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信息的处理 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2.4.3 信息的处理 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4-20 17: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3
信息的处理
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
(2)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2、过程与方法: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条件反射在人类认知和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所以课中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和活动建议,在学生学习了非件反射这部分知识后,有一定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节内容。
3重点难点
1、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
2、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条件反射
通过图片让学生看见会分泌唾液引入条件反射
活动2【讲授】条件反射
1,经过对图片及郑板桥驯驴的分析,得出条件反射需大脑参与的结论,从而引出人脑的结构。师生共同分析人脑的结构。人脑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如何探究它们的功能 学生表演分别切除大脑、小脑、脑干分析从而得出三者的功能。通过比较得出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
2.分析巴甫洛夫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三个概念。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理解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这个原理。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多次后,原来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退。
3.安排学生讨论分析郑板桥训驴的故事,找出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以及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由学生回答。
播放条件反射形成的视频。
让学生试说出条件反试的实例。然后出示常见的条件反射的图片。
4,学生讨论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比较,并回答。
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刺激性质
保持时间
参与中枢
通过填表总结分析出: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5.实验:探究人对
“酸杏”产生的不同反射。吃酸杏、看酸杏、看酸杏的字唾液分泌量都会增多吗 你认为各自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吃酸杏
看酸杏
唾液分泌量增多
唾液分泌量增多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看酸杏的字
唾液分泌量增多
条件反射
通过比较得出:人类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活动3【活动】条件反射
1.小游戏:即通过学生表演切除大脑、小脑、脑干所表现的症状,让学生推出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
2.讨论分析郑板桥训驴的故事,找出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以及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3.播放条件反射形成的视频。
4.学生讨论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比较
5.实验::探究人对
“酸杏”产生的不同反射。
活动4【练习】条件反射
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手被烫到后会迅速缩回。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异物进入眼睛后会迅速闭眼。
(4).吃东西时唾液分泌量会增多。
(5).听到老师喊“上课”,学生会迅速起立。
(6).听到有人在背后叫自己的名字,会迅速回头。
(7).听到背后突然发出的响声,会迅速回头。
(8).婴儿的吮吸。
(9.谈虎色变。
(10).惊弓之鸟。
活动5【测试】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不继续强化,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消退吗
活动6【作业】条件反射
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