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23课 刷子李(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下第23课 刷子李(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0 16:32:15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三课 刷子李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6个生字,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重点】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你们谁经历过家里装修,在刷漆的时候,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图片展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
2. 板书课题《刷子李》。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冯骥才。
冯骥才,当代作家,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
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短篇小说《雕花
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这位手艺人吧!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比——屁、伏——袱、乍——诈
教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指导下列字:
“浆”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下面是“水”。
“傅”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右边笔画的书写。
“陷”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右边笔画的书写。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刷子李有一身绝活,所有人都不相信。一个叫曹小三的新徒弟随师傅来到了一位姓李家
人家中,亲眼目睹了刷子李是怎么让自己的衣服一点也没变白的。
3.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真是高超。
4.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niān shàn chuò jiāng zhàn lòu xiàn zhèng bāo
发蔫 擅长 绰号 刷浆 蘸浆 露 馅 发怔 褒 贬
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悠然:悠闲的样子。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2段):表明人物身份及其技术之高超。
第二部分(第3-11段):通过曹小三所证明“刷子李”名不虚传。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2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一个白点,白刷不要钱。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房子。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从这样的规矩中,我们可以看出“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描
写?
做事认真,自信。
侧面描写
作者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动作,同样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师:可这只不过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作者又是怎样让大家相信的呢?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3-11自然段,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
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刷子李到底在
跟谁较劲呢?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
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
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极。
(2)“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
白得透亮,白得清爽。”你知道了什么?
表明刷子李蘸浆的手法高明,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3)找出刷子李刷墙动作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
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
“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人的感觉,
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
(4)刷后的效果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
白的屏障。
比喻 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5)说一说,看刷子李刷墙你有什么感觉?
动作熟练,优美。悠闲,欣赏艺术表演那样轻松。把这么又脏又重的活干得像是艺术,
给人带来美感,那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啊!
(6)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此时,曹小
三心里会怎样想呢?
师傅果然是真才实学,名不虚传呀!
(7)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曹小三亲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这身黑衣服
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
量。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8)这身黑色的衣服又发生什么戏剧性的变化?找出描写了这身黑衣服的其它相关语
句?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
的形象轰然倒去。
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9)说一说,当曹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他会想些什么?
师傅的技艺并不向传说的那样,也有技艺失手的时候,还未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10)当曹小三明白那白点原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他又会怎么想呢?
是我学艺不精呀,师傅真是手艺不凡呀,我一定要向师傅认真学习这门手艺。
(11)师傅对曹小三说:“好好学本事吧!” 师傅让他学的是什么呢?
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
能有自己的尊严。
(1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你是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
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三是
“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13)你认为刷子李是怎样的人呢?
本领超群,充满自信,心思细密。
4.课外拓展
师:“刷子李”写了一位粉刷匠的绝活。其实,生活中像这样有一技之长的人是不少
的。(图片展示)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共有19篇作品。文章用天津话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
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
在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这些“俗世奇人”个个显的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6.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俗世奇人》。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想对刷子李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刷子李是一个平凡的刷浆师傅,却刷出了一片精彩!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也要找到自己那片精彩的天空。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词语
发(愣)发(傻) 四四(方方) 半信(半疑)
摆来(摆去) 一模(一样) 匀匀(实实)
2.我会组词。
浆(原浆) 诈(欺诈) 傅(太傅)
桨(船桨) 作(作业) 博(博大)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2.阅读《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刷子李
规矩奇特
刷墙技艺高超 动作娴熟
效果非凡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细节描写,一波三折
(间接) (直接)
【教学反思】
《刷子李》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
者则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能表现“刷子李”技术高超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作者是通
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任人物的特点。
通过图片介绍现实生活中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6张PPT)
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课
刷子李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当代作家,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
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
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
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
咀嚼人生的况味。短篇小说《雕花
烟斗》,中篇小说《啊!》、《神
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
篇小说奖。
初读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刷子李有一身绝活,所有人都
不相信。一个叫曹小三的新徒
弟随师傅来到了一位姓李家人
家中,亲眼目睹了刷子李是怎
么让自己的衣服一点也没变白的。
初读感知
说说“刷子李”给你
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真是高超。
初读感知
擅长
绰号
刷浆
露 馅
蘸浆
shàn
chuò
lòu xiàn
jiāng
zhàn
发蔫
褒 贬
niān
bāo
zhèng
发怔
初读感知
发蔫
表现出精神不振。
在某方面有特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
擅长
发怔
发呆。
天衣
无缝
初读感知
露馅
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悠闲的样子。
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悠然
侵犯
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
半信半疑
精读感悟
全文共分几部分?
1-2
3-11
表明人物身份及其技术之高超。
通过曹小三所证明“刷子李”名不虚传。
精读感悟
找出作者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
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
身上有一个白点,白刷不要钱。
精读感悟
01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房子。
02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
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
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精读感悟
从这样的规矩中,我们可以看出“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
做事认真,自信。
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




作者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动作,同样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
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
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
的“从业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极。
精读感悟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到底在跟谁较劲呢?
精读感悟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
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你知道了什么?
表明刷子李蘸浆的手法高
明,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精读感悟
找出刷子李刷墙动作的语句?
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
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
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
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
脆二响,极是好听。
精读感悟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
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
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
创作,艺术表演。
精读感悟
刷后的效果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
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比喻
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精读感悟
看刷子李刷墙你有什么感觉?
动作熟练,优美。悠闲,欣赏艺
术表演那样轻松。把这么又脏又重的活干得像是艺术,给人带来美感,
那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啊!
精读感悟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此时,曹小三心里会怎样想呢?
师傅果然是真才实学,名不虚传呀!
精读感悟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
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
见证。他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因而,他觉得
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实际上是师
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精读感悟
找出描写了这身黑衣
服的其它相关语句?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
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
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精读感悟
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
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
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
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
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精读感悟
当曹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他会想些什么?
师傅的技艺并不向传说的那
样,也有技艺失手的时候,
还未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精读感悟
当曹小三明白那白点原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他又会怎么想呢?
是我学艺不精呀,师傅真是手艺不凡呀,我一定要向师傅认真学习这门手艺。
精读感悟
师傅对曹小三说:“好好学本事吧!”
师傅让他学的是什么呢?
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手艺人
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
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精读感悟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
“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
精读感悟
2
3
“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
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
“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精读感悟
你认为刷子李是怎样的人呢?
本领超群
充满自信
心思细密
精读感悟
中华绝技 令人叫绝



用贝壳制作的千手观音像。
双面异样拉烫檀香扇。
精读感悟
紫檀框沉香面宫扇《松鹤》
面塑《花果山》




课堂总结
刷子李是一个平凡的刷浆师傅,却刷出了一片精彩!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也要找到自己那片精彩的天空。
同学们,你想对刷子李说些什么?
1.我会写词语。
发( )发( ) 四四( ) 半信( )
摆来( ) 一模( ) 匀匀( )
课堂练习

方方

半疑
摆去
一样
实实
2.我会组词。
浆( ) 诈( ) 傅( )
桨( ) 作( ) 博( )
课堂练习
原浆
欺诈
太傅
船桨
作业
博雅
作业布置
1.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2.阅读《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刷子李
刷墙技艺高超
规矩奇特
动作娴熟
效果非凡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细节描写,一波三折
(间接) (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