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免疫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同时,也学习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通过调察、比较、讨论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1、现在准备进入秋天时,正是感冒流行的季节,有的人始终很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思考回答。
2、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这些事实与人体的什么功能有关
小组讨论后,全班内分享各自的看法。
3、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知识——免疫。
活动2【讲授】活动二
一、非特异性免疫
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自学,回答问题。
1、探究一:看看下图,结合课本P112第一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和屏障的作用 为什么擦破了的皮肤又会发炎呢
(2)我们在呼吸时难免会吸进细菌或尘埃,为什么大部分吸进的细菌或尘埃不能对人体构成伤害呢
(3)总结(1)(2)问题的答案说说人体第一道防线有什么
学生活动一: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结合图片与课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完整的皮肤组织细胞相连在一起,使细胞无法逾越。细菌侵入擦破了的皮肤导致感染(2)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3)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粘膜
2、探究二:看看下图,结合课本P112第二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1)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化脓,为什么有时自己会痊愈
(2)人体的口腔有很多细菌,口腔上皮受伤后很快愈合,人体的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
(3)总结(1)(2)问题答案说说人体第二道防线包括了什么
学生活动二: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结合图片与课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细菌,消除炎症。(2)唾液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3)人体第二道防线包括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教师总结:总结这两道防线在人体中的作用特:人人天生就有的,对多数病菌起作用的,而不是病原体侵染后才产生的,它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包括了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这就是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教师:小时候大人跟我们说,不要和得了腮腺炎或得了水痘的人玩,但是,如果得了一次以后就再也不会得了。那时,我就天天盼着自己得腮腺炎,因为得了以后就再也不会得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有免疫力了。
学生:抵抗力增强......
教师:人体除了非特异性免疫外,还有更重要的特异性免疫。
教师:患过水痘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抗体,这种抗体具有抵抗水痘病毒的能力,使人不再患水痘。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老师先播放感染水痘病毒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然后,教师再展示感染水痘病毒示意图,并分步详细解说产生抗体的过程。
教师: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专一的,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抗体被清除后身体仍
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人体就会产生大量抗体。这种免疫就是特异性免疫。
教师: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是排除和消灭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免疫还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损伤的细胞;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活动3【作业】活动三
1、根据本节课所学,在作业本上列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部分。