1分)。
25.(6分)(1)内容上,突出强调了钥匙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对钥匙的感情(2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
(2)表达了“我”对钥匙带给自己的美好情谊的珍惜(1分),对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的肯定(1分),对真诚、信任等传统道德回归社会的期盼(1分)。
26.(6分)(1)取材方面:作者从自身经历的一件日常小事写到读者熟悉的件件生活琐事,引发对钥匙具有的重大意义的深切认识。(或:取材生活化,以小见大,易引起读者共鸣)(2分)
(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情感于平实本色的语言中(或:语言质朴无华又充满感情)(2分);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分)
(七)《马 缨 花》
27、(4分)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 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菜”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8、(4分)
(1)(2分)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
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
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9、(6分)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
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30、(8分)
第一问(4分):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
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每答对第一点给2分,第二、三两点每答对一点给1分。
第二问:(4分)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
②作者通过写对观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